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的時代,我的艾居有時候會跳出關於格局、圈子等,十分激勵人心又帶有創業者必須有的思維的 post。我不得不相信有時候宇宙宛如一個被我 set 好什麼時候就要發送什麼消息給我的一個郵政局。
我是認同 “圈子會影響一個人的思維和格局” 這句話的人。不相信?請看看你上班的環境,看你同事們的素質——平時吃 lunch,聊天的內容是什麼?,你大概知道你混的圈子是什麼樣的。有沒有毒的環境,其實說到底就是你到底是和他們臭味相投還是不相投。
又或者你可以看看你的朋友圈。你們聚在一起是討論某同學的八卦,無中生有還是會討論、分享對社會時事的看法和觀點?講的是什麼牌子的衣服最便宜,還是說的是什麼生意點子最賺錢?在這裏和大家分享我17歲的時候,班主任和我分享的這句話:“great minds discuss ideas, average minds discuss events, and small minds discuss people”。當時候發生讓我很難過,很不知所措的事,在我深深自責、厭惡自己的時候,班主任對我說了以上這句話。我一直銘記在心,不需要和 small minds people 計較,也不需要把這些人放在心裡。日子除了好過點,也讓我發現到圈子的品質是很重要的。所以,不一定要創業的人才要換圈子。如果今天你在辦公室裡待的環境讓你懷疑人生,那麼請勇敢地離開。不需要因為好的老闆、同事、薪資而留在讓你覺得無意義、不快樂的地方繼續苟活(這裡排除因為 monthly commitment 每個月都有必須支出的大開銷而不得不工作的人);
如果今天你在現在的朋友圈裡得不到該有的尊重,那麼請遠離。你值得和自己能量匹配的新朋友。人是會變的,有可能越來越進步,也有可能越來越退步。一成不變,就是退步。但兩個人沒辦法同步,那就調整腳步。有努力調節關係還是無法改變能量場不同這回事,我想是時候離開這樣的圈子。能量沒有對錯,只是不適合。這麼想吧。這件衣服你已經沒辦法穿下去了,衣服沒有錯,你也沒有錯,只是不合適。of course,你可以減肥,或者衣服可以改一改 size。但如果你就是短期內沒辦法瘦下來,不需要勉強自己。瘦了一圈再穿,也是可以的。
回到創業者換圈子這件事,讓我想起了朋友圈中,在我眼裡一向有當老闆野心的木先生因為沒有理會圈中其中一位朋友。不被理睬的那位朋友告訴我說:“木先生變了。現在混的都是老闆級的人物,很少回覆我們的信息。他現在整個人都變了。”
我很幸運的是有這個機會和不同階級、不同背景的人都聊得上來。從茶水間aunty、倒垃圾的大叔、年紀輕輕的後輩、都是打工族的同輩到長輩、出來創業當老闆的等等,都可以聊一下。說到這裡,一定要感謝詹姆士前n老闆,總會帶著我出席各種聚會活動,有機會認識到高階工作人士以及老闆級別人物。你會發現打工的和出來創業的兩者思維很不同。而創業的再細分為商人(自僱人士)和企業家。這兩類的創業者又會有不一樣的格局。
所以我可以理解木先生的改變,或者這麼說,木先生在博殺時期,怎麼可能有時間出來做無效社交呢?很現實的,每個人只有24小時。創業者的時間和精力都得專注放在建立人脈、做策劃、行動、復盤再重複。有時間真的就是好好休息的時候。這就回到我的高數老師 always 告訴我們的這句話:“朋友之間是相互利用的。” 年紀小的我們聽到這句話很反感,不認同老師這麼無情的話。若干年後,你會發現,就算今天我不是企業家,我的時間真的有限。只能分給家人、知心好友、另一半、寵物、愛好、工作、me-time 等。
我敢說十之八九的成人實在是沒有太多時間去理會沒能帶給自己人生價值的人事物上。這句話、這份邏輯也適合運用在愛情方面。尤其對一個有作為的單身人士而言,你憑什麼讓本來生活品質就很棒,懂自洽的人因為你而脫單呢?或許我的高數老師把話說得太白,讓聽者不舒服。我在這裡換個說法吧,人和人之間是因為 “價值” 才有聯繫的。這句話、這邏輯也適合運用在求職上。你憑什麼要我在千多位求職者中選你呢?你能提供什麼價值給這家公司?你能為我們公司帶來什麼不一樣?
除了以上,我理解木先生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我相信他並不是那麼市儈的人。我相信對方只是時間不夠用,沒有閒暇去做無用社交。而他這個朋友圈裡沒有一個可以為他的事業提供任何價值,他不得不更換圈子去認識更多比他更高階的人。
如果你有機會接觸白手起家的謙卑之人、認識到有ideas又能為此付諸行動的夢想家,我相信你的感受會很深。你會見識到什麼樣的圈子就會提供什麼樣的價值、思維以及格局。我相信當你意識到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後,你會重新思考:這些年來,我到底待在什麼樣的圈子裡?如果想要活出我要的模樣,我到底該如何做?
換個圈子,你就能換個氣場,換個活法。
但在那之前,先理清楚:我能提供什麼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