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午間,心血來潮想去機場走走。三年沒出國,桃園機場的新航廈還沒機會參觀,但轉念一想,其實更久沒踏進的是—松山機場。

老實說,比起桃園,松山機場對我反而更陌生。大多數國際航班集中於桃園,有時甚至會忘了台北市中心其實還有一座國際機場。帶著好奇心出發,也開啟了一場意料之外的城市微旅行。

體驗松機:便利、整潔,還有親子教育區
抵達松山機場後,第一印象是它比想像中整潔、安靜。更讓我驚喜的是:機場內部的設施其實非常完善—美食街、小吃攤、便利商店一應俱全,價位也合理。如果是來搭機,這裡也像桃園機場一樣,提供不少「等候時可以逛的空間」。
走到二樓,更是發現許多有趣的新設施。如「沅星航空-首都飛行教育中心」,設有模擬座艙,讓人可以體驗駕駛飛機的樂趣。對於對飛行有興趣、卻尚未取得駕照的民眾來說,這是個難得的機會。
其中也設有給兒童的教育區,看來是類似夏令營的體驗課程,讓孩子們扮演空服員、飛行員等角色。台灣的機師待遇不低,若孩子有興趣往這方面發展,也可能是家庭未來的重要支柱。

從歷史中看見未來:松山機場的城市角色
除了新設施,二樓還有「輝煌歷史 看見美好松機」的主題展覽,陳列過往松山機場的照片、飛行路線、歷史演進。若是台北在地人,看到這些內容,應該會湧現不少回憶。
過去台北市長候選人爭相提案,要將松山機場遷走、轉型為都會公園。但從這次的親身體驗來看,我反倒認為它保留下來有其價值。松山機場不僅負責國內與東亞地區的航線,也具有接待外賓、軍事協作的重要地位。更何況,一個國際城市能在市中心擁有機場,無疑是對國際形象的加分。
體驗多了,人生也變寬了
這一趟松山機場的散步,其實也是我在方格子的第 101 篇文章。最初開始寫作,是為了分享我如何,實踐極簡生活與財務自由的經驗。
離開資訊業、完成電子應用課程後,我開始進入一種「自由生活模式」,本以為會宅在家享受安靜,但多出來的時間反而讓我,更願意外出探索城市。也因此,發現了許多平常不會走進的地方、體驗了很多過去錯過的細節。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子,卻讓我更加確信一件事:自由,不只是一種財務狀態,更是一種主動選擇生活的勇氣。
小結:我們都該走出門,看看不同的自己
我們追求財務自由,並不代表與世界脫節。相反地,擁有選擇的能力,正是為了讓我們有餘裕去探索未知、有時間體驗生活的豐富面貌。這次探訪松山機場的體驗,不是為了旅行,反是提醒自己:當我們放慢腳步時,會發現城市中其實藏著許多驚喜與可能。
每週我還會在這個頻道,持續分享我的理財觀念、自由生活經驗,以及親身實踐的轉型旅程。如果你也想打造一個不再被體制束縛的生活節奏,記得:訂閱、留言、分享這個頻道,讓我們一起打造「有選擇權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