在理性之外,活得像個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又跑去了台北當代藝術館。雖然我是個理工背景的人,但其實我一直很喜歡藝術這種天馬行空的創作形式。理工的世界講究邏輯、推理、因果與證據,但藝術卻是一種跳脫線性思考的表達,需要想像、直覺,甚至故意的荒謬。也正因如此,它往往能夠打破我們慣有的認知框架,帶來新的觀點與省思。

這次的展覽同時有兩個主題:「安全室」與「環世界日」,各自都很有意思,也在某些層面上形成對照。

安全室:當災難成為藝術素材

「安全室」聚焦在災難的各種面向,不論是自然災害還是人為錯誤,展覽試圖解構「安全」的邊界,探討人類如何建立保護機制,又如何在這些災難中產生無力感與想像。

在這個展覽中,你會看到從不同層面的災難所集結出的經驗進行預示,這些作品不僅是對現代社會的不安寫照,進一步探討災難後的治理與個人應對的方式,以及相異質地的災變所輻射出的另類關係。

環世界日:跳脫人類視角的感官探索

而「環世界日」則是一場感官的翻轉旅程。它試圖讓觀眾以非人類的方式去體驗世界,站在動物的視角重新理解這個宇宙。

展覽中提到,人類的視覺只能看見 380 到 700 奈米波長的光,但響尾蛇能看見紅外線,蜜蜂則看見紫外光;人耳只能聽見 20Hz 到 20kHz 的聲音,但蝙蝠能聽見更高頻率的聲音。這些數據不只是科學事實,也讓我們明白,我們所知的世界,其實只是「人類版本」的一小部分。

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作品是《可愛動物主義》。這件作品把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一些動物,用類似「幼體化」的手法重新演繹,將牠們製作成可愛的卡通形象,展示在育嬰室場景中。這種對比本身就具有強烈的反差感,也讓人重新思考:我們是因為「可愛」而在意生命?還是應該因為「生命」本身而珍惜存在?

我與創作:從“麻吉咪咪”到“厭世小蟻”

這讓我聯想到自己之前的創作。當初想設計一些 LINE 貼圖角色,也正是從「可愛動物」的概念出發。“麻吉咪咪”是一隻忙碌的貓,就像人一樣,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掙扎著,每天都有開心與厭世的情緒。而牠的朋友,“厭世小蟻”,則是對工作極度無感的小螞蟻—原本螞蟻在人類印象中是勤奮與努力的象徵,但當一隻螞蟻也開始厭世,那種荒謬反而成為最醒目的象徵。

我一直相信,創作不一定能帶來財富,但若能讓觀者產生共鳴與反思,那就是一件好作品。尤其在這個什麼都講求KPI、績效、報表的時代,藝術的價值,不是用數據可以衡量的。


人的價值,不只在效率

我常想,正因為人類擁有情感、記憶、直覺,才讓我們與AI或機器有所不同。我們能創作出毫無意義卻深具情感的藝術品,我們會因為一幅畫、一首歌、一段回憶而落淚,而這些,都不是AI演算法可以真正理解的。

理性讓我們能生存,而感性才讓我們「活著」。也許這就是藝術的魅力,它提醒我們:你是個人,而不是一部機器。

結語:用藝術,重新認識自己

這趟參展之旅,讓我重新感受到藝術的價值,不只是觀賞,更是思考與療癒的過程。生活中,我們太常為了效率、成果與績效而活,忘了偶爾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真正想活成什麼樣子?

藝術無法給你標準答案,但它可以打開你思考的門。而那些沒有KPI、沒有財報價值、卻讓你有感而發的時刻,往往才是最值得收藏的生命片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oey的沙龍
36會員
128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財富樂談】的創辦人 joey。曾經,我也是一個爆肝的軟體工程師,為了賺取薪資,出賣年輕歲月;然而,通過持續記帳、開源節流與理財實踐,我逐步實現了財務自由。我將在這裡,不斷分享我的財富自由路程,以及如何做到,和該注意的事項,歡迎加入與討論。一起走向財富自由之路吧!
joey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6
今天陪著親人去看醫生,治療其長期的憂鬱症。親人常說「自己開心不起來」,我完全能理解,那不是情緒不好,而是一種病。那種只會想到痛苦、不想活下去的念頭,實在令人心疼。經歷了多次復發,我已學會不再以邏輯去說服他,而是靜靜地陪伴。然而,也不得不承認,其實我自己最近也很少真正開心。
Thumbnail
2025/07/16
今天陪著親人去看醫生,治療其長期的憂鬱症。親人常說「自己開心不起來」,我完全能理解,那不是情緒不好,而是一種病。那種只會想到痛苦、不想活下去的念頭,實在令人心疼。經歷了多次復發,我已學會不再以邏輯去說服他,而是靜靜地陪伴。然而,也不得不承認,其實我自己最近也很少真正開心。
Thumbnail
2025/07/15
筆者家有位非常努力的親人,年輕時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家庭,從不喊累,也很少抱怨。就像社會中許多稱職的大人一樣,認為「撐下去就是對的」、「努力就不會出錯」。但多年下來,那些被壓抑的情緒、對經濟的焦慮與職場中的壓力,最終慢慢累積成精神疾病。起初是憂鬱症,後來變為躁鬱症,雙極性的犯病。
Thumbnail
2025/07/15
筆者家有位非常努力的親人,年輕時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家庭,從不喊累,也很少抱怨。就像社會中許多稱職的大人一樣,認為「撐下去就是對的」、「努力就不會出錯」。但多年下來,那些被壓抑的情緒、對經濟的焦慮與職場中的壓力,最終慢慢累積成精神疾病。起初是憂鬱症,後來變為躁鬱症,雙極性的犯病。
Thumbnail
2025/07/14
今晚剩餘一點時間,我走進書店,無意間看到一本標題引起我注意的書:《你想為誰賺錢》。原本以為這本書能幫助我走出對工作的厭倦情緒,結果它並沒有改變我的觀念,卻讓我重新思考了「金錢」這件事的本質與意義。 金錢,是交換工具而非終極目標 書中提醒我們,錢其實只是交易的媒介,古代以物易物的社會也能運作多年。
Thumbnail
2025/07/14
今晚剩餘一點時間,我走進書店,無意間看到一本標題引起我注意的書:《你想為誰賺錢》。原本以為這本書能幫助我走出對工作的厭倦情緒,結果它並沒有改變我的觀念,卻讓我重新思考了「金錢」這件事的本質與意義。 金錢,是交換工具而非終極目標 書中提醒我們,錢其實只是交易的媒介,古代以物易物的社會也能運作多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個人關心的事情、好奇的人都不一樣。不管你做哪一種類型的創作,都可以從自己關心的事與好奇的人開始。因為就算最後無法成為創作素材,但第一時間已經滿足好奇,之後是否當作創作素材,反而是其次了。一開始不見得要有什麼明確目的與方法,先從那個模糊的好奇與衝動開始,慢慢地你自然會得到更多線索,往下發展。
Thumbnail
每個人關心的事情、好奇的人都不一樣。不管你做哪一種類型的創作,都可以從自己關心的事與好奇的人開始。因為就算最後無法成為創作素材,但第一時間已經滿足好奇,之後是否當作創作素材,反而是其次了。一開始不見得要有什麼明確目的與方法,先從那個模糊的好奇與衝動開始,慢慢地你自然會得到更多線索,往下發展。
Thumbnail
喜歡藝文作品,也有陣子常自己創作。透過它們,我看見、共感、抒發那些屬於人類幽微或者深埋的情感。 某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對於陰影或隨之引發的情緒上癮了。
Thumbnail
喜歡藝文作品,也有陣子常自己創作。透過它們,我看見、共感、抒發那些屬於人類幽微或者深埋的情感。 某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對於陰影或隨之引發的情緒上癮了。
Thumbnail
培養創意雖然有技巧與脈胳可尋,但真正的能量來自於生活態度與人生哲學,也就是要尊重多元的價值,重視過程而非結果,因為若是注意力聚焦在結果,就會限制了創意可能探索的方向。
Thumbnail
培養創意雖然有技巧與脈胳可尋,但真正的能量來自於生活態度與人生哲學,也就是要尊重多元的價值,重視過程而非結果,因為若是注意力聚焦在結果,就會限制了創意可能探索的方向。
Thumbnail
近期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具有前瞻探問性的展覽《你好,人類!》(Hello, Human!)。以下分享兩個我很喜歡的作品 ▎傑森.艾倫 |《歌劇院空間》 ▎喬納斯.班迪克森 |《韋萊斯之書》
Thumbnail
近期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辦具有前瞻探問性的展覽《你好,人類!》(Hello, Human!)。以下分享兩個我很喜歡的作品 ▎傑森.艾倫 |《歌劇院空間》 ▎喬納斯.班迪克森 |《韋萊斯之書》
Thumbnail
讓自己純樸下去吧! 這是自從去了蘭嶼之後所得到的深刻體悟 你不會知道,當思想開始「純樸」的時候,很多事情都會變得不一樣,笑容多了,腦袋空了,心胸也跟著開闊了 我是個土生土長的台北人,每天生活在繁忙的都市之中,有忙不完的工作、讀不完的訊息,時而關注些不要緊的社群網站聯繫些「塑膠」友誼 往往
Thumbnail
讓自己純樸下去吧! 這是自從去了蘭嶼之後所得到的深刻體悟 你不會知道,當思想開始「純樸」的時候,很多事情都會變得不一樣,笑容多了,腦袋空了,心胸也跟著開闊了 我是個土生土長的台北人,每天生活在繁忙的都市之中,有忙不完的工作、讀不完的訊息,時而關注些不要緊的社群網站聯繫些「塑膠」友誼 往往
Thumbnail
多年前曾被學生問的一個問題, 如何用一句話來說明「藝術」是什麼? 猶記得當時自己無語, 近期聽到一些有創意的答案, 在此分享(回應)! 藝術是什麼? 藝術它是一個在有限的框架裡面最高的自由。 例如一幅畫, 你可以透過畫框,去感受裡面的故事、情緒。 例如一段表演、一首歌, 它的
Thumbnail
多年前曾被學生問的一個問題, 如何用一句話來說明「藝術」是什麼? 猶記得當時自己無語, 近期聽到一些有創意的答案, 在此分享(回應)! 藝術是什麼? 藝術它是一個在有限的框架裡面最高的自由。 例如一幅畫, 你可以透過畫框,去感受裡面的故事、情緒。 例如一段表演、一首歌, 它的
Thumbnail
天生喜歡獨自一個人創作,用一種獨特且創意的方式表達自我,有與生俱來的獨特創意靈感,所創造的作品內容充滿了個人獨特性,會傾向遠離外界的干擾,讓自己可以專心投入創作,另一方面,也減少了需要對外解釋自己是如何做到的困擾。 對於美的事物及作品有自己的堅持及主觀意識,在創作的過程中,容易感到多愁善感,情
Thumbnail
天生喜歡獨自一個人創作,用一種獨特且創意的方式表達自我,有與生俱來的獨特創意靈感,所創造的作品內容充滿了個人獨特性,會傾向遠離外界的干擾,讓自己可以專心投入創作,另一方面,也減少了需要對外解釋自己是如何做到的困擾。 對於美的事物及作品有自己的堅持及主觀意識,在創作的過程中,容易感到多愁善感,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