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和光同塵:一位外交官的省思
作者:李大維
推薦度:★★★★★5 / 5購書平台:博客來
讀李大維《和光同塵》。
一開始,我不太能適應李大使過於委婉的寫法。
比如說:他談求學時代的兩位舊識。
談白色恐怖受害者陳文成,他寫:「一九八一年不幸在台大意外殞命」;
對投奔中國的林毅夫,則評:「他是有主見的逐夢人。」
但讀著讀著,我慢慢讀出趣味來了。
李大使有他的春秋筆法,語不直陳,卻自有臧否。
像今早讀到他提到年輕時準備國考,苦讀當年兩位出題老師的著作:
「潘家慶教授曾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攻讀新聞傳播博士,著作以政治傳播為主題,和我過去所學的政治發展有關。也許是因為這層背景,他的書我讀得興味盎然,思路相當合拍。另一位教授的著作只有兩本,分別是《孫中山新聞思想》、《蔣公的新聞思想》,但蔣公畢生只有兩次演講與新聞相關,而國父則是只有寥寥幾句話,能夠把如此稀少的材料變成兩本著作,代表我得花更多時間把作者對蔣公、國父思想的詮釋、演繹讀通和參透,於是,三分之二的準備時間,都花在苦讀這兩本書上。」
肯定者,揚其名;否定者,隱其姓。
不直言某教授學問空洞灌水,卻說:
「能夠把如此稀少的材料變成兩本著作,代表我得花更多時間去讀通和參透作者的詮釋與演繹。」
如果這不是高級酸,什麼才是高級酸!
以我劃錯重點的個性,大概又會把這本回憶錄讀成偵探小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