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消費者視角,探討DBA產業博士學程,能為你撬開創新的商業模式嗎?
前情提要:上半部從產品經理人視角談DBA
DBA ( Doct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產業博士學位學程),是現今許多企業經理人、決策高層願意排除萬難繼續參與研究的課程;4年即可畢業、24~40個學分。在AI快速迭代的時候,產業環境瞬息變遷,你現行的實務經驗都無法解決公司問題,那麼攻讀DBA就是一種透過跨域整合,結合學術理論框架,開發出一套屬於你的創新商業模式。
上半篇文章路徑:
https://vocus.cc/article/687b572afd89780001fa17ec
整篇文章路徑:《茶水間|陪你跨職場旅人生》
萃取你的專業,建構成模塊,成就企業成功的戰略槓桿
我以一位消費者的視角去思考:我想通過 DBA學程得到什麼?我認為一個高階主管、經理人你在職場碰碰撞撞中,不管是磨練了10年、20年、30年,當你透過 DBA產業學程的就讀,就是讓你的專業技能結合學術知識框架,把你這些年來的功力,萃取成模塊,讓你的腦袋有正規的思考框架,建構出類似標準SOP或是教學個案,不管是A, B, C, D誰來套用都能產出一致的結果。
這好比協助你把這些年的成功經驗,梳理提煉成模組化,就可以讓企業快速擴張,複製出無數的成功。換言之,DBA產業博士班最核心的價值,也是戰略槓桿的精隨:讓有限的管理智慧,產生無限的組織價值;也正是現代企業治理中的完美體現。
從ISO思維到金字塔原理
當你把自己在職場中對解決問題、提出方策的觸角伸出去,去展現對知識探索的渴望,你就會觸類旁通。就好比你能夠運用熟悉的 ISO一階、二階、三階文件的劃分原理,透過「金字塔原理」來闡述,讓同仁能更加清楚地知道展現各層文件在組織管理中的功能與邏輯關係。
為何用金字塔原理強調?因為這「大前提-組織架構-細節支持」的思路,這正好呼應 ISO 文件的分層架構,好解釋又不難理解。品質手冊,不正是金字塔頂端的原則與方針;程序書,正是金字塔中層的結構與流程的概念;作業規範,就是行動細節與行動指導。這種金字塔式結構,能兼顧不同管理部門的高度統一,同時也透過動態式的三階文件修正,讓現場的標準作業SOP落地執行,達成連大象般的企業都能整齊劃一的步伐跳舞。

核心競爭力是「支點」,把你的專業提煉成放大槓桿效應
要成就企業真正的「槓桿」效應,高階主管必須淬鍊你腦袋瓜中的決策思維,掌握如何借力使力,讓有限的資源產生無限乘數效果。你能夠晉升到這個位階,不是因為你天生就多麼厲害,而是企業願意犧牲必要的利潤,容忍你不斷的從錯誤中披荊斬棘前進,才會造就今日成功的你。但是企業要的是法治不是人治,你必須研究提煉出你身上的精華,成為企業的倚天劍屠龍刀,才能讓企業不斷的擴張獲利產生複利效應才行。
總結:4年DBA課程,讓你從專家蛻變成智者
坦白說,石頭哥我參加這次DBA經濟論壇後,整整花了兩週的時間沈澱思慮,翻閱了很多網站、閱覽很多篇文章,我想好好研究琢磨:到底各校的 DBA產業學程,真的能幫忙我們高階主管什麼?我以經歷為出發點,深入探討高階主管為何應考慮攻讀 DBA產業博士班的核心價值與必要性。
我想與其忐忑不安在美國關稅匯率,不如在這不確定的年代,高速變動的產業環境下,好好讓自己在四年即可畢業的DBA學程中來個沉浸式旅行,將你多年歷練與實戰經驗,透過理論與學術框架,建構屬於你特有的武林秘笈,進而為企業創造組織擴張與長遠成功的戰略槓桿。總結來說,攻讀DBA是高階主管從專家蛻變為智者,並賦予組織可持續發展動能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