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嗎?原來很多高階主管都去攻讀DBA!——元智DBA經濟論壇的深度啟示
本文完整的全文請閱讀出處:《茶水間|陪你跨職場旅人生》
一場價值500萬的饗宴
你知道嗎?其實現在台灣有越來越多的高階主管,都選擇去攻讀DBA產業博士!這個趨勢,連我自己最初也大感意外。
那天校友總會長 魏崑楠博士捎來一封LINE訊息,要我請個假去聆聽前教育部長吳思華,以及來自 6所有辦理DBA產業博士學程的副校長、執行長的DBA解方經濟論壇。坦白說,我掙扎了許久,因為議題是:各校發展策略、未來DBA發展展望。這2個議題與我何干呢?這不就是從產品經理人的視角去看"DBA學程"這個產品,那這真的有透過消費者視角去設計的產品嗎?好吧,姑且聽之就當作去會會老朋友吧。
在會場入口一望,超傻眼的我,竟然看到座無虛席的畫面(如照片所示)。這些年我們真的太認真、太聚焦在自己的工作領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竟然有這麼多業界頂尖的高階主管,都默默加入DBA共學共榮的行列了。好吧,我一開始也跟許多人一樣疑惑:「DBA真的適合我們這些職場高階主管嗎?」。但帶著這樣的問題參加論壇後,我連換 5張名片確認,這些來自各校攻讀DBA學程的竟然有總經理、董事、執行長….,看來他們正以行動驗證:DBA如何提升企業DNA、發揮放大戰術槓桿的新顯學。
磚塊VS教堂,如何透過轉譯成為絡繹不絕的經典
從碩士到唸博士,就好比從學習到研究,是完全不一樣境界與難度的。碩士,著重在深度學習,透過反覆學習梳理,你就可以登上一座高山一覽山巒美景。博士,著重在寬度、廣度的研究,我們光從Research這個字,就可以體會出你得一而再、再而三的把你的專業技能,反覆拆解重新依據知識框架組合成群山美景的視野。
但是光看到 PhD唸 7年,所有產業高階主管、企業家望之卻步想都不用想。DBA產業博士班則是因應時代快速變遷的產物,導入台灣也才不過 9年的光景,而且企業普遍不承認 DBA博士學程的畢業證書。不過,都高階主管了,唸 DBA產業組,難道是為了名氣、面子嗎?吳思華教授認為大可不必,來就讀就是希望來自業界的高階主管、企業家能夠把自己從專家升級成為智者。
他舉出"磚塊VS教堂"的案例;擁有3000尊雕像的米蘭大教堂,他要如何褪去宗教色彩還能吸引廣大的遊客前來參觀?"轉譯"的技能非常重要。也就好比你去攻讀DBA產業博士,你要如何透過教授傳遞的"單元理論",搭配你的一身專業技能變成可行的整合方案,讓你所處的企業展現出更卓越的價值。
走出DBA大門,執行長希望你得到什麼?
從中山大學、雲林科技大學、政治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尚未有DBA)、嘉義大學到元智大學的DBA執行長謝志宏,以管理學院院長黃敏萍教授共 7位專家學者在論壇上分別闡述他們的理念與DBA學程的發展現況。對於某大學 DBA 45個學分、6成陣亡率、每年報考15位左右,畢業生只有2、3位聽了著實嚇了我一跳。不過,我還是概略的整理出兩張圖表,這些學者們從產品經理人的視角,期望這個DBA學程能為產業帶來什麼貢獻?
一、希望來就讀的企業高階主管、企業家能透過 DBA的學習歷程,建構出理論框架、思考框架、在透過實務經驗的"厚描",轉化成企業個案,甚至成為教學個案。
二、DBA學程會帶領大家透過提問題(講個故事),進而引發彼此討論探索提意見(產生觀點),最後產出問題、策略的解方(辨識KSF;關鍵成功因素)。
三、學習如何拆解別人的提問、訊息,識別訊息的核心要素是什麼?別人問題的背後原因是什麼?同時如何分類歸納整理出問題核心,進而透過學術知識的提煉,建構出適合你的企業決策框架,再透過讓人看得懂的框架去實踐你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