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我們的三對三職涯聊癒室活動中,碰到一位年輕人,他的故事,也許會讓很多找不到動力踏出腳步,始終在起始點徘徊的人,找到一點共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位朋友,中文系畢業,年近三十,卻沒有任何工作經驗。他熱愛文字,寫寫東西,但那只是寫給自己開心,從不求人看。他試著去了解幾個中文系常做的工作,他的結論都是「很累、很累」。他就像個「句點王」,問什麼都只能得到簡短的回覆,很難深入,而且有很強的抗拒感。
他很焦慮,對什麼都提不起勁。但他提到了對健康產業,特別是中醫的興趣。我試探性地問他,有沒有興趣把中國古典醫學翻譯成現代人能懂的語言?
他回答:「有一點點。」
這「一點點」,就是我第一個抓住的光。
在我們的對話中,他總是否定自己,似乎每條路都走不通。他有三個心結:
1) 年紀焦慮: 快30歲了,沒有工作經驗,覺得比不上剛畢業的年輕人。
2) 否定影響力: 曾經想有所作為,能影響他人,但現在覺得沒可能,就放棄了。
3) 時間緊迫: 感覺時間過得很快,有種無形的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們這三位諮詢師中,有一位曾經因為對健康議題、中醫的興趣,到醫院中醫科擔任行政助理,他們兩人有"短暫熱烈”的交流,看得出他有認真考慮過這個可能,但很快又說自己可能做不來,因為那是行政的工作。
儘管如此,我還是看到了一點點的希望。
我給了他幾個建議,請他思考可能性:
1) 行銷翻譯: 為中醫診所或食療產品做行銷,累積作品,甚至帶著流量去應徵。
2) 轉譯者: 將中醫深奧的知識,比如「把脈」的各種學問,用大白話解釋給普通人聽。
3) 發現者的分享: 不以專家自居,而是以「原來如此」的心情,分享中醫的有趣之處。
但他還是有很多「可是」,急著說明自己的「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後來,另一位諮詢師問他,最近做過什麼讓他感到快樂的事情?
他回答:「自己寫了一篇文章,完成了,沒有要給誰看,沒有要得到誰的讚美,就是完成了,就很開心。」
這句話,像一道微光,稍微讓他的眼睛亮了些。
後來,他提到曾經學過塔羅牌,對命理工具很感興趣。
因為我也學了一些命理的工具,所以我問他是否願意提供生日,讓我幫他分析他的天賦密碼。因為他沒聽過那套工具,所以有點興趣....(終於第一次傾身向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我看到了幾個關鍵數字,原來是這樣的數字組合:
起始碼「4」: 他需要一個完整、有制度的系統才能感到安全,才會願意投入。他需要知道自己在系統中的位置,有清晰的規章可循。
坐鎮碼「6」: 他會用「完美」來衡量自己做得好不好。但如果從未見過完善的系統,又如何定義「完美」呢?
本命碼「5」: 他做任何事都需要清晰的目標。沒有目標,他就會覺得事不關己,提不起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合這些,我給了他一個明確的建議:既然你希望透過文字發揮影響力,又對健康領域有興趣,那就去大型的、運作良好的出版社,特別是出版健康、中醫、食療或養生類書籍的出版社,擔任書籍編輯。
為什麼是出版社?因為那裡是文字影響力最好的歸宿,而且他不需要像媒體一樣,除了寫作還要會做短影音。在出版社當編輯,他能接觸到自己喜歡的內容,學習一本書從無到有的過程,並在其中找到自己清晰的目標,進而全力以赴。
他聽完後,眼神不再空洞,終於願意拿起手機打開104,開始搜尋相關職缺。
那一刻,我心裡的石頭終於放下,他今天沒有白來。
困擾他這麼久的迷茫,因為一個他願意相信的工具,如此迅速地找到了方向。感謝他對命理的信任,也感謝這套工具,讓我在關鍵時刻起到了作用。
真心希望,他不要再花時間去參加更多職涯探索活動了。他已經參加過太多,卻始終找不到行動的動力。
希望這次,他能真正開始行動,先做了,先試了,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祝福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花了將近30分鐘,還是無法對焦找到切入點,竟然在他提供生日數字的5分鐘內,透過我的解讀,就得到了他的認同,解除了他的種種自我設限抗拒,願意接受建議。
這次的經驗讓我知道,很多在對話中難以觸及的深層問題,透過命理工具的協助,能夠讓人增強信心。
我會更多地深入鑽研天賦密碼的解讀,我相信這能幫助更多有話說不出,或是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真實困境的人,讓我可以快速對焦,找到能打動他的切入點,並依照他的行為模式給予合適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