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工具的普及,讓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創作者。但當大多數人用 AI 只是在「寫一篇文章、做一張圖」時,你是否想過:能否進一步規模化,把創作變成穩定產能,甚至成為長期收入來源?

這就是「做 AI 製片公司」的核心精神。這裡所說的「製片公司」,不一定是拍電影,而是:✅ 建立內容穩定輸出的流程 ✅ 發展多元主題持續觸及不同受眾 ✅ 結合多平台發布與收入模式 ✅ 讓 AI 成為你的產線與助手,而非僅是一次性使用
如果你已經具備基礎 AI 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的能力,或是你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協作,現在,就是你實驗「AI 製片公司」的時候。不只是創作,而是穩定的內容產能
當我開始在方格子發表各種主題文章時,我就在模擬「文創公司的產能運作」:我會在同一時間發表:街頭速寫的作品,美食、旅行、文章(小說、長篇連載、癡人說夢等)、心靈r雞湯、文創產業與 AI 工具分析、甚至情色與關係探索。這些看似無關的主題,實際上形成一個「多元入口的流量池」,而且每個主題幾乎維持日更,讓平台演算法認定你是活躍創作者,得到更多曝光。這就像是一家微型的文創公司,每天有多個部門(主題)同時在運作,持續產出,持續曝光,也持續帶來新的讀者。
為什麼要用 AI 建立「製片公司」思維?
許多人做創作是靠靈感,有靈感就寫,沒靈感就停擺。這種模式難以長期累積內容資產。如果能善用 AI 工具輔助,將靈感變為可規劃、可落實的產能,你就能建立穩定的輸出節奏,讓創作變得可持續。
AI 工具的快速生成能力:✅ 幫助你短時間完成初稿 ✅ 生成插圖提升文章可看性 ✅ 生產短影音提高社群觸及 ✅ 批次製作背景音樂強化影片氛圍
當你將這些工具組合起來並形成穩定的流程,AI 對你而言就不只是「用來聊天」的玩具,而是你文創產能的生產線。
AI 製片公司的實際操作方法
這裡提供我的經驗作參考
1️⃣ 計劃你的產能目標
想像你是一家小型內容公司,你需要清楚自己的「產能目標」:每天產出 1-2 篇圖文文章、每週製作 1-2 部短影音、每月製作 1-2 篇深度長文或電子書草稿、每天生成 1 張插圖,用於社群或文章封面。這樣你在一年後,可能累積:300+ 篇文章、50-100 部短影音、數百張插圖。這些內容會成為你的「數位資產」,長期被搜尋、被分享、被點擊,進而帶來持續流量。
2️⃣ 建立 AI 工具組合流程
✅ 文字生成(ChatGPT / Claude):輸入標題與關鍵字,即可生成草稿。可將文章分段生成,確保流暢度與精準度。
✅ 圖像生成(Midjourney / Sora):用於文章首圖、插圖、社群封面圖,也可作為短影音背景圖。
✅ 音樂生成(Suno / Udio):製作適合短影音或 Podcast 的背景音樂,讓你的影音作品更完整。
✅ 影片生成(Runway / Pika):搭配文字腳本,製作 30 秒 - 1 分鐘的短影音,作為 IG / YouTube Shorts 流量池素材。
3️⃣ 多主題矩陣,分散風險並探索受眾
不要將所有精力放在單一主題上。即便 AI 能快速產文,也要探索不同受眾與題材,以測試市場接受度。例如:教學型內容:穩定長尾流量、生活型內容:提升社群互動、故事型內容:建立粉絲黏著度、探索型內容(AI 工具 / 產業趨勢 / 情色題材):吸引搜尋與分享。透過這種矩陣模式,你會發現:✅ 哪些主題最能帶來互動 ✅ 哪些主題最適合變現(接案 / 出版 / 開課) ✅ 哪些題材需要加強內容深度
4️⃣ 將內容產能轉為收入管道
當內容穩定產出後,下一步就是變現:✅ 廣告收入(YouTube、網站聯播廣告)、✅ 付費專欄訂閱(方格子、Patreon)、✅ 電子書銷售(集結主題文章出版)、✅ 接案與代筆服務(文字腳本、影片剪輯、插圖生成)、✅ 課程與諮詢(教學他人如何使用 AI 做內容產能)。記住:沒有產能,就沒有變現的機會。當你能穩定產出,變現管道將自然被打開。
內容規模化後,你將得到什麼?
✅ 穩定累積可搜尋、可販售的內容資產、✅ 建立多元受眾與粉絲群、✅ 找到能帶來收入的變現管道、✅ 真正實現創作自由、時間自由
AI 製片公司是你的創作自由之路
當別人還在討論「AI 會不會取代創作者」,真正懂得善用 AI 的人,早已在持續日更,穩定發佈,並透過內容與流量累積資產。「AI 製片公司」的概念,不是要你真正成立一家公司,而是:用 AI 建立穩定產能,結合你的創作能力,持續產出多元內容,找到屬於你的收入模式,讓創作與生活合一。現在,就是最適合開始的時候。
當然每個人有不同的AI使用模式與概念,這裡只是提供作參考。重點是。每個月5萬的基本收入,這樣你就成功踏入所謂的文創產業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