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漫步】你的好奇旅程 | 展覽 | 奧拉弗.埃利亞松 | 台北市立美術館

普普文創-avatar-img
發佈於☎︎文創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Olafur Eliasson)的《你的好奇旅程》展覽,以「參展者決定展覽的呈現」為核心概念,讓觀者的身影成為作品的一部分,徹底打破觀賞與被觀賞的界線。

raw-image

這件以投映光雕形成的裝置作品,映照著參觀者的剪影於牆面之上,隨著參觀者的走動、停留、互動,形成多層次的粉色與綠色影像,每一步都改變了畫面,每個呼吸都成為創作的節奏。

raw-image

你站在作品前時,會發現身影一層疊著一層,不同顏色的投影如同時間軌跡,捕捉著你的存在與動作,那種「我被世界看見,也看見了自己的存在」的感覺極為強烈。

raw-image

這不只是觀賞藝術,更是一場與自己身體、光線與空間的對話。觀眾在這裡不是被動接收,而是主動創造者,你的身影就是顏料,你的動作就是筆觸,讓空間隨你的移動而流動。

raw-image

奧拉弗.埃利亞松擅長使用光、空氣、溫度與空間引發觀者的感官知覺與身體參與。他認為藝術不僅是物件,而是體驗,並且應該讓每個人能夠與作品共鳴甚至參與創作,這件作品便完美體現了他的理念。

raw-image

當不同觀者進入作品場域時,他們彼此的影子也會交疊,綠與粉的漸層將陌生的身影串聯起來,形成了一種臨時卻溫暖的共同體,提醒我們,我們的存在總是與他人產生連結。

raw-image

這樣的裝置藝術非常適合在現代城市裡被感到孤單的我們重新找回「感受」的能力。當你看到自己多重重疊的影子時,會突然意識到平時我們被速度、資訊洪流吞沒的身體,原來可以這樣慢下來,與空間共振。這不僅是對視覺的滿足,也是對身心的療癒。

raw-image

此外,這件投映光雕也是對「藝術與科技」結合的完美展示,燈光裝置、即時投影技術、色彩調和等技術性的運用,都不是炫技,而是讓每位觀者透過「玩」去感知與思考自身與環境的關係。當影子像波浪般交疊散開,會讓人想起水面上層層擴散的漣漪,提醒我們,人的行動會在世界上留下痕跡。

奧拉弗.埃利亞松的《你的好奇旅程》讓展覽真正成為「你的」,每個人所經歷、創造出的畫面都是獨一無二的瞬間。這不只是觀展,而是以好奇心開啟探索自身與外界的感知實驗,是一場「你是自己生活藝術家的提問」。在那一刻,你會明白,藝術可以是輕盈又深刻的體驗,也能成為生活中被點燃的一盞光,讓我們在日常裡,持續探索並重新看見自身與世界。很值得看的一個展覽,有空可以去看,親自感受一下。

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

2025/06/21 - 2025/09/21

一樓1A~1B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普文創
506會員
4.6K內容數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
普普文創的其他內容
2025/07/06
AI 工具的普及,讓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創作者。但當大多數人用 AI 只是在「寫一篇文章、做一張圖」時,你是否想過:能否進一步規模化,把創作變成穩定產能,甚至成為長期收入來源?這就是「做 AI 製片公司」的核心精神。這裡所說的「製片公司」,不一定是拍電影,而是:✅ 建立內容穩定輸出的流程 ✅ 發展
Thumbnail
2025/07/06
AI 工具的普及,讓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創作者。但當大多數人用 AI 只是在「寫一篇文章、做一張圖」時,你是否想過:能否進一步規模化,把創作變成穩定產能,甚至成為長期收入來源?這就是「做 AI 製片公司」的核心精神。這裡所說的「製片公司」,不一定是拍電影,而是:✅ 建立內容穩定輸出的流程 ✅ 發展
Thumbnail
2025/07/05
做導演,就是用 AI 蓋出完整的內容房子 如果說做演員專注在細節,做導演則是專注在「整體」。做導演,意味著:你要思考作品整體的 風格、核心理念、傳達順序。你要懂得串接多種 AI 工具,讓圖片、文字、音樂與影片協同完成一個完整作品。你要將零散的靈感,變成能夠被觀眾看懂且感動的作品。為什麼需要做導
Thumbnail
2025/07/05
做導演,就是用 AI 蓋出完整的內容房子 如果說做演員專注在細節,做導演則是專注在「整體」。做導演,意味著:你要思考作品整體的 風格、核心理念、傳達順序。你要懂得串接多種 AI 工具,讓圖片、文字、音樂與影片協同完成一個完整作品。你要將零散的靈感,變成能夠被觀眾看懂且感動的作品。為什麼需要做導
Thumbnail
2025/07/03
現在 AI 非常流行,幾乎每天都有人在討論如何使用 AI,有人用它寫文章、寫小說,有人用它生成圖像、產生音樂、剪接影片,甚至做出完整的 YouTube 短影音或電影預告片,這些討論如火如荼,每天都在社群上滾動,形成一股無法逆轉的浪潮。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因為越多人分享概念,就越能讓 AI 為人類
Thumbnail
2025/07/03
現在 AI 非常流行,幾乎每天都有人在討論如何使用 AI,有人用它寫文章、寫小說,有人用它生成圖像、產生音樂、剪接影片,甚至做出完整的 YouTube 短影音或電影預告片,這些討論如火如荼,每天都在社群上滾動,形成一股無法逆轉的浪潮。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因為越多人分享概念,就越能讓 AI 為人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東京幻視藝術館裡,展示著超多藝術作品,讓每一位遊客都能在這裡體驗到獨特的視覺盛宴。利用人類視覺的錯覺,創造出角度不同看起來完全不同的三維空間。走入這個神秘的空間裡,每一幅作品都充滿了驚奇與趣味,從特定的角度拍照,人和背景完全融為一體了呢!
Thumbnail
東京幻視藝術館裡,展示著超多藝術作品,讓每一位遊客都能在這裡體驗到獨特的視覺盛宴。利用人類視覺的錯覺,創造出角度不同看起來完全不同的三維空間。走入這個神秘的空間裡,每一幅作品都充滿了驚奇與趣味,從特定的角度拍照,人和背景完全融為一體了呢!
Thumbnail
台南藝文展覽意外帶來的啟發。從迷茫到領悟——這大概會是一個反覆的過程。能遇到拉回自我,重新提點自己的時刻,都能成為每一次推進自己的力量。遇見《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韓國藝術家Noma個展《希望滿懷》、《身體山島BODY ISLAND》關於手的複合媒材雕塑展。
Thumbnail
台南藝文展覽意外帶來的啟發。從迷茫到領悟——這大概會是一個反覆的過程。能遇到拉回自我,重新提點自己的時刻,都能成為每一次推進自己的力量。遇見《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韓國藝術家Noma個展《希望滿懷》、《身體山島BODY ISLAND》關於手的複合媒材雕塑展。
Thumbnail
在博物館,隨意瀏覽著眼前所見的作品。我有個壞習慣,比起欣賞展品的精妙,我似乎更好奇人們的視線和聚集點都在何處。
Thumbnail
在博物館,隨意瀏覽著眼前所見的作品。我有個壞習慣,比起欣賞展品的精妙,我似乎更好奇人們的視線和聚集點都在何處。
Thumbnail
軌跡之上,是一場年輕藝術家的發問,探究什麼是模仿?我們是故意的?還是追尋所謂的「令人嚮往」的路途上的必經之途?以及其反抗的是否是真的反抗?還是只是我們太小看自己的創意而成的意外?
Thumbnail
軌跡之上,是一場年輕藝術家的發問,探究什麼是模仿?我們是故意的?還是追尋所謂的「令人嚮往」的路途上的必經之途?以及其反抗的是否是真的反抗?還是只是我們太小看自己的創意而成的意外?
Thumbnail
你逛美術館嗎?上一次走進美術館,是什麼時候?看了哪一個展?是為了什麼而走進那座美術館呢?隨著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在美術館或特定作品前拍照、打卡、上傳社群帳號的群眾,變成美術館的另一種風景。藝術的公關操作很成功,全民美術館的目標是否也成功了呢?
Thumbnail
你逛美術館嗎?上一次走進美術館,是什麼時候?看了哪一個展?是為了什麼而走進那座美術館呢?隨著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在美術館或特定作品前拍照、打卡、上傳社群帳號的群眾,變成美術館的另一種風景。藝術的公關操作很成功,全民美術館的目標是否也成功了呢?
Thumbnail
藝術欣賞的趣味,都呈現在「物」(藝術作品)、「我」(審美主體)之間的往復迴環。 所以,有關荷蘭國際攝影大師埃爾溫.奧拉夫(Erwin Olaf Springveld)的個人大展 《埃爾溫‧奧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還有一些討論的餘地,值得再説幾句。
Thumbnail
藝術欣賞的趣味,都呈現在「物」(藝術作品)、「我」(審美主體)之間的往復迴環。 所以,有關荷蘭國際攝影大師埃爾溫.奧拉夫(Erwin Olaf Springveld)的個人大展 《埃爾溫‧奧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還有一些討論的餘地,值得再説幾句。
Thumbnail
荷蘭國際攝影大師埃爾溫.奧拉夫(Erwin Olaf Springveld)的個人大展《埃爾溫‧奧 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之後,許多攝影的議題都進入我的腦海中。這是我的觀後 感第三篇,談些嚴肅的話題,也是最後一篇。
Thumbnail
荷蘭國際攝影大師埃爾溫.奧拉夫(Erwin Olaf Springveld)的個人大展《埃爾溫‧奧 拉夫:完美時刻-未竟世界》之後,許多攝影的議題都進入我的腦海中。這是我的觀後 感第三篇,談些嚴肅的話題,也是最後一篇。
Thumbnail
集結22位藝術家近百件作品,藉由傳統園林學中的「透景線」佈局概念,以生機萬物與崇偉自然的「遠景」,平視歷史進程、地景變遷、族群認同之「中景」,最後回到內在衝突、夢靨、妄念與慾望等「近景」,意識形態濃厚的策展,雖然概念我並不十分理解,但有好幾件藝術作品都讓我覺得十分驚豔,從頭到尾仔細的觀看了兩次。
Thumbnail
集結22位藝術家近百件作品,藉由傳統園林學中的「透景線」佈局概念,以生機萬物與崇偉自然的「遠景」,平視歷史進程、地景變遷、族群認同之「中景」,最後回到內在衝突、夢靨、妄念與慾望等「近景」,意識形態濃厚的策展,雖然概念我並不十分理解,但有好幾件藝術作品都讓我覺得十分驚豔,從頭到尾仔細的觀看了兩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