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賭注生物炭:綠色轉型新希望,還是另一次錯失的機會?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前言

看到一篇新聞介紹南非的生物炭發展與困境,其實與很多國家所碰到的淨零規劃障礙都很類似。

如果產業能夠取得合理資源,獲得蓬勃發展的機會;那就可以在氣候變遷、就業環境以及產業轉型等多不同議題上取得多層次效益。反之,當前許多市場評估看到的問題也都很類似,缺乏統一的支持資源與資金。終究回歸到啟動萌芽期需要政策大力支持的關鍵點上。

新聞來源連結請參考。

生物炭熱潮來襲?南非看好「超級木炭」

Sithandekile Nyathi 熟練地爬上小型裝載機,拉下金屬防護籠後,駛向一堆堆木材碎片──這是她每天工作的一部分。

這些木屑會被送上輸送帶,進入轉換機,在高溫加熱下變成一種名為「活性碳」的生物炭。這種木炭能儲存碳,對減少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有一定幫助。

「我以前是幫傭,從沒想過有一天能從事既有意義、又對環境友善的工作,」Nyathi 說。她是南非活性碳製造商 Adsorb 在 Brakpan 所設工廠的一名設備操作員。

南非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但同時也成為全球推動能源轉型、發展潔淨產業的關鍵案例。只是,資金不足、高失業率與政治分歧,使得這場轉型之路困難重重,也讓外界開始質疑,南非究竟該如何邁出關鍵一步。

身為化學工程師的 Darryl Phipps,也是 Nyathi 所在的 Adsorb 工廠經理,他相信這座位於約翰尼斯堡東方 Brakpan 鎮的工廠,是全球第一座能以自給能源製造生物炭的設施。

這座工廠採用轉換機本身產生的熱能,無須外部能源,即可將木屑轉化為活性木炭或蒸汽活化生物炭。這種製程能提升有機分子與炭材表面間的結合能力,而且產出過程中唯一的副產品是乾淨的煙氣,具高度環保性。

不少人看好生物炭產業能兼顧創造就業與碳捕捉兩大目標,但專家指出,這個新興產業在南非面臨兩大困境:國內缺乏相關研究數據,以及資金投入有限

根據 International Biochar Initiative (IBI) 統計,2023 年全球 biochar 產業市值已達 6 億美元,較 2021 年幾乎翻倍成長 97%。

活性碳與生物炭被許多研究人員、農民與業界人士視為有潛力的氣候解方,不僅能提升土壤肥力與保水能力,還可吸附污染物與捕捉溫室氣體。學術出版機構 Frontiers 指出,生物炭若作為肥料,能改善土壤的持水性,有助於作物在乾旱期間存活。

University of Venda 的初步研究顯示,在南非農業場域中使用生物炭,不僅玉米產量增加,土壤健康亦有改善。不過,研究人員也強調,尚需更多長期研究以釐清其實質影響。

對於南非生物炭產業的發展潛力與現況,林業、漁業與環境部(DFFE)尚未回覆媒體詢問。儘管如此,像 Nyathi 這樣的工廠員工仍充滿期待。「只要公司能持續發展,我也會一起進步,」她說。

從碳捕捉到綠色就業,南非打造低碳產業新模式

南非要邁向潔淨能源之路並不容易:高失業率、預算縮減,以及以煤炭為主的產業結構,使得「綠色轉型」進展緩慢。

Adsorb 工廠經理 Phipps 相信,他們自主開發的轉換系統未來不僅能在南非複製,更具備在全球推廣的潛力。

目前 Adsorb 所使用的原料是來自棧板維修中心的木屑,來源則是經妥善管理的永續林地。

生產設備將木材加熱至攝氏 1,000 度後會產生氣體,這些氣體將轉化原木料為生物炭,接著進一步製成吸附力更強的活性碳。根據期刊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的研究,活性碳除了能比生物炭更有效吸附,也可應用於去除工業廢氣中的有害物質。

Phipps 表示,這項製程所產生的氣體經焚燒後可轉為潔淨熱能,公司也正評估將這些熱能回收為電力的可行性。

截至 2024 年,Adsorb 已成功捕捉約 750 公噸的 CO₂,並將活性碳產品供應至肥料、動物飼料與化妝品等產業。下一步,公司計劃進軍水處理、礦區復育,以及去除煤氣中的汞等高附加價值市場。

「這些生產中心可以設在過去曾是礦場或燃煤電廠的地點,」Phipps 認為。「當地社區可以負責提供生質原料,再交由這些中心加工處理。如果設廠規模足夠,未來可能創造數萬個工作機會,」他表示。

缺資料、缺資金,南非生物炭產業難起飛

儘管外界對​生物炭前景看好,專家警告,相關數據在南非仍極度匱乏,而市場規模的估算也差距甚大,顯示業界對生物炭的定義尚未統一。

Stellenbosch University 氣候研究學院 的環境經濟學者 Romain Pirard 指出,目前南非「沒有集中管理資訊的機制,也缺乏針對​生物炭的政策支持」。

而如何找到願意採用​生物炭的用戶,也是一大門檻。「農民對成本非常敏感,只要產品價格略高,銷售機會就會大打折扣,」Phipps 坦言。

Pirard 建議,政府若能提供補貼,鼓勵農民「用​生物炭取代化學肥料」,並將外來入侵樹種作為原料來源,將有助於讓整個產業真正起飛

早在 2015 年,南非前環境事務部(今 DFFE)就曾在一份報告中建議,政府「可考慮補助」小型生物炭業者。不過,針對記者詢問,DFFE 目前尚未做出回應。

儘管生物炭被視為潛在的綠色就業引擎,Pirard 表示,推動成立協會、集中產業數據等努力始終未能落實,整個產業的可行性仍「有待證明」。

但 Phipps 對此仍抱持信心,只盼資金到位之日能加速推進。

「對我孩子來說,我希望留下的是一份有正面意義的遺產——不是從世界奪取資源,而是回饋世界的一種方式,」他說。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認識 Exomad Green:玻利維亞的生物炭創新典範
邁向千年碳封存:生物炭持久性科學的新進展與市場標準演變
認識 Exomad Green:玻利維亞的生物炭創新典範
生物炭價格預測模型與市場分析
全球最大生物炭碳移除交易,微軟與 Exomad Green 的氣候行動
Verde 首創生物炭瀝青碳權技術,進軍淨零基礎建設市場
建築行業脫碳的創新解方:生物炭在混凝土中的應用
生物炭碳權搶購潮:企業如何避開供應短缺與價格飆漲?
生物炭應用之環境風險
生物質碳移除與儲存(BiCRS)技術生命週期評估(LCA)介紹
Google 於印度簽訂史上最大規模生物炭碳權交易
生物炭碳權專案流程及認證標準比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細雨徐行的沙龍
39會員
320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細雨徐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8
生物炭作為具規模潛力的碳移除技術,其碳封存持久性正快速邁向科學與標準的雙重突破。本文回顧過去25年生物炭持久性科學的發展歷程,從類比木炭的早期推論,到IPCC納入分解模型,再到近年反映市場需求的千年耐久性討論。文章也指出,整合傳統模型與隨機反射率等新興技術,將是未來科學與標準整合的關鍵。
Thumbnail
2025/07/18
生物炭作為具規模潛力的碳移除技術,其碳封存持久性正快速邁向科學與標準的雙重突破。本文回顧過去25年生物炭持久性科學的發展歷程,從類比木炭的早期推論,到IPCC納入分解模型,再到近年反映市場需求的千年耐久性討論。文章也指出,整合傳統模型與隨機反射率等新興技術,將是未來科學與標準整合的關鍵。
Thumbnail
2025/07/17
本文探討生物炭碳權最大開發商 Exomad Green 的營運模式與成功因素。Exomad Green透過永續原料、高效生產、嚴格品管及數位化管理,創造出高品質生物炭,並應用於碳權交易、農業改良及其他多元用途。其成功關鍵在於科技化生產、國際合約、多元夥伴及認證,以及積極的市場教育與品牌形象塑造。
Thumbnail
2025/07/17
本文探討生物炭碳權最大開發商 Exomad Green 的營運模式與成功因素。Exomad Green透過永續原料、高效生產、嚴格品管及數位化管理,創造出高品質生物炭,並應用於碳權交易、農業改良及其他多元用途。其成功關鍵在於科技化生產、國際合約、多元夥伴及認證,以及積極的市場教育與品牌形象塑造。
Thumbnail
2025/07/16
微軟與 Carbon Direct 合作發布的 2025 年高品質碳移除專案報告,探討當前哪些技術方法被認可為碳移除,並定義其規範。報告著重於原則性問題,提供共通定義和廣泛適用的品質基準,促進 CDR 市場成熟,實現有效氣候行動。報告涵蓋自然型和混合/工程型兩大類九種方法,並基於六項基本原則。
Thumbnail
2025/07/16
微軟與 Carbon Direct 合作發布的 2025 年高品質碳移除專案報告,探討當前哪些技術方法被認可為碳移除,並定義其規範。報告著重於原則性問題,提供共通定義和廣泛適用的品質基準,促進 CDR 市場成熟,實現有效氣候行動。報告涵蓋自然型和混合/工程型兩大類九種方法,並基於六項基本原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摘要 分析現代工業對環境的主要影響,包括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討論當前工業面臨的環保挑戰,並強調需要採取行動減少污染。
Thumbnail
摘要 分析現代工業對環境的主要影響,包括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討論當前工業面臨的環保挑戰,並強調需要採取行動減少污染。
Thumbnail
臺灣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計劃擴大投入綠能投資。本文探討能源轉型的議題與挑戰,並分析企業在綠能領域的發展。討論了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的前景,以及綠色金融機制的重要性。同時介紹了雲豹能源作為在能源轉型軌道上的優質企業案例。
Thumbnail
臺灣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計劃擴大投入綠能投資。本文探討能源轉型的議題與挑戰,並分析企業在綠能領域的發展。討論了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的前景,以及綠色金融機制的重要性。同時介紹了雲豹能源作為在能源轉型軌道上的優質企業案例。
Thumbnail
國際淨零排放趨勢下,循環經濟成產業供應鏈減碳和淨零轉型的重要關鍵,如何將產業鏈中的廢棄物當成材料,再製成可用產品,建構共生共存平台,形成永續循環的生態產業,成為豐溢綠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創立的契機,期待更多人能看見資源再利用的價值,解決塑膠垃圾引起的環境污染,達到循環經濟目標。
Thumbnail
國際淨零排放趨勢下,循環經濟成產業供應鏈減碳和淨零轉型的重要關鍵,如何將產業鏈中的廢棄物當成材料,再製成可用產品,建構共生共存平台,形成永續循環的生態產業,成為豐溢綠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創立的契機,期待更多人能看見資源再利用的價值,解決塑膠垃圾引起的環境污染,達到循環經濟目標。
Thumbnail
全球ESG的趨勢正在改變產業規則,因為看見了產品、服務的未來走向,碳循環應材股份公司(CRAM)執行長—林玄龍,因應客戶對ESG永續、降碳排的需求,串聯循環再生流程,並提供完整的生產溯源,成為國際大廠開發 PCR 低碳材料與產品的最強後援。
Thumbnail
全球ESG的趨勢正在改變產業規則,因為看見了產品、服務的未來走向,碳循環應材股份公司(CRAM)執行長—林玄龍,因應客戶對ESG永續、降碳排的需求,串聯循環再生流程,並提供完整的生產溯源,成為國際大廠開發 PCR 低碳材料與產品的最強後援。
Thumbnail
 前陣子寫在撰寫山林水的可分享文時,在查找資料時,發現水資源在現今半導體、AI成為顯學後,似乎在未來的產業開發是不得不被重視的一個重點,過去老爹2022年寫過再生能源的看法,2023年寫了微電網,回頭來看,跟政策相關的個股似乎都有不錯的“發展”。(相關連結如下) 再生能源 儲能、微電網:
Thumbnail
 前陣子寫在撰寫山林水的可分享文時,在查找資料時,發現水資源在現今半導體、AI成為顯學後,似乎在未來的產業開發是不得不被重視的一個重點,過去老爹2022年寫過再生能源的看法,2023年寫了微電網,回頭來看,跟政策相關的個股似乎都有不錯的“發展”。(相關連結如下) 再生能源 儲能、微電網:
Thumbnail
1.台灣政治環境變化對整體綠能市場影響有限,差異在於推進速度。 2.未來售電比例將拉高,工程比例將下降。 3.再生能源的核心競爭了在於溝通,而非技術。雲豹透過自身銀行、營運、地方溝通資源,投資規模較小的再生能源公司,創造雙贏。 4.未來將借助台灣的技術經驗,進軍東南亞、日本市場。
Thumbnail
1.台灣政治環境變化對整體綠能市場影響有限,差異在於推進速度。 2.未來售電比例將拉高,工程比例將下降。 3.再生能源的核心競爭了在於溝通,而非技術。雲豹透過自身銀行、營運、地方溝通資源,投資規模較小的再生能源公司,創造雙贏。 4.未來將借助台灣的技術經驗,進軍東南亞、日本市場。
Thumbnail
現在銅價其實就還是跟著中國的市場波動 還沒改變這個慣性,只要中國消費性復甦預期反彈越高 恆生科技指數也更強勢,銅的價格一定會上揚跟著表態更大突破 再來就是近期再生能源又再度在市場成為話題 所有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基礎設施都使用大量銅,包括風力發電以及太陽能發電等,因為銅是高效的電和熱的導
Thumbnail
現在銅價其實就還是跟著中國的市場波動 還沒改變這個慣性,只要中國消費性復甦預期反彈越高 恆生科技指數也更強勢,銅的價格一定會上揚跟著表態更大突破 再來就是近期再生能源又再度在市場成為話題 所有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基礎設施都使用大量銅,包括風力發電以及太陽能發電等,因為銅是高效的電和熱的導
Thumbnail
📌 一句摘要: 儘管交易放緩,氣候科技創業公司仍在全球吸引數十億美元投資,展現出創新解決方案和可持續發展的強大潛力。
Thumbnail
📌 一句摘要: 儘管交易放緩,氣候科技創業公司仍在全球吸引數十億美元投資,展現出創新解決方案和可持續發展的強大潛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