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你知道我們的注意力能維持多久嗎? 30分鐘? 10分鐘? 5分鐘? 正確答案是65秒,根據美國大學生調查,學生們平均65秒就會切換去做其他事,而我們這些成年人平均也僅僅達3分鐘。

本書作者是一位英國記者,當他觀察到自己的義子由原本一個充滿夢想活力的小孩,在10年後變成沉迷於手機裡社群軟體,無時無刻察看著手機訊息,意識到現今人類的注意力逐漸崩壞,進而踏上找回注意力的旅程。

現今社會注意力萎縮

作者針對注意力萎縮提出了幾項觀點

  1. 資訊傳播速度加快 現今社會因為科技的發展,使得訊息傳遞更容易,這帶給我們許多便利的生活,然而,訊息容易取得也代表著我們同一時間必須處理許多資訊,而這頻繁的資訊切換會使得我們關注於一項事物的時間變短,一旦大腦分心,要重回專注狀態則需額外23分鐘,進而可能導致做事效率變差,甚至出錯。
  2. 睡眠不足 工業化的發展加速人們的生活、人造光源的誕生延長了我們的活動時間,比起以往農業社會,現代人的睡眠時間逐漸減少,當睡眠遭收剝奪時,超過23小時不睡,我們的身體反應就如同酒醉一般,注意力會無法集中,同時也會影響到大腦毒物的排除。
  3. 持續閱讀習慣崩解 書本閱讀可以訓練我們持續一段時間內專注於一件事,這是體驗專注最簡的的方法,但現今閱讀方式改變,多半透過螢幕,而這種閱讀方式並無法有效地讓我們專注於一件事上,而是受到螢幕上其他資訊、連結、廣告的吸引,不斷分心著。
  4. 追蹤及操控人的科技興起 社群媒體、手遊、影音平台為了自身的利益,不斷著透過演算法來吸引著我們的注意力,甚至是網頁的無限鼓動捲軸瀏覽設計也會讓我們無限地瀏覽下去,消耗著我們的專注力。

○ 重回專注力

那麼,面對這些注意力萎縮的現象,作者也提出幾個改善的面向

  1. 挑戰"社會要不斷加速"的邏輯,刻意放慢生活速度: 透過適度的休息,來讓大腦關機與放鬆,回復我們的專注力,甚至透過放空(心靈神 遊),還有可能提高我們的創造力及解決問題能力。
  2. 飲食控制: 減少高熱量、高糖分食物,避免讓身提能量大起大落,而無法全神貫注; 降低攝取加工食品,食品中的穩定劑、加工過程會剝奪大腦發育和運作所需養分,甚至造成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3. 降低環境混亂程度: 環境對於小孩注意力影響極大,根據研究,若孩子在壓力很大的環境中成長,被診斷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機率會提高。

最後書中這句話讓人還蠻有感的

專注不在我們加速時,而在我們故意放慢速度時

自從有了手機後,三不五時就會拿起來看一下,即便沒有訊息也會想滑一下,真心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所以去年開始把手機裡非必要的APP都移除了,同時非即時、重要APP的通知也都關閉,雖然還沒克制到不去滑手機,但手機使用的時間有逐漸的再降低了,適度放下手機,調慢生活步調,偶而放空,這樣的感覺也挺好的。

○ 書本資訊

書名: 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

作者: 約翰·海利

出版社: 天下文化

譯者: 李瑟

IG心得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工程師閱讀日常的沙龍
0會員
15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是一本結合腦科學與心理學,你覺得自己容易有拖延的毛病嗎?下定決心想要好好努力,卻經常半途而廢,想要徹底擺脫容易拖延的標籤,你需要來瞭解這些簡單實用的小技巧。
Thumbnail
這是一本結合腦科學與心理學,你覺得自己容易有拖延的毛病嗎?下定決心想要好好努力,卻經常半途而廢,想要徹底擺脫容易拖延的標籤,你需要來瞭解這些簡單實用的小技巧。
Thumbnail
收活為什麼要慢?因為只有在慢下來的時候,因為只有在慢下來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每一個瞬間,找到內心的平靜,與世界建立更深的聯繫。 By ChatGPT
Thumbnail
收活為什麼要慢?因為只有在慢下來的時候,因為只有在慢下來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每一個瞬間,找到內心的平靜,與世界建立更深的聯繫。 By ChatGPT
Thumbnail
琳瑯滿目的廣告都在告訴我們如何可以毫不費力又能輕鬆達到目的,原因在於現代人的時間太過瑣碎又寶貴,所以我們很容易被所有標榜「速效」的標語給吸引,因此過去一步一腳印的方式被視為過時並加以鄙視,彷彿還在土法煉鋼的人是全世界最愚昧且無法因應時代潮流的稀有動物。 就如同我曾經收到讀者的留言表示:「看
Thumbnail
琳瑯滿目的廣告都在告訴我們如何可以毫不費力又能輕鬆達到目的,原因在於現代人的時間太過瑣碎又寶貴,所以我們很容易被所有標榜「速效」的標語給吸引,因此過去一步一腳印的方式被視為過時並加以鄙視,彷彿還在土法煉鋼的人是全世界最愚昧且無法因應時代潮流的稀有動物。 就如同我曾經收到讀者的留言表示:「看
Thumbnail
1.前半段都是在說一些拖延會造成人生什麼影響,不拖延的人,人生又有什麼幫助;但是看這本書就是想學該如何避免拖延,好像沒什麼必要。 2.作者剛好提到一個可以應用的行銷方式,在文案中,同時去強調利益及損失,讓人感受到比較後的落差會更有效果,此也稱為"對比效應";例如:只強調利益的說法:這是優惠活動的最
Thumbnail
1.前半段都是在說一些拖延會造成人生什麼影響,不拖延的人,人生又有什麼幫助;但是看這本書就是想學該如何避免拖延,好像沒什麼必要。 2.作者剛好提到一個可以應用的行銷方式,在文案中,同時去強調利益及損失,讓人感受到比較後的落差會更有效果,此也稱為"對比效應";例如:只強調利益的說法:這是優惠活動的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