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選這本書?
梅伊·馬斯克的人生境遇,像逆風跋涉的旅途,經歷過家暴、貧窮,甚至是一無所有,但這些磨難從未彎折她的脊梁,他仍然抬頭挺胸,接納每一個時刻的自己,以自信示人,在T台上魅力四射。
她在T台上散發出來的魅力,並非源自年輕亮麗,而是來自於對每個階段的自我全然接納。這本書散發出一個概念,人的光芒不是取決於年齡,而是取決於每個當下的狀態。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女性的魅力,與年齡無關,只跟當下的狀態有關,維持自己最自信的狀態,便是做最好的自己。
節錄與心得
無畏歲月流轉
女人無需隨年齡增長而放慢腳步,我正像顆高速子彈向前奔馳。我求知若渴、享受玩樂、工作量比以前更多,我認真經營社群媒體、確保我比以前更努力,也比以前更樂在其中。
別讓年齡拖累你、阻止你前進。好好照顧自己:吃得好、常微笑、活躍、快樂和自信。
我發現有一部分的人,會很害怕歲月的增長。身分證上的出生年份,好像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認真過生活的標準。
社會常將「年齡」與「價值」畫起等號,比方說:什麼年紀該做什麼事,但梅伊·馬斯克在書中反駁這種線性思考,而強調人的自我價值是「當下狀態」。現代社會對「衰老」的焦慮,比方說:進廠維修(醫美)、過度關注年齡,其實是減少了生命階段的多樣化,社會正因為這些個體多元性,而變得多采多姿。
「社會時鐘」,人們遵照社會預先設定的「人生時間表」(幾歲要做什麼事情),則容易陷入自我懷疑。梅伊·馬斯克示範了「自主時鐘」,用自己定義的節奏過生活,這是一項需要勇氣的行為。
隨著時光流轉,有一部分的人會出現以下對話「打扮成這樣要給誰看?」、「不用整理頭髮了,乾淨就好,不用像以前花時間用髮簪了。」、「幹嘛搭配衣服?清湯掛麵就好」,對於這些話,我想說的是「不是這樣的!」。
像我的外婆葳葳姐(家人間的暱稱),將近七十歲的年齡,每天出門前仍然會像年輕時,擦起口紅,紮一頭漂亮的髮型(盤髮髻),搭配一身時髦的衣服,外婆的人生座右銘是
「幾歲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態」
外婆要求自己以自信的樣貌示人,和外公一起照顧孫子時,也會以挺拔的身姿與孫子們共享天倫之樂,我欣賞外婆面對人生的態度,年齡從不是放棄精緻的理由,而是累積人生智慧的勳章。我期待日後也能和外婆一樣「不管幾歲,都能以最自信的狀態,面對人生」。
當人們停止用年齡數字衡量自己,才能看見生命中更加遼闊的光景。
做好準備
「險中求存、如履薄冰」接受考驗的時刻。事情當然會有出錯的時候,需要預先設想,防患未然。
梅伊·馬斯克提到他小時候與家人去沙漠探險時,父母總是會事先做好萬全準備,預先設想旅途中,會發生各式各樣的突發狀況(接受途中可能偏離航道),先研究好沙漠地區的地圖,哪裡可以及時求救(標記求救點),準備好伙食、飲用水與汽油。「自信」的本質是來自於周密的準備,因為人的緊張和焦慮,源於認為自己來沒準備好。
自信的底氣源於周全的準備,許多人將「冒險」誤解為魯莽,但真正的冒險家是「在分析風險後,仍選擇向前邁進」。
確實,執行一個計畫之前,要先評估風險、注意細節以及考量整體狀況,而不是貿然行動。
記得找到目標,做好眼前的準備,執行計畫的重點在於過程。掌握方向,如果最後沒有到達目標之地,也沒關係,因為人生的意義在於體驗,中間的過程已經完整體驗過了,做到無愧於心即可。
結語
我在思考梅伊·馬斯克的故事與我的外婆葳葳姐生活的時候,描繪出一張「無畏年紀」的素描。
她們證明了「魅力不在於歲月,而是始於每個時刻都能活出飽滿的生命姿態」。就像梅伊所說,我們是「高速子彈」,不論什麼時候發射,只關注行經的軌跡。
當社會用數字對人生貼標籤,可以選擇不接受框架,用自信來定義自我價值。這本書不只是梅伊·馬斯克的傳記,更是一份宣言「生活的風彩,始於你怎麼看待自己」。
省思
閱讀過程中,我反問自己「當大眾意見匯合出『這個年紀該安分了』的想法,人們是否應該收起光芒?」衰老從來不是產生皺紋,而是僵化了心態。
我們可以練習把「我都X歲了。」,從句號修改驚嘆號,「我都已經X歲了,人生還有那麼多的可能性!」。
我們都無法掌握生命這條布匹的長度,但生命的寬度與上面的花紋,取決於個體願意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每個階段獨特的美。
這本書教會我「時間可以帶走身體的膠原蛋白,但是時間帶不走選擇綻放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