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碳就是減少碳排放、節約能源,進而保護環境資源及減少對環境的傷害,節能與減碳並不只是政府或大企業的責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就能多加注意並盡微小的力量來幫助環境。

節能減碳怎麼做?減碳5大方法重點,日常習慣就能減少碳排放1
一、節能減碳是什麼?
節能減碳(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是指透過各種方式來節省能源使用並減少碳排放,以減緩氣候變遷、保護環境與資源。常見做法包括使用節能家電、搭乘大眾運輸、發展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以及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商業合作:【天使創業計畫】鉅泫投資企業
(一)減碳是什麼?
減碳(Carbon reduction)是指減少二氧化碳(CO2)等溫室氣體排放,以降低對地球氣候變遷的影響。主要來源包括燃燒石化燃料(如汽油、煤炭)所產生的碳排放。透過推動再生能源、節能措施、綠色運輸及植樹造林等方式,能有效達到減碳的目的。
(二)減少碳排放如何去做?
減少碳排放(Reduce carbon emissions)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小習慣做起。選用節能電器、有能源標章的產品,可有效降低用電量。少開車,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改用腳踏車、步行,也能減少交通產生的碳排放。使用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取代傳統燃煤或石油發電,是另一種有效的減碳方式。
此外,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做好垃圾分類與回收,可降低生產與處理過程中的碳排放。改變飲食習慣,如減少紅肉攝取與選擇在地食材,也有助於環保。透過這些簡單的行動,每個人都能為減碳與地球永續盡一份心力。
商業合作:【天使創業計畫】鉅泫投資企業
(三)為何要節能減碳?
節能減碳的主要目的是減緩全球暖化、保護環境,並確保地球資源能夠永續利用。隨著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導致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增加,使氣候異常、極端天氣頻傳,嚴重影響農業、水資源、生態甚至人類健康。
節能減碳不但可以減少能源浪費、降低空氣污染,還能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幫助國家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同時,推動綠色生活與綠色科技,也為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會。簡單來說,節能減碳不只是環保,更是為自己與下一代創造更安全、永續的生活環境。
二、節能減碳商品『Love+1』二手衣服品牌

節能減碳怎麼做?減碳5大方法重點,日常習慣就能減少碳排放2
『Love+1』販售的服飾大多以二手女裝為主,從洋裝、長裙到外套、毛衣,每一件衣物都經過細心挑選與整理。它們雖然不是全新的,但每一件都有自己的故事與價值。這不只是「買衣服」,而是在參與一場屬於「循環時尚」與「慢生活」的行動。
慢時尚強調「用得久、穿得久」,而『Love+1』就是這樣一個推動減碳生活的溫柔品牌。在這裡,你不只是在選購衣服,更是在支持一種對環境友善、對未來負責的生活態度。
每購買一件二手衣,就等於減少了新衣製造所產生的碳排放、水資源浪費及染整汙染。而這樣的選擇,簡單卻有力量。我們或許無法一夕之間改變世界,但從每一個小行動做起,就能讓改變發生。
【官方網站】https://loveonce.com.tw/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65476493121
【官方Line】https://lin.ee/uPSvzZ0
【Line id】@672vdmuj
【客服信箱】a0982154277@gmail.com
【客服電話】0982154277
【服務時間】周一至五12:00-22:00

節能減碳怎麼做?減碳5大方法重點,日常習慣就能減少碳排放3
三、節能減碳5大重點
節能減碳方法(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methods)也稱減少碳排放的方法,是指透過減少能源消耗與二氧化碳排放,來保護環境並減緩氣候變遷的行動,常見的方法包括「使用節能電器、隨手關閉電源、搭乘大眾運輸、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再生能源、使用共享自行車等」。
「節能減碳」已不再只是政府或企業的責任,而是你我日常生活中就能實踐的重要目標。透過簡單的改變,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地球盡一份心力。以下將帶您從日常飲食開始,了解如何以實際行動參與節能減碳。
商業合作:【天使創業計畫】鉅泫投資企業
(一)日常飲食的10個減碳方式

節能減碳怎麼做?減碳5大方法重點,日常習慣就能減少碳排放4
吃,是每天都要面對的生活需求,但你知道嗎?我們每天的飲食選擇,其實和地球的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選擇什麼食物、如何烹調、甚至到使用什麼樣的餐具,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碳排放。以下將分享9個實用的飲食減碳小撇步,幫助你輕鬆落實低碳生活。
[一]選用對環境友善的餐具
在外用餐或攜帶餐點時,許多人習慣使用一次性塑膠餐具或紙容器,但這些物品大多無法被妥善回收,長期下來會造成巨大的環境負擔。建議大家改用可重複使用的不鏽鋼、竹製、玻璃或矽膠材質的餐具,這些餐具不僅耐用、易於清洗,還能減少塑膠污染與碳排放。
此外,選購環保餐具時,也可以選擇通過環保標章認證的產品,如台灣的「環保標章」或國際的「FSC森林認證」,確保製造過程友善環境。小小一雙筷子,也能帶來大大的改變。
日常外食時,也可以隨身攜帶自己的環保餐具組,不僅乾淨衛生,也能為環保盡一份心力。當越來越多人開始使用環保餐具,市場需求會改變,整體供應鏈也將更朝向永續轉型。
[二]減少紙製餐具使用,並避免使用來源不明的紙餐具
許多人誤以為紙餐具比塑膠環保,但事實上,許多紙製餐具表面都含有防水塗層或塑膠薄膜,在回收過程中難以處理,反而增加了垃圾處理的難度與碳排放。
特別是來源不明的紙餐具,可能使用了未經漂白或不符合環保標準的原料,不僅對環境有害,也可能殘留有害物質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建議大家選擇有明確標示來源與環保認證的紙製品,並盡量改用可重複使用的容器,才能真正落實減碳與健康飲食。
舉例來說,一次性的紙碗或紙杯若內層覆有塑膠膜,即使表面看起來像是「紙」,但實際上在焚化過程中會產生有害氣體,也不易分解。因此,在外帶飲料或餐點時,使用自備環保杯或餐盒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減碳的重要行動。
此外,政府與民間單位近年也積極推廣「自備容器折扣」的政策或活動,例如許多連鎖咖啡店、超商等都提供自備杯折價優惠,不僅省錢也環保,是現代人值得養成的生活習慣。
[三]讓食物放涼後再放進冰箱,有助於保鮮與節能
很多人煮完熱食後會立刻放進冰箱冷藏,覺得這樣可以延長保存期限,卻不知道這個習慣其實會導致冰箱內部溫度上升,增加耗電量。冰箱為了維持低溫,需要消耗更多電力來冷卻剛放入的熱食,這樣不但不環保,也可能導致食物因冷熱溫差產生水氣而變質。
因此,建議在將食物收進冰箱前,讓其自然放涼到室溫,再放入冷藏或冷凍室,不僅能有效節省電力,也有助於保持食物原有風味與新鮮度。這個小動作每天只要多注意幾分鐘,就能為地球與荷包帶來雙重好處。
同時,也可以利用玻璃或陶瓷材質的保鮮盒代替塑膠容器,這些材質不易釋放有害物質、耐熱性佳,還能重複使用多年,從細節中提升整體的環保品質。
商業合作:【天使創業計畫】鉅泫投資企業
[四]盡可能重複使用可持續的餐具
每一次選擇使用一次性餐具,都可能為地球增加一筆不可回收的負擔。根據環保署統計,台灣一年使用的免洗餐具多達數十億件,大多在短時間內使用後即丟棄,不但增加垃圾量,製造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碳排放。
選擇可持續使用的環保餐具是我們可以做出的積極選擇。像是不鏽鋼餐具、矽膠吸管、竹製筷子與環保杯等,都能取代一次性塑膠用品。不僅更耐用、使用體驗也更佳,還能減少環境負擔。
此外,重複使用的環保餐具通常設計美觀、攜帶方便,逐漸成為現代人的生活潮流與環保時尚象徵。越來越多設計品牌推出創意環保用品,也讓人更願意養成「自備餐具」的習慣,減少一次性資源浪費。
你可以準備一組「環保隨行包」,內含筷子、湯匙、餐盒與杯子,放在包包或辦公室裡備用。這樣一來,無論是外食或訂餐,都能實踐減碳生活,也讓下一代擁有更美好的地球。
[五]訂餐時優先支持實施環保措施的店家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許多餐飲業者也開始投入永續經營。從食材選擇、包裝材質、垃圾分類,到推廣自備容器折扣,各種環保措施逐漸成為餐廳競爭力的一部分。身為消費者,我們可以用行動支持這些店家,以消費力鼓勵更多企業轉型為綠色經營。
在外送平台或訂餐網站上,現在很多商家會標註「環保友善」、「支持自備容器」、「減少包裝」等資訊,消費者可以主動選擇這些店家進行訂購。這樣一來,不僅吃得安心,也成為推動產業永續的力量。
更棒的是,有些平台也開始推出「低碳標章」或「綠色店家推薦」的功能,幫助消費者一目了然選擇環保品牌。當越來越多人將「環保」作為選店標準,市場機制自然會驅動更多店家投入永續經營。
別忘了,您的一份訂單就是一票支持。從日常一餐做起,選擇綠色、低碳的供應商,是最有力的環保行動之一。
[九]善用節能烹調方式,例如悶煮、微波等
烹飪看似是一件再平凡不過的日常事,但其實在烹調過程中也存在不少節能減碳的機會。選擇適合的烹調方式,不僅可以省下不少能源,還能提升烹飪效率,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以「悶煮法」為例,這是一種高效又節能的烹調技巧。只要在食材煮沸後熄火,利用鍋具的餘溫繼續悶熟食物,不僅節省瓦斯或電力,也能保留更多食材營養。像是白飯、燉湯、馬鈴薯燜煮等,都是非常適合使用悶煮方式的料理。
此外,「微波加熱」也是一種非常節能的方式。相比於用瓦斯爐或烤箱加熱食物,微波爐在短時間內就能將食物中心迅速加熱,大幅降低能源消耗,特別適合用來熱便當或快速料理。
還有像是使用「高壓鍋、電鍋、IH爐」等高效能廚具,不但加快烹調速度,許多產品也設有節能模式,能進一步減少電力與瓦斯使用。建議在日常選購廚房設備時,也可以多參考是否有「能源效率標章」的產品,這些設計通常都能在長期使用中幫助家庭節省不少能源。
烹調時的小細節也不容忽視,例如:煮水加蓋、先解凍後再烹調、煮好立刻關火等,都是能輕鬆實行的節能行動。別小看這些微小的行為,當每天都這樣做,累積下來的減碳效果非常可觀。
商業合作:【天使創業計畫】鉅泫投資企業
[十]鼓勵光顧採用可回收或環保餐具的餐廳
在外用餐時,不僅要注重美味與服務,更要關心餐廳是否注重環境永續。如今,有越來越多餐飲業者投入綠色轉型,選用可回收或環保餐具,減少對地球的負擔。我們可以從日常選擇中,用消費行為支持這些有理念的店家。
例如,有些餐廳提供可重複使用的陶瓷碗盤、不鏽鋼餐具,取代一次性塑膠或紙製品;部分外帶店家也開始推廣環保餐盒租借系統或鼓勵顧客自備容器,不僅環保,還能享有折扣優惠。
這樣的趨勢不僅減少垃圾量,更有助於推動整體飲食文化轉型。當越來越多顧客主動詢問「是否提供環保餐具」、「是否支持自備餐盒」,餐廳自然會正視這股綠色需求,進一步做出改變。
此外,也可以透過社群媒體分享這些值得支持的店家,或使用外送平台提供的「備註欄」請店家不要附贈免洗餐具。這些小小的善意提醒,都是實踐節能減碳的具體行動。
選擇環保餐廳,不只是愛地球的表現,更能帶動產業朝向永續發展。下一次外食時,不妨做個聰明的選擇,讓每一餐都成為支持環境的力量。
(二)省水節能9個方法

節能減碳怎麼做?減碳5大方法重點,日常習慣就能減少碳排放5
除了飲食與生活習慣,「用水習慣」其實也是節能減碳中一個極為關鍵的環節。大家可能不知道,水資源的開採、輸送、加壓與加熱過程中,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因此養成節水習慣,也是在為地球降溫出力。
以下分享9種省水又節能的方法,讓你在維持舒適生活的同時,也能輕鬆加入永續環保的行列。
商業合作:【天使創業計畫】鉅泫投資企業
[一]優先選擇自然晾乾衣物而非烘乾機
許多人習慣使用烘乾機,特別是天氣潮濕或忙碌時更常仰賴它,但事實上,烘乾衣物是一項高耗能行為,尤其每次烘乾都需要耗費大量電力,間接增加碳排放。
相對來說,自然晾乾不僅省電、環保,還能延長衣物壽命,避免高溫破壞纖維。如果家中空間不足,不妨考慮陽台伸縮曬衣架、窗邊掛架或室內除濕曬衣法等方式,照樣能達到乾爽效果。
此外,建議在洗衣時選擇高脫水轉速的設定,能有效減少衣物含水量,加快自然風乾速度。不只減少烘乾依賴,也能降低室內濕氣,有助於健康與舒適。
節省烘衣能源的同時,也是在為節能減碳盡一份心力,從「衣」開始,一樣可以輕鬆實踐綠生活!
[二]洗碗前先用紙或布擦拭,並以浸泡減少沖水次數
你是否有過洗碗時不斷開水沖洗的習慣?這其實是一種隱形的浪費。每分鐘開著水龍頭沖碗盤,平均會流失約6~12公升的水,長時間下來,不僅浪費水資源,也增加了家庭用水與熱水耗能。
建議在洗碗前,先用餐巾紙、抹布或刮刀將碗盤上的油脂與殘渣擦拭乾淨,這樣就能減少清潔劑使用與沖洗次數。不僅洗得更快,也更省水省力。
此外,將碗盤集中於洗滌槽中先行浸泡,可讓食物殘留物軟化,更容易清洗,進而縮短水流使用時間。浸泡時可用舊水,如洗菜水或沖洗米水,達到資源再利用,一舉數得。
還有一個小技巧:將洗碗順序改為「先乾淨、後油膩」,避免重複沖洗。這些簡單的做法,只要每天堅持執行,就是對節能減碳最大的支持。
[三]認清具節水標示的產品
選擇居家設備時,除了外型功能,更要重視其能源與用水效率。市面上許多衛浴設備、洗衣機、水龍頭、馬桶等都會貼有「節水標章」,代表這些產品經過檢測,能夠有效減少耗水量。
以台灣為例,政府推行的「節水標章」會貼在經認證的省水產品上,使用者可以清楚分辨其用水效率等級。等級越高,代表越省水,長期下來可大幅減少家庭水費與能源消耗。
以一個傳統馬桶為例,每次沖水可能用掉10公升以上的水;而節水型雙段式馬桶,每次僅需3至6公升,每天沖水次數一多,差異便相當驚人。
同樣地,洗衣機若具備「能源效率分級」與「節水標章」雙認證,不但省水還省電。選購家電時,不妨多留意產品貼紙資訊,這些標章不僅是品質保證,也是永續生活的重要依據。
別忘了,一次正確的選購決策,可以帶來數年的節能效果。我們每一筆消費,其實都藏有為地球發聲的力量。
商業合作:【天使創業計畫】鉅泫投資企業
[四]安裝基本的省水設備
想在生活中實踐節能減碳,其實不一定要大刀闊斧地改造家裡,只需要從小地方做起,就能達到有效的水資源節約。例如:安裝一些價格親民又實用的省水設備,就能大幅提升用水效率。
像是加裝節水閥、起泡器、減壓閥或省水蓮蓬頭等,這些裝置能夠在不影響水壓與使用體驗的情況下,大幅降低每分鐘出水量。根據統計,一個普通水龍頭加裝節水起泡器後,每年可節省約30%以上的用水量。
馬桶方面,也可以考慮雙段式沖水設備,根據需求選擇大、小水量,既方便又能省水。這類設備安裝簡單,有些甚至可以自行 DIY,不需請水電師傅。
特別提醒大家,新屋裝修或老屋整修時,不妨優先選用具「節水標章」或「節能標章」的產品與配件。這些產品雖然單價略高,但長期省水、省電、省錢,更符合永續經營的概念。
[五]衣物清洗前先泡水提升洗淨效率
許多家庭洗衣時,習慣直接將髒衣服放入洗衣機清洗,卻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前置步驟:「先泡水再洗」其實是最省水、最節能的做法之一。
將衣物先浸泡10~20分鐘,能有效軟化污漬與油脂,讓清洗更輕鬆,不僅可以減少清潔劑用量,也能避免重複洗兩次或長時間洗滌造成水電浪費。
尤其是較髒的工作服、運動衣或孩童衣物,在泡水過後,只需短時間清洗就能乾淨如新。此外,也建議使用冷水洗衣來降低能源消耗,現今市面上已有許多冷水專用洗衣精,效果同樣出色。
更進一步,若使用洗衣機的話,請善用「節水模式」、「快速洗」或「預洗功能」,這些設計都是為了減少水電用量,讓洗衣過程更智慧又環保。
別小看這些生活中的小技巧,只要累積下來,一年可以為家庭省下數千公升水與不少電費,真正落實節能減碳的理念。
[六]定期檢查水龍頭和馬桶有沒有漏水
水資源的浪費,有時候不是用太多,而是「默默流失卻沒被察覺」。像是水龍頭滴水、馬桶漏水等狀況,若不及時修理,長期下來的損失驚人。
一個持續滴水的水龍頭,一天可流失超過20公升的水;而馬桶若漏水,每天可能悄悄流走200公升以上,等於白白浪費整整一桶浴缸的水量!這些漏水不僅浪費水,還可能增加熱水加熱成本,無形中提高家庭碳排放。
因此,建議每個月定期檢查水龍頭是否有滲水,或馬桶水箱是否不斷補水。若無法確定是否漏水,可在夜間完全不使用水時觀察水表變化,若指針持續轉動,就表示可能有漏水現象。
維修水龍頭或更換止水墊圈其實很簡單,也可以請水電師傅快速處理。重要的是,不要讓「看不見的浪費」成為無聲的能源殺手。
做好定期檢查與維護,不但省水,也能避免水費暴增與不必要的損耗,是實踐節能減碳的基礎工作。
商業合作:【天使創業計畫】鉅泫投資企業
[七]洗衣前先將衣物分類
許多家庭在洗衣時習慣「一桶洗到底」,但其實這樣不但影響洗淨效果,還可能造成水電與洗劑的雙重浪費。若能在洗衣前多花幾分鐘做衣物分類,不僅能更有效率地清洗,也是一種節能省水的聰明做法。
建議可依照布料厚薄、髒污程度、顏色深淺來分批清洗,例如輕污衣物可使用快速洗模式,重污衣物則可集中浸泡處理,如此能避免過度洗滌與重複清洗的情況。
另外,把毛巾、牛仔褲、內衣等吸水性強的衣物分開洗,不僅洗得更乾淨,也能提高脫水效率,加快晾乾時間,自然就降低了烘乾或反覆脫水的電力消耗。
分類洗衣不只是潔淨的秘訣,更是節能減碳的實用策略。一點點多做的整理,帶來的是長遠的節約與環境貢獻。
[八]資源重複利用,延長使用壽命
在現代快速消費的生活型態中,我們經常過度依賴「用完即丟」,這不僅造成資源浪費,也加速碳排放的累積。事實上,重複利用才是真正實踐節能減碳的核心精神。
舉例來說,將洗衣後的排水用來清洗陽台、馬桶沖水或澆灌植物,就是一種非常實用的再利用方式。只要洗衣時不使用強鹼性或含漂白成分的洗劑,這些再利用的水資源對植物與環境都無害。
再如衣物、毛巾與布料,當已無法穿著使用時,也可裁剪成抹布、拖地布等,延長其使用壽命,避免提早進入垃圾系統。就連用過的紙箱、玻璃罐、保冷袋等,也都可以賦予第二生命,成為收納容器或手作材料。
物盡其用,是最簡單卻最有效的永續行動。當我們習慣給資源多一次機會,也就在默默地減少製造新物品所帶來的能源消耗與碳足跡。
[九]冷藏退冰冷凍食物以節省能源消耗
你知道嗎?在料理冷凍食物時,退冰的方法其實會影響整體能源使用。許多人習慣用微波爐或熱水快速解凍,但這些方法往往需要大量能源,而且食材退冰不均還可能影響口感與安全。
相反地,將冷凍食品提前放入冷藏室退冰,是一種更節能、同時也更衛生的做法。這樣不僅能利用冷凍食材自身的低溫,幫助冰箱維持溫度、降低壓縮機運作頻率,從而減少電力消耗。
舉例來說,將晚餐的冷凍肉品在早上或前一晚就移至冷藏室,不僅節能,也讓食材解凍得更自然、更均勻,烹調時風味更佳。這個動作看似微小,卻能帶來實質的能源效率提升。
此外,也能避免食物在室溫下長時間解凍而孳生細菌,同時兼顧食安與節能減碳,一舉多得。
商業合作:【天使創業計畫】鉅泫投資企業
(三)日常注意節能9招

節能減碳怎麼做?減碳5大方法重點,日常習慣就能減少碳排放6
減碳生活(Carbon reduction life)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稍加調整各種使用與選擇,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以減緩氣候變遷、保護地球環境。
[一]拔掉長時間不使用的待機電器插頭
你知道嗎?就算電器沒有使用,只要插著插頭,它還是會持續耗電,這被稱為待機電力(Standby Power)。例如電視、微波爐、音響、充電器等,關機後螢幕或指示燈仍亮著,就代表它仍在耗能。
根據研究,一般家庭中約有5%~10%的電力,是浪費在這些待機電力上。雖然每項電器的待機耗電量看似不高,但日積月累,加總下來是一筆不小的浪費。
建議可以使用多孔延長線,搭配總開關,一次關閉所有插頭;或者安裝定時開關插座,自動切斷不必要的電力。尤其像手機、筆電充電器,充完電後記得拔掉,既省電又延長電器壽命。
主動拔插頭,是簡單又立即見效的節能習慣,每天多做這一點,就能有效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二]養成離開時隨手關燈的習慣
這是最基本、也是最容易執行的節能動作。無論是在家、辦公室或學校,離開房間時隨手關燈,不僅節能,也能延長燈具壽命。
很多人會認為短時間離開就不需要關燈,但事實上,即使只關燈一分鐘,都比讓它一直亮著更省電。尤其傳統白熾燈泡耗電高,長時間不關燈所浪費的能源非常可觀。
如果家中或辦公空間經常有人忘記關燈,可以考慮安裝人體感應燈、定時開關或光感應器,讓燈光能隨使用情境自動調節,進一步提升節能效率。
此外,也建議將室內照明換成LED燈泡,不僅更省電、亮度高、壽命長,相較於傳統燈泡,可節省高達80%的用電量,是一項非常值得投資的小改變。
商業合作:【天使創業計畫】鉅泫投資企業
[三]減少使用紙張,多改用電子帳單
在數位時代,我們完全可以藉由科技工具,來取代許多不必要的紙本作業。像是帳單、發票、信件、通知單等,改用電子化形式,不僅方便存取,更能大幅減少紙張與印刷資源的浪費。
以每張紙帳單平均需耗費10克的紙材來計算,若每人每月收到3~5張帳單,一年下來全台將消耗上億張紙張。這些紙張來自林木資源,製作過程還會消耗水與能源,紙張浪費等於碳排放增加。
因此,建議主動申請電子帳單、電子發票、自動繳費通知,不僅方便快速,還能減少郵寄與紙本製造過程的碳足跡。許多銀行、電信公司、公用事業單位都提供申辦電子帳單的優惠,還可能額外獲得環保回饋金或抽獎機會!
此外,在工作中也可以推廣無紙化會議、電子簽核、線上表單等作法,進一步讓節能減碳成為日常文化的一部分。
[四]確實分類並執行資源回收
資源回收不只是減少垃圾量,更是節能減碳的重要環節。透過回收再利用,我們能有效降低原料開採、製造與運輸所帶來的能源消耗與碳排放。例如,回收1公噸的紙張可以節省20棵樹、4,100度電與3立方公尺的垃圾掩埋空間。
但要讓資源回收發揮最大效益,正確分類才是關鍵。像是寶特瓶要清洗、壓扁後再回收;紙盒需要去除膠帶與塑膠膜;玻璃瓶應該與陶瓷分開回收。這些細節雖然繁瑣,但卻能大幅提升回收效率,避免資源被污染而無法再利用。
此外,也可主動參與社區或學校的環保回收活動,培養家人與孩子從小建立「垃圾減量、資源再生」的觀念,讓環保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從你我開始,分類回收不只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點一滴的堅持,才能為地球減少負擔。
[五]將傳統燈泡更換為省電燈具
還在使用傳統白熾燈泡嗎?你可能不知道,這類燈泡有超過90%的電力都轉化成熱能而不是光,不但耗能,也會讓室內升溫、增加冷氣負擔。
建議盡快將家中燈具汰換為LED燈或高效率省電燈泡。LED燈具不僅耗電量僅為白熾燈的10%~20%,壽命更是傳統燈泡的10倍以上,一次投資可長期節省電費與更換成本。
此外,LED 燈泡發熱量低、即開即亮,非常適合各種家庭與辦公空間使用。若搭配自動感應或調光系統,還能進一步減少不必要的照明用電。
更換省電燈具是最直接、最具回報率的節能行動,從每一盞燈開始,照亮環境,也照亮地球的未來。
商業合作:【天使創業計畫】鉅泫投資企業
[六]外出購物時自備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
塑膠袋雖然方便,卻是地球環境的沉重負擔。每年全球使用超過1兆個塑膠袋,其中絕大多數都無法有效回收,最終流入海洋與土壤,對生態造成長期傷害。
養成自備購物袋的好習慣,是最簡單卻最有效的減碳行動之一。不論是購物、外帶餐點、買菜,帶上一個輕便的可重複使用環保袋,既能減少一次性塑膠袋的使用,也表達出對永續生活的支持。
市面上已有各式各樣設計美觀又實用的環保袋,摺疊收納方便,可掛在包包或放在機車座墊下,隨時備用。而有些品牌更推出回收材質製成的購物袋,讓你的選擇更具環保意義。
若每人每天少用一個塑膠袋,全台一年就可減少數十億個塑膠袋的浪費。這樣的行動看似微小,但累積的減碳效益卻非常驚人。
環保袋不只是購物工具,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展現。下次出門,不妨多想一步,為地球輕裝上陣。
[七]選購具備節能標章的家電產品
選擇正確的家電,是實踐節能減碳生活的關鍵之一。現今市面上許多電器產品都設有「節能標章」,這是一種經過政府或第三方機構認證的指標,代表該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具有較高的能源效率。
例如空調、電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等,只要貼有節能標章,通常表示其耗電量低、設計具環保考量,長期使用下來可節省可觀電費,也減少碳排放。
尤其在購買大功率電器(如冷氣、烘衣機)時,更應優先選擇具節能標章的品牌與型號,這不只是環保選擇,更是聰明的投資。
除了節能標章,也可以關注產品是否使用環保冷媒、變頻技術、低待機功耗設計等,都能進一步提升使用效率與永續價值。
[八]參考家電的能源效率等級再做選擇
除了節能標章外,「能源效率等級」也是選購家電時的重要參考指標。台灣家電產品會標示從第1級(最高效率)至第5級(最低效率)的等級,等級越高,表示使用時越省電。
以電冰箱為例,1級與3級能源效率的差距,可能每年用電量差距高達200度以上。若是家庭使用的大型冷氣、冰箱,長期下來省下的電費甚至能超過機器本身價格的20%~30%。
因此在選購時,除了價格與功能外,請務必查看能源效率標示,選擇「1級」產品優先。有些產品雖然價格較高,但耗電低、壽命長,整體投資報酬率更佳。
若是租屋族或短期使用者,也可參考標示的「年耗電量」數字,快速判斷使用成本與碳排貢獻,選擇最合適的設備。
商業合作:【天使創業計畫】鉅泫投資企業
[九]精打細算使用各類家電設備
除了選對家電,更重要的是「怎麼用」。即使擁有高效能設備,若使用方式不當,依然會造成能源浪費。因此,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才能真正落實節能減碳。
例如冷氣不要長時間開啟且門窗緊閉,應搭配電扇增加空氣對流;洗衣機應一次洗滿、避免少量多次;冰箱則要定期清除霜層,保持通風,避免過度耗電。
熱水器的溫度不需設太高,烤箱與電鍋建議事先預熱再使用,提高效率;也可安排電器分時段使用,避開電力高峰時段,幫助整體能源系統穩定。
同時,許多家電都具備節能模式,如筆電、冷氣、電視等,開啟後可降低耗能卻不影響使用體驗,非常建議日常啟用。
(四)選購商品也能注意環保10大重點

節能減碳怎麼做?減碳5大方法重點,日常習慣就能減少碳排放7
減碳商品(Carbon reduction products)節能減碳商品,是指在生產、運輸、使用或回收過程中,有效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的商品,商品通常採用環保材料、節能設計、低碳製程,或具備碳足跡認證。
想要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其實從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購物就能開始做起!不管是選擇商品的材質、來源、包裝方式,還是運輸過程中是否友善環境,每一個選擇都能幫助節能減碳,為永續生活邁出一大步。以下列出幾個實用又簡單的環保選購建議,幫助您輕鬆打造綠色生活。
商業合作:【天使創業計畫】鉅泫投資企業
[一]選購再利用的二手商品
衣服減碳(Clothing reduces carbon)是指在衣物的設計、生產、運輸、使用到回收的整個過程中,透過減少碳排放來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包括選用環保材質、節能製程、延長衣物壽命、二手循環利用,以及鼓勵消費者減少過度購買。
許多物品其實還有很長的使用壽命,特別是家具、電器、衣服、書籍等類型的商品。選擇購買二手商品,可以有效延長產品的生命週期,降低對新資源的依賴,減少製造與運輸所產生的碳排放。
此外,二手商品通常價格較為實惠,有些甚至是限量品或已停售的經典設計。透過跳蚤市場、二手平台或社區交換活動,不只能省錢,還能減少垃圾產生量,實現環保與經濟雙贏。
也可以加入「循環經濟」的觀念,讓資源在不同人手中不斷被再利用,創造更大的價值。這種永續的消費方式,對環境的傷害遠比一次性商品低得多。
[二]購物時自帶環保袋
您知道嗎?塑膠袋的使用與碳排放息息相關。每生產一個塑膠袋,就會產生相對的碳足跡,若最終流入海洋或土壤,還會造成嚴重污染。
自備環保袋是一個簡單又有效的行動,不僅可以減少塑膠垃圾的產生,也能養成自己對資源負責任的態度。現在市面上的環保袋種類繁多,從折疊式、布料到可機洗材質,既輕巧又實用,還可以當作時尚配件。
養成出門前檢查包包中是否有環保袋的習慣,或是在車上、辦公室、隨身包中準備備用袋,讓「拒用塑膠袋」成為自然的生活模式。
此外,許多商家提供自帶購物袋的折扣優惠,既能省錢又能愛地球,何樂而不為?
[三]購買標示碳足跡或減碳認證的商品
現代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商品背後的生產與環境責任,許多品牌也積極響應,開始推出標示碳足跡或獲得減碳認證的商品。
什麼是碳足跡?簡單來說,就是商品從原料取得、生產、運輸、使用到廢棄整個生命週期中所產生的碳排放總量。有碳足跡標示的產品,讓消費者能夠清楚知道這件商品對環境的影響。
選擇這類商品,可以有效推動企業轉型,鼓勵更多品牌投入永續與低碳生產。減碳認證則代表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已採取節能措施,達到減少碳排放的標準。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標章可參考,例如:「碳標籤」、「綠色產品標章」、「環保標章」等。多留意商品包裝上的環保認證,不只能做出對的選擇,還能帶動整個社會朝永續邁進。
支持這類產品,就是對地球最直接的鼓勵。從購物做起,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節能減碳的推手!
商業合作:【天使創業計畫】鉅泫投資企業
[四]優先挑選有環保認證的產品
當我們在購物時,常常會被琳瑯滿目的產品包裝吸引,卻忽略了它們對環境的影響。這時候,選擇有環保認證的產品就是一個聰明又有責任感的選擇。
環保認證代表產品在製程、包裝、材料或整體碳足跡方面符合某些環境友善的標準。例如,臺灣的「環保標章」、歐盟的「EU Ecolabel」或國際間的「Energy Star」、「FSC森林認證」等,這些標章都象徵著產品在設計與生產過程中已考量節能減碳與永續發展。
選購這類產品,等同於支持企業在製造過程中降低碳排放,每一項小小的選擇都能累積成巨大的正向改變。更重要的是,當消費者的需求改變,企業也會跟著調整方向,推動更多環保創新。
[五]減少選購包裝過多的商品
現在很多商品為了吸引消費者,使用過度包裝、精美紙盒甚至多層塑膠袋,但這些包裝在打開後,幾乎立即成為垃圾,造成環境與資源的巨大浪費。
減少購買過度包裝的產品,可以有效減少碳排放。為什麼呢?因為包裝的製造過程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與原料,而且在運輸過程中也會增加重量與體積,導致額外的燃料消耗與溫室氣體排放。
建議大家可以選擇包裝簡約、可回收或可分解材質的商品。例如裸裝蔬果、用牛皮紙或紙箱包裝的產品,或是支持使用環保墨水與無塑膠的設計。簡單的外觀,卻蘊含對環境深遠的關懷。
有些品牌甚至會提供「裸裝購物」或「可重複使用包裝」的選項,這些做法不僅實用,更體現對環境的責任感。
[六]支持公平貿易認證的產品
節能減碳不只與能源消耗有關,更涉及整個供應鏈的永續性。支持「公平貿易認證」的產品,不僅保障了生產者的權益,也有助於降低全球碳排放。
公平貿易強調在尊重人權與勞工條件的前提下,使用永續農業、生態保育與低碳生產等方式來製作商品。例如公平貿易咖啡、巧克力、棉製品等商品,其生產過程往往更注重土地的再生能力與資源循環。
這些產品會有「Fair Trade」或「WFTO」等認證標章,讓消費者能夠有意識地做出對地球友善的選擇。每一次的支持,都是對永續生產模式的肯定,也讓更多生產者得以維持綠色的生產方式。
商業合作:【天使創業計畫】鉅泫投資企業
[七]辨識並選用具FSC森林認證的產品
現代人越來越重視森林保育與地球資源的永續,而在選購紙類或木製商品時,選擇具有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的產品就是一個簡單又有效的方式。
FSC認證代表這些產品的原料來自經過負責任管理的森林,確保不會因砍伐而造成生態破壞或生物多樣性的喪失。這些森林經營方式兼顧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同時保障當地社區與勞工的權益。
從衛生紙、包裝盒、書籍封面、家具到木製餐具等,許多生活用品都可以找到FSC標章。透過這樣的選擇,我們可以減緩森林砍伐造成的碳排放,間接減緩全球暖化的趨勢。
[八]選擇具有環境責任感的品牌
當我們面對各式各樣的品牌選擇時,不妨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品牌對地球友善嗎?」支持有環境責任感的品牌,是一種有意識的消費行為,可以放大節能減碳的效益。
許多企業開始公開他們的永續報告書,說明他們在減碳、減塑、節能或供應鏈管理上的努力。像是使用再生能源、減少碳足跡、回收舊商品、設計可分解包裝等,這些品牌在商業成功的同時,也積極履行企業對環境的責任。
我們可以主動了解品牌是否具備國際環保標準,如B型企業認證、ISO 14001、碳揭露計畫(CDP)等。當我們用消費來投票,選擇友善環境的企業,也是在鼓勵更多企業投入低碳永續轉型。
[九]關注商品的生產來源及回收方式
我們購買的商品從哪裡來?使用後去哪裡?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關乎我們的地球未來。了解商品的生產來源與回收方式,是推動節能減碳的重要環節。
許多商品在生產過程中可能使用高耗能原料或不符合環保規範的技術,造成大量碳排放與污染。選擇在地製造、生產流程透明且有責任的品牌,不僅可以減少運輸中的碳排,還能提升在地經濟與社區參與。
此外,越來越多品牌提供「產品回收」、「循環包裝」、「舊換新計畫」等,讓商品可以再次利用,避免成為垃圾。選購時可主動查詢產品是否可回收,以及是否容易拆解分類,這樣的消費行為將有效促進循環經濟。
節能減碳不是單一階段的努力,而是從生產到回收的整體規劃,我們每一次關心來源的眼光,都是永續未來的一道光。
商業合作:【天使創業計畫】鉅泫投資企業
[十]將閒置物品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你是否也有衣櫥裡穿不到的衣服、用不到的家電、放著積灰塵的玩具或書籍呢?這些閒置物品其實可能正是他人急需的寶貝,分享就是一種減碳。
將不需要的物品捐給社福機構、二手商店、社區交換活動或透過網路平台轉送,不僅可以延長物品的使用壽命,也能減少資源浪費與新製造品所產生的碳排放。
這不只是一種資源再分配的方式,更是一種溫暖與責任的展現。透過分享,我們創造的是一個更友善、更永續的生活循環。
每一次的物品分享,都是對地球的善待,也是對社會的溫柔回應。
(五)交通減碳選擇8重點

節能減碳怎麼做?減碳5大方法重點,日常習慣就能減少碳排放8
交通運輸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同時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透過改變日常出行的方式與習慣,每個人都可以為節能減碳盡一份心力。以下將分享8個簡單又實用的交通減碳選擇,讓我們一起從生活中開始改變,為地球降溫。
商業合作:【天使創業計畫】鉅泫投資企業
[一]選車時注意油耗表現與能源效率
選擇交通工具時,應優先考慮能源效率與油耗表現優良的車款。特別是在購買新車時,可參考政府公告的能源效率等級標籤,選擇等級較高(如一級)的車型。
此外,油電混合車(Hybrid)或電動車(EV)近年來已逐漸普及,不僅能有效減少碳排放,長期使用下來在油費與維修成本上也更具經濟效益。對於都市通勤族來說,選擇一輛低碳交通工具,不僅省錢更環保。
若預算有限,也可以選擇小排氣量、省油型的傳統汽油車。這些車型在市區短途行駛中往往比大型SUV更為節能。
[二]定時檢查車胎胎壓保持正常
很多人不知道,胎壓不足會增加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導致油耗上升,還可能影響行車安全。因此,定期檢查胎壓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建議每個月或每次長途出行前,都能檢查車胎胎壓是否在車廠建議的標準範圍內。如果胎壓過低,不僅會增加油耗,也會加速輪胎磨損;而過高則可能影響抓地力,導致行車不穩。
現代汽車大多配有胎壓監控系統(TPMS),但仍建議駕駛人主動檢查,養成定期保養愛車的習慣,能讓愛車更省油,也更安全。
[三]減少車內不必要的物品以降低耗油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習慣?將運動用品、工具箱、購物袋甚至不常用的物品長期放在車內?其實,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額外負重,會讓車輛油耗悄悄上升。
根據研究,每多增加50公斤的車重,油耗就可能提升1%至2%。因此,保持車內清爽、移除不必要的物品,不僅能節能減碳,也讓乘坐體驗更舒適。
此外,長期載重還可能加速車輛底盤、懸吊系統的磨損,間接造成維修頻率與費用上升。輕裝出行,讓愛車更輕盈、地球也更輕鬆。
商業合作:【天使創業計畫】鉅泫投資企業
[四]避免不必要的急煞以提升行車效率
在日常駕駛中,頻繁的急煞與急加速不僅耗油,還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其實,只要稍微改變駕駛習慣,就能有效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
保持穩定的車速與適當的車距,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剎車與重新加速的次數。透過觀察前方路況,提早減速或緩慢加速,不僅能延長車輛壽命,也能大幅降低油耗。
此外,良好的駕駛行為有助於減少煞車系統與輪胎的磨耗,進而降低維修與耗材更換的頻率,實現節省資源的雙重目標。駕駛人若能改變心態,學習「預判式駕駛」,不但讓行車更平順,也為環境帶來實質貢獻。
[五]購車優先考慮安全性與電動車型
隨著科技進步與環保意識提升,電動車成為近年購車的新選擇。不僅具有低碳排放的優勢,還能享有政府補助、免牌照稅等多項優惠政策,是兼顧經濟與環境的好選擇。
除了環保效益外,購車時也應將車輛安全性列為優先考量。選擇具備主動安全配備(如車道偏移警示、自動緊急煞車系統等)的車款,不僅保護自己與家人,更能在長途駕駛時減輕駕駛壓力。
如果目前不方便購買電動車,也可選擇油電混合車款(Hybrid),同樣能達到降低碳排放的效果。長遠來看,轉向電動交通是實現永續生活的關鍵步驟,建議消費者未來在換車時納入考量。
[六]使用共乘或共享汽機車服務
在都市生活中,共乘與共享交通已逐漸成為新趨勢。透過使用共乘平台(如 Uber、Line Taxi)、共享汽車(如 iRent)或共享機車(如 WeMo),能有效減少路上車輛數量與碳排放。
與其每個人都開一輛車,不如選擇彈性搭乘、按需付費的共享模式。這不僅降低了私人擁車的成本與維修壓力,也避免了閒置車輛佔用公共空間的問題。
此外,共乘制度鼓勵多人同車出行,尤其在上下班通勤或假日旅遊時,不僅省錢還能結交新朋友,提升生活的互動感與便利性。當越來越多人願意響應共享交通,就能逐步實現低碳城市的願景。
商業合作:【天使創業計畫】鉅泫投資企業
[七]多利用公共交通系統出行
在都市中,善用公共交通工具是一種既環保又方便的生活方式。搭乘捷運、公車、台鐵等大眾運輸系統,可以有效減少個人碳足跡,也緩解交通壅塞問題。
根據研究,一人搭乘捷運或公車所產生的碳排放,遠低於一人開車出行所產生的排放。例如,若每天通勤改為搭乘捷運,一年下來就能為地球減少數百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台灣各地的公共運輸越來越便捷,如一卡通或悠遊卡整合付款系統、多元轉乘優惠等,讓搭乘體驗更人性化也更具誘因。若能配合步行或騎乘腳踏車作為接駁方式,不僅健康又能再進一步減碳。
選擇公共交通,不只是為了環境,更是一種高效率、低壓力的生活選擇,讓我們在通勤的同時,也為城市永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八]與他人共乘汽車以減少車輛數量
除了自行搭乘大眾運輸之外,與親朋好友共乘汽車也是節能減碳的絕佳方式。一輛汽車若能同時載多人,除了分攤油資,也可有效減少路上的車輛數量,進一步降低碳排放。
例如,鄰居之間若有相同通勤路線,不妨組成「共乘小組」,每天輪流開車接送;或是親子共學、同事上下班等,都能建立共乘習慣。透過協調與合作,節省的不只是能源,還包括時間與金錢。
此外,現在也有許多共乘配對平台或社群(如 Facebook 共乘社團),可協助媒合相同目的地的人共同出行,讓共乘變得更加彈性且安全。有時候,一段路上聊聊天、分享生活,也讓通勤變得更有人情味。
商業合作:【天使創業計畫】鉅泫投資企業
當越來越多人響應共乘,不但能減少交通流量與空氣污染,也能建立社區間更緊密的互助網絡,是一種節能又溫暖的生活方式。
四、減碳品牌『Love+1』二手服飾

節能減碳怎麼做?減碳5大方法重點,日常習慣就能減少碳排放9
我們常常無意間變成「快時尚」的追隨者,一件件漂亮但短命的衣服,穿沒幾次就被塞進衣櫃深處,甚至走進垃圾桶。這樣的消費模式,不只是浪費金錢,更對環境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但其實,我們可以選擇一種不一樣的方式愛漂亮,也愛地球。
這正是『Love+1』想帶給大家的生活態度。
『Love+1』是一個主打減碳生活與慢時尚的品牌,專注於販售精選的二手女裝服飾,像是洋裝、長裙、外套、上衣等各式風格單品。每一件衣服都經過細心整理與挑選,保有質感與設計,同時讓穿搭變得更有意義。
選擇二手服飾,不只是省錢,更是減少碳排放、節省水資源與降低紡織廢棄物的實際行動。一件衣服的再穿,就是給地球減少一次負擔。
你不必犧牲美感,就能同時實踐環保。
更重要的是,『Love+1』相信衣服的價值,不只是「新」,而是它陪你走過的時光。每一件衣服的存在,都可能成為另一個人的新故事,而你就是那個延續故事的人。
如果你也開始思考「怎麼穿才不傷害地球」,那麼『Love+1』會是你很棒的起點。不用從生活大改變,只要從選擇一件二手衣開始,就能讓愛延續、讓地球喘口氣。
【官方網站】https://loveonce.com.tw/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65476493121
【官方Line】https://lin.ee/uPSvzZ0
【Line id】@672vdmuj
【客服信箱】a0982154277@gmail.com
【客服電話】0982154277
【服務時間】周一至五12:00-22:00
商業合作:【天使創業計畫】鉅泫投資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