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前一段時間,我和一位軍校的朋友有些交流。我們彼此分享了近況,聊著聊著,我就提到自己平常非常常用的一個工具──ChatGPT。我告訴他,這是一個非常強大的 AI 工具。
他第一個反應是:這個工具是不是需要費用?我說:「基本功能是免費的,當然如果你使用頻率很高,或者有進階功能需求,那才需要付費。不然平常使用是不用錢的。」
他以前沒接觸過這類工具,所以我就教他怎麼用。他直接用自己的手機跟 AI 互動,一開始用語音對話,也用文字輸入。我們還直接試著問它一些生活、工作、事業上遇到的問題,AI 給的回答簡直就像是一個顧問。我那一刻真的感受到:我們正身處在一個擁有 AI 的時代,太方便、太不可思議了!
我常常在工作、生活、創作上使用 AI,來幫助自己提升效率、節省時間。對一位創作者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工具。
就像我以前學攝影,學習單眼相機的時候,拍照其實不只是按下快門。對焦、曝光、對比、白平衡,各種參數都要考慮。
拍完後,老師會建議我們把照片拿去後製,比如用 Lightroom 或 Photoshop 來修圖,調整飽和度、亮度、對比與清晰度,讓照片更有張力。
後來我發現,文字創作也可以有「後製」。像我開始寫 Blog 的時候,一開始是手寫內容,再來是打字,後來進階用語音辨識。這些內容我會交給 AI 做初步的潤稿、標點修飾,甚至進一步幫我優化句子。
試想,如果沒有 AI,以前是要請出版社或專業編輯幫你校稿、潤稿,不僅費時也費力。而現在,我們可以靠這些科技工具,節省人力、降低成本,還能更快速完成創作,這真的是太神奇、太感恩了。
我有一個很深的轉念:以前我認為自己可以講,但不會寫;現在我知道,只要能講,就能寫。因為文字,其實就是講話內容的延伸而已。
我自己也完成過一本 10 萬字的書,這個過程讓我深信: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作家。寫作一點也不難,關鍵在於兩件事:
- 你是否相信自己做得到?
- 你是否開始產出內容?
我以前直播、錄 YouTube、Podcast,這些累積讓我在創作與內容產出方面有了豐富的經驗。不論是靈感、語言組織還是表達方式,都有明顯的成長。
我真的非常感恩有這樣的工具,讓我在生活、工作、創作上都更加方便、更加有效率。而且它不只是工具,更像是一位全方位的顧問。
這個顧問懂得知識廣泛,從天文地理到生活大小事都可以幫忙,甚至具備「同理心」來與你互動溝通。不論是用文字還是聲音,都能直接對話,這真的太驚人了。
重點是:AI 並不是要取代我們,而是來輔助我們。我們只要先有原始的內容,有初步的創作,後續交由 AI 做潤稿與優化,這是一個人機結合、相輔相成的創作模式。
比如我今天就請教 AI 有關國外成功學與房地產的講師 Grant Cardone。我好奇他是怎麼每年舉辦這麼大型的活動,而且票價不低卻總是售罄。我知道他在 2018 年舉辦過一場 9,000 人的大型演講會,2019 年的規模又更大。我就在想,他是怎麼集結這麼多人?怎麼規劃?怎麼跟講師談合作?這些都讓我非常好奇。
當我不知道的時候,我會問 AI。AI 幫我快速篩選資訊、整理重點、給出參考方向,效率非常高。
我們正處於一個資訊唾手可得的時代,再也沒有「我不知道」這種藉口了。不管是用 Google、YouTube 還是 AI,你想學什麼都有辦法找到學習資源。只要願意行動,就能累積經驗,再進一步優化與改善。這樣一來,你手上的工具就變得非常 Powerful。
最後,我想分享三個觀點:
一、持續學習,絕對錯不了。
不管是讀書、聽演講、聽 Podcast,甚至看影片,都可以持續成長。我們已經不是為了考試而學習,而是為了生活而學習。若學習的內容無法應用在生活上,就果斷略過吧。
我有個閱讀策略叫「用書,不是讀書」,這個概念理解後,一年讀 100 本書都不難。因為重點不在讀完,而在活用。
二、善用 AI 工具。
AI 是來協助我們提升效率、節省時間的。不要抗拒,也不用害怕它會取代我們。只要你懂得如何跟它互動、善用它,它會成為你最棒的助手。
三、要有明確目標。
無論是考證照、升遷、轉職、開副業,有了目標,你才能更有效地規劃時間與資源。內容創作也是目標的一部分,它能幫助你輸出思維、建立影響力、實現更多可能。
這是我自己的體悟與經驗,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