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突然之間會在小紅書搜尋 “王陽明——知行合一”,又那麼突然記憶回到多年前,系統長老分享的:“知道和做到是不一樣的。” 當時的我有聽沒懂,不是很了解什麼知道也要做到這件事。
就在前幾天,大腦裡面好似有個人自動自發使用手機開始搜尋知行合一。如果大家是第一次知道這個概念的話,以下是 chatgpt(最近真的很愛用)的分享:
「知行合一」是中國哲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最著名的提倡者是明代大儒王陽明(王守仁)。🌿 定義:
知行合一意思是——真正的知識必須落實於行動之中,真正的行動也源於內在的知識與良知。
用白話說,就是:「你如果真的知道了,就一定會去做;你如果沒有去做,那其實你還沒真的知道。」
🧠 「知」與「行」的關係:
知(knowing)行(doing)
知,是良知、是正確的判斷
行,是實踐、是落實於日常生活
是內在的領悟和明白
是外在的表現和實踐
沒有行的知,是空知
沒有知的行,是盲動
🌱 舉個例子:
- 一個人說:「我知道健康很重要,要早睡、運動、吃得清淡。」
- 如果他真的知道,那他一定會去做。
- 如果他知道卻不做,那只是「知道了知識」,但沒有「知行合一」。
🧭 王陽明的核心思想:
-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 知識是行動的開始,但行動才是知識的完成。
- 「致良知」:每個人心中本來就有道德的良知,關鍵是要去實踐它。
✨ 現代意義:
在當代,「知行合一」不僅適用於修身養性,也常被應用於:
- 🌟 自我成長:不要只是看書、學理論,要去實踐、去行動。
- 📈 創業與工作:光有想法不夠,要落地執行。
- ❤️ 人際與信任:真正關心一個人,就要以行動表現出來,而不是只有嘴上說。
看完以上的解釋,我心有戚戚焉。我總是說「知道知道」,但是要採取行動之前,卻因為害怕別人會怎麼想我而卻步。說實在話,這樣的我真的還是不知道。
如果我「真的」知道,我必然可以做到,不是嗎?
theory(理論)、知識滿滿是「知道」,開口分享給大家知道是「做到」。想要幫助人得先「知道」一種米養百種人,所以必然會有人接受或拒絕;會有人認為我提供了一個很棒的管道和知識給他們,也會有人會認為我接近他們是因為要兜售他們。
自問是一個認為人生在世只有那麼一次,至少只有我保留了這一生記憶,我喜歡到處認識新朋友。覺得世界那麼大,我們都來到這個地球體驗生活,何不交流一下呢?
但在現實面,我到底要用什麼來維持關係?我分享自己的工作,若非同行,對方可能不是那麼理解。但如果是同行,一個行業其實不如想像中的大,我又能多說什麼呢?
對我而言,健康話題是最能牽起兩個人,因為誰不需要健康?
而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大家又要如何篩選資訊呢?這就是我的專業了——營養免疫學。
我依然還是會擔心被誤會交友目的不純——實是非也,以前還沒真正認識營養免疫學的時候,在旅遊的時候結交下來的朋友們,因為沒有太多共同話題所以失聯了。覺得好可惜。但又不能這麼認為,因為沒有這件事,便不會讓我知曉原來營養免疫學是我和陌生人建立關係的關鍵元素。
你可能會問我難道我沒有什麼值得和大家分享的東西嗎?
時尚美容?我並沒有多大的分享心得。no shame,我甚至很懶惰敷面膜,總是被老媽子唸:“這個世界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 後來他已經放棄唸我這個懶惰蟲。而我對時尚的態度就是最重要舒服和可續性(sustainability),愛穿鬆鬆衣褲的我還真的沒什麼時尚觸覺。
政治、宗教這一塊,我也沒有很多墨水。連政治人物的名字我都記不起來,歷史地理的程度也不好,實在是不好讓人看笑話。如果我不小心說錯話,還可能會誤導人家。
靈性方面的話,我比較相信人生是一場遊戲。修行、修心,對我來說和一般人所談論的宗教有些許出入。算命、占卜於我而言更像是一個個的提示卡,不需要太在意。但我就是凡人,有時候難免會聽到不好的東西而潛意識記住。簡單來說,靈性蠻難用說的分享出來。雖然我還蠻喜歡聊這塊兒。
思來想去,還是聊營養免疫學最好聊。我可以帶到我喜歡的哲學方面去、也可以帶到靈性方向去,又能回到陰謀論上去——肉食主義就是最好的證明。最重要的是,正確的營養知識真的很需要多多推廣啊。
2025的下半年,我需要多多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