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成果
- 台積電今日公佈2025年第二季度(截至6月30日)合併營收為新台幣9,337.9億元,淨利為新台幣3,982.7億元,稀釋每股盈餘為新台幣15.36元。
- 與去年同期相比,第二季度營收增長38.6%,淨利和稀釋每股盈餘均增長60.7%。與2025年第一季度相比,第二季度營收增長11.3%,淨利增長10.2%。
- 若以美元計算,第二季度營收為300.7億美元,年增44.4%,較上一季度增長17.8%。
- 本季度毛利率為58.6%,營業利益率為49.6%,淨利率為42.7%。
- 第二季度,3奈米出貨量佔晶圓總營收的24%;5奈米佔36%;7奈米佔14%。先進製程佔晶圓總營收的74%。

2025Q3展望
- 營收預期: 台積電預計第三季營收將介於 318億至330億美元 之間。 這代表季增約8%,以中點計算年增約38%。 此預期是基於1美元兌29新台幣的匯率假設。
- 毛利率預期: 預計毛利率將介於 55.5%至57.5% 之間。 毛利率中點為56.5%。 相較於第二季,第三季毛利率預計將下降約210個基點。
- 營業利益率預期: 預計營業利益率將介於 45.5%至47.5% 之間。
- 資本支出:預算在 380 億至 420 億美元之間。
- 第三季業務預計將受惠於對其領先製程技術的強勁需求所驅動,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客戶行為有任何變化。
- 匯率影響: 根據當前匯率 1 美元兌 29 新台幣,預計匯率將持續不利,新台幣兌美元將進一步升值約6.6%,這將對第三季以新台幣計算的營收產生6.6%的負面影響,並使毛利率再減少約260個基點。
- 海外晶圓廠稀釋效應: 隨著熊本和亞利桑那晶圓廠的進一步擴產,預計海外晶圓廠的成本較高,帶來的毛利率稀釋效應將有影響。
儘管存在這些不利因素,台積電仍對實現53%或更高的長期毛利率抱持信心,並將專注於技術領先、技術開發與量產、定價、產能利用率、成本降低和產品組合等因素來應對。
Q&A
以下是台積電2025年第二季度法說會上媒體/分析師提出的問題以及台積電的回覆
- 來自摩根大通 (JP Morgan) 的 Goku Harry:
- 問題 1: 資料中心AI需求看好,CoWoS產能是否會在2026年達到平衡?
- 台積電回覆: AI和CoWoS的需求越來越強勁。台積電正努力縮小供需差距,而不是平衡。目前動能非常健康。
- 問題 2: 邊緣AI(On-device AI)作為未來驅動力,相較於三到六個月前是否有更多發展?
- 台積電回覆: 發展仍在進行中。客戶需要一到兩年來完成新產品設計。邊緣設備單位數量增長溫和,但晶片尺寸增加了約5%到10%。預計大約六個月到一年後會出現爆發性增長。
- 問題 3: 第四季營收預期下降,是基於消費端客戶的回饋,還是台積電自身保守?
- 台積電回覆: 台積電是一家言出必行且能達成高目標的公司。分析師計算的第四季下降,可能是基於潛在關稅影響和其他不確定性,因此台積電持更保守的態度。但憑藉其技術領先地位和卓越製造,台積電將抓住任何機會並預期能達成其高目標。
- 來自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的 Charlie Chan:
- 問題 1: 毛利率和定價。鑒於外匯匯率對毛利率產生了4.4個百分點的巨大影響,台積電是否會考慮將外匯影響納入2026年的晶圓定價,以維持與今年相似的毛利率水平?
- 台積電回覆: 外匯影響確實巨大。台積電正努力爭取其價值,並有信心實現53%及更高的長期毛利率。定價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台積電會運用其他因素來應對。
- 問題 2: H20晶片運往中國。三個月前該晶片被暫停出貨,現在中國再次成為可達市場,長期AI加速器成長目標,年複合成長率約40%是否會上修?
- 台積電回覆: 台積電尚未收到相關信號。中國是一個大市場,客戶能繼續供貨是好事,這對台積電也是非常正面的消息。但目前要提高預測仍為時過早,可能再過一個季度會更適合回答這個問題。
- 來自高盛 (Goldman Sachs) 的 Bruce Lou:
- 問題 1: N2量產進度和明年營收貢獻。N2量產曲線與N3相似,但同時有HPC和智慧型手機客戶。明年N2的營收貢獻是否能達到15%,或類似N3第二年的水平(約10-11%)?
- 台積電回覆: N2的量產曲線與N3相似,是受限於台積電興建新晶圓廠的能力和產能限制。然而,N2的營收貢獻肯定會比N3更大,因為N2的價格更高。 追問: N2在2027年是否會加速量產? 台積電回覆: 將在2026年回答此問題。
- 問題 2: 未來兩年N5和N3的供需展望。AI將轉移到N3,N5到N3的轉換已大致完成。N3是否會非常緊俏,讓台積電可以為此定價?N5的利用率是否會降低?
- 台積電回覆: N3產能將在未來幾年內保持非常緊俏。N5由於AI產品在轉移到3奈米之前仍使用4奈米技術,因此也非常緊俏。台積電擁有「超大型晶圓廠群集」,在N7、N5、N3甚至未來的N2之間,約有85%到90%的通用工具,這使得產能調整和轉換更加容易。目前,N7產能正支援N5,N5正轉換為N3。領先技術(N7及以下)的產能都非常緊俏。台積電正努力縮小需求與產能之間的差距。
- 來自 Arte 的 Brett Thinson:
- 問題 1: 毛利率。不利的外匯匯率和海外晶圓廠帶來的稀釋效應是結構性逆風。台積電能否提高晶圓價格來抵消這些影響?在晶圓廠應用AI,例如計算光刻帶來了多少經濟效益?是否有其他AI幫助成本結構的例子,以及效益是否能被量化?
- 台積電回覆: 台積電的獲利能力受六個因素影響(技術領先、技術開發與量產、定價、產能利用率、成本降低、產品組合和外匯匯率)。當外匯不利時,台積電會依賴其他因素。定價只是其中之一。台積電有信心53%及更高的毛利率仍然可以實現。AI效益:應用於營運和研發。台積電每提高1%的生產力,相當於約10億美元。
- 問題 2: 產能擴張。台積電正在台灣興建11座晶圓廠,海外8座,規模前所未有。台積電是否有足夠的產能來滿足明年(特別是2奈米)的強勁需求?是否會將更多5奈米轉換為3奈米?
- 台積電回覆: 觀察正確,3奈米、5奈米和未來2奈米的需求非常強勁。台積電已很久未見如此強勁的需求。台積電正非常努力地「縮小供需差距」。
- 來自 Macquarie 的 Asselize:
- 問題 1: N2的投資報酬率與N3相比如何?N2單位面積的資本支出較高,但良率良好。N2未來發展的利弊權衡是什麼?
- 台積電回覆: N2的獲利能力優於N3。過去,追趕到公司平均50%的毛利率,現在則是53%甚至更高。從結構上看,N2的獲利能力確實優於N3。N2開發進度順利,預計今年下半年投產,明年上半年貢獻營收。
- 來自瑞銀 (UB) 的 Sunny Lynn:
- 問題 1: 資本支出。全年營收指引上調,對HPC和AI持更積極態度,但資本支出指引仍維持在380億至420億美元。這是否因為宏觀不確定性帶來的保守,或是短期內產能擴張受限?2026年和2027年的資本支出展望如何?
- 台積電回覆: 資本支出是為未來幾年的商機投資,只要有商機,台積電會毫不猶豫地投資。然而,也考量到宏觀不確定性,並將其納入產能和資本支出規劃。談論2026年和2027年的資本支出還為時過早,但對於台積電這樣規模的公司來說,資本支出金額不太可能在任何一年突然大幅下降。
- 問題 2: 雲端AI/AI加速器在2025年的增長,目前的增長預期更新為何?2025年和2026年CoWoS產能擴張計劃如何?
- 台積電回覆: 答案不變,正非常努力地縮小CoWoS供需差距。2026年需求動能非常強勁。台積電正興建許多新的後段設施,以增加CoWoS產能來支援強勁的AI需求。
- 來自花旗 (City) 的 Laura Chen:
- 問題 1: 先進封裝策略。AI晶片尺寸增大、功耗需求提高。台積電如何優先發展封裝解決方案、時程,以及如何與N2/A16等先進製程路線圖對齊?
- 台積電回覆: 台積電的技術開發理念是與客戶合作,根據客戶需求開發技術。台積電正為所有客戶開發多種不同的後段先進封裝技術,例如系統整合、CoWoS等。這些都與領先技術相關。不同封裝技術之間有相似之處,但也有很多多樣性。
- 問題 2: 成熟製程。業界在成熟製程普遍存在產能過剩,但台積電也有16奈米及更舊的製程。台積電在整合成熟製程以提高效率和獲利能力方面的策略是什麼?
- 台積電回覆: 台積電在成熟製程的策略是應客戶要求開發特殊技術,例如射頻技術、CMOS感測器或高壓技術。不擔心產能過剩,因為台積電在日本和德國興建晶圓廠都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和訂製技術的需求,這些通常都是特殊技術。
- 來自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 的 Brad Lynn:
- 問題 1: 人形機器人。如何評估其市場規模、對台積電的潛在商機(領先製程和成熟製程)?
- 台積電回覆: 目前判斷人形機器人是否在今年或明年發揮作用還為時過早,因為它非常複雜,尤其當它直接與人類互動時,例如醫療產業用於照護老人。它需要大量的感測器,例如圖像感測器、壓力感測器、溫度感測器,以及所有回饋到CPU的技術。和一位客戶談過,機器人將是電動車的10倍,一旦它起飛,將是非常大的市場。
- 問題 2: 2026年定價前需求是否提前拉貨?鑒於2026年可能價格更高,台積電是否觀察到客戶在今年下半年有任何提前拉貨的跡象?對第四季是否有補充評論?
- 台積電回覆: 目前沒有觀察到任何不同的客戶行為。對於3奈米,週期時間約為四個月,所以沒有辦法提前拉貨。產能非常緊俏,幾乎沒有空間進行拉貨。2026年就是2026年。
- 來自 SIG 的 Husseini:
- 問題 1: 資本密度。過去五年(N3/N5量產期間),資本密度達到或超過40%。N2的設計定案數量表現優於N3和N5的總和。這是否意味著資本密度需要回到40%?
- 台積電回覆: 任何一年投資的資本支出都是為了未來的增長機會。如果台積電做得好,未來幾年的營收增長可能超過資本支出的增長。因此,資本密度不會那麼高。台積電不將資本密度設為目標,而是根據未來的結構性需求增長來投資。所以,談論資本密度已不那麼有意義。
- 問題 2: A16適用於HPC。鑒於AI過去通常比最領先的製程落後一個或兩個世代,A16是否是AI和HPC將與智慧型手機並駕齊驅,成為最先進製程驅動力的第一個節點?
- 台積電回覆: 分析師的觀點正確。HPC客戶通常會落後一個或兩個世代。然而,由於AI需求非常強勁以及對功耗效率的關鍵需求,AI客戶正在更快地推進。A16在相同功耗下可提供額外8%至10%的速度提升,或在相同速度下功耗降低15%至20%(與N2P相比),這對AI資料中心來說是巨大的價值。供電/電力是AI資料中心的主要顧慮,這使得A16的功耗效率變得非常重要。A16是N2節點的進一步改進,因此AI資料中心產業希望使用A16並不令人意外。
- 來自凱基證券 (KGI) 的 Felix Pan:
- 問題 1: 海外擴張。美國第二座晶圓廠(N3)的進度因強勁需求和美國政府將投資稅收抵免(ITC)從25%提高到35%而加速。這將如何影響量產時程和海外晶圓廠的稀釋效應?
- 台積電回覆: 量產時程完全由客戶需求驅動。感謝美國政府提高ITC,確實有幫助,但對五年內的稀釋效應影響不顯著,因為它是從資產折舊中攤銷的。對毛利率有正面影響,但不是很顯著。
- 問題 2: 美國擴張加速對日本和德國等其他地區投資計劃的影響?是否能提供海外和國內資本支出的細項?
- 台積電回覆: 美國擴張是針對領先製程。日本晶圓廠是針對特殊技術,比如CMOS感測器。德國晶圓廠是針對汽車產業。這些是不同的領域,因此在美國領先製程的投資不會影響在日本或德國的投資。(關於資本支出細項,台積電沒有在這次問答中提供具體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