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天色漸暗。Eli站在新聞大樓的落地玻璃窗前,看著灰濛的雲吞沒遠方的建築邊緣。城市像一頭閉眼的巨獸,呼吸沉沉,只剩雨前的氣息浮動在玻璃外
直到那一天,雨落了。
一位路人撐傘停在地鐵站出口,仰望天際,彷彿想與灰暗雲層對話。雨滴在她的雨傘上跳舞,霧氣與光線融成一片溫潤的色彩。Eli按下快門,心裡一震——那不是一張人像照,而是一段情緒在雨中被喚醒。他忽然意識到:鏡頭的對焦不是追求清晰,而是等待雨水滋潤人心的那一刻。
雨季來了,他決定在不用工作時去捕雨,也捕人心。
這年雨季,他總是留意天氣報告,靜靜等候每一場雨的到來。在雨的節奏引導下,他滿足地按下快門。雨在屋簷上的短暫停留,老人撐著半開雨傘凝望遠方,小狗穿越水窪時激起漣漪——這些畫面不再依循構圖法則,卻開始「說話」。每張照片都像為這城的雨水寫下日記。
他將捕雨所得都放於一次影展中。其中一張照片引起眾人駐足:一位剛下班的父親,一手提著公事包,一手抱著從幼稚園接放學的女兒,在滂沱大雨中走過。小女孩撐著粉紅色小傘,傾斜地想遮住兩人頭頂的世界。
有朋友對他說:「這張照片很有意思。」Eli笑了笑,說:「對!因為雨水忽然有溫度了。」
在影展來賓留言中,另一位觀眾寫到:「你把那雨水灌入生活的瞬間拍了下來,也滋潤了我們。」
外面又下著雨,是這城雨季典型的滂沱大雨。Eli依舊站在新聞大樓的落地玻璃窗前,看著外面的雨景,心想:
「城市生活不缺影像,只缺那場因緣成熟、能滋潤人心的畫面。只要放慢腳步,細心觀察,總能捕捉到那心意流露的瞬間。」
Eli望著雨景笑了笑,喃喃自問:「這些雨滴,是否也曾在誰的回憶裡停留過?」
這位捕雨者,不只是攝影師,他更為這座城收集與分享那些帶著溫度、回甘和柔軟瞬間的作了紀錄。
故事靈感取自於:增一阿含經:雨水潤澤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