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 Q2財報慘淡,Musk大餅:今年Robotaxi要覆蓋全美一半人口

更新 發佈閱讀 17 分鐘
raw-image


Tesla Q2 營收年減12%至224.9億,EV總交付量年減13%至38.4萬輛,EV營收年減16%。毛利年減15%,營業利潤年減42%至9.2億。毛利率下滑至17.2%。

能源業務營收年減7%,部署了9.5GWh的儲能年增2%。服務營收則年增17%。

按照規劃,Tesla將在2025年下半年開始大規模生產更便宜的車型,首批車輛已於6月開始生產。同時,Semi和Cybercab都計劃在2026年開始量產。

馬斯克對未來幾季的坦率預測

當被問及定價策略和未來幾季的表現時,他直言不諱地表示:「我們正處於一個奇怪的過渡期,我們將在美國失去很多激勵措施。世界上許多其他地方實際上有很多激勵措施,但我們會在美國失去它們。另一方面,我們仍然處於自動駕駛的相對早期階段。」

馬斯克進一步承認了短期風險:「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可能會有幾個艱難的季度?是的。我們可能會有幾個艱難的季度。我不是說我們會,但我們可能會。Q4、Q1,也許Q2。」

Robotaxi業務:商業化自動駕駛的里程碑

Tesla在Q2 2025財報中明確表示:「Q2 2025是Tesla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我們從電動車和再生能源行業的領導者,開始轉型為AI、機器人和相關服務的領導者。」

這不僅僅是策略調整,而是商業模式的根本性變革。6月份在奧斯汀推出的robotaxi服務,標誌著Tesla正式踏入自動駕駛商業化時代。

2025年Q2財報電話會議中,執行長馬斯克開門見山地宣布:「我們成功推出了robotaxi服務,在奧斯汀提供首批無人駕駛的付費客運服務。」

這句話標誌著Tesla從電動車製造商正式轉型為自動駕駛服務供應商的歷史性時刻。這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商業模式的根本性變革,預示著汽車產業即將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raw-image

奧斯汀先行,全美擴張在即

Tesla的robotaxi服務在奧斯汀的成功推出,代表著自動駕駛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商業應用的重要里程碑。

這項服務在6月正式啟動,配備safety rider進行監督。根據財報電話會議披露的最新數據,截至Q2結束,Tesla在奧斯汀地區已累計自主行駛超過7,000英里,「到目前為止沒有值得注意的安全關鍵事件」。客戶對這項服務的反應極為正面。

目前由於服務剛推出,Tesla僅投入了少數車輛運營,但正在積極擴展服務範圍和車隊規模。

馬斯克特別強調:「Tesla在real-world AI方面遠比世界上任何人都要好得多。一個明確的證據是,如果你將Tesla與Waymo比較,Waymo的車輛配備了大量感測器,但Google不是很擅長AI嗎?

是的。但他們在real-world AI方面並不擅長,Tesla實際上比Google好得多,比任何人都好得多。」

快速擴張計畫與監管策略

馬斯克表示:「我們已經在奧斯汀進行了第一次擴張,我們將繼續在奧斯汀擴張,可能超過我們目前營運區域的10倍。」

下一個擴張目標是舊金山灣區,Tesla正在與政府合作獲得許可,同時計劃「在等待監管批准期間,推出帶駕駛座人員的服務以加快進度」。

Tesla也在美國多個其他城市進行測試,包括佛羅里達、內華達等州。馬斯克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我認為到年底我們可能在美國約一半人口的地區提供自動駕駛叫車服務。這至少是我們的目標,但需要監管批准。我認為從技術上我們能夠做到。」

馬斯克多次強調:「我們採取非常謹慎的態度。我們不想冒任何風險。」、「這不是我們想要匆忙推進的事情。我們想要確保一切在廣泛推出之前都是安全的。」

成本優勢構建競爭護城河

從經濟效益角度來看,Tesla的robotaxi服務具有顯著的成本優勢。馬斯克透露,專為自動駕駛設計的Cybercab「長期可能實現每英里不到30美分的成本,甚至可能降至25美分。」相比之下,傳統的Tesla車輛提供robotaxi服務的成本約為每英里50美分,但仍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這種成本優勢來自於專門為自動駕駛優化的設計理念。Cybercab不需要極致的加速性能或過彎能力,可以使用更高效的輪胎,減少制動系統的規格要求,整體設計更注重舒適性和成本效益。結合Optimus機器人進行車輛清潔、維護和自動充電,整體營運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

Tesla對robotaxi的商業前景極為樂觀。馬斯克預測這項業務「將從微小規模在相當短的時間內發展到巨大規模」,並預期「在明年年底左右對我們的財務產生重大影響」。

FSD技術持續演進:從監督到完全自主

raw-image


技術參數大幅提升

Tesla在FSD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馬斯克在會議中宣布:「我們認為可以將參數數量提升近10倍。」這是一個技術上極具挑戰性的目標,因為參數數量的增加會對記憶體頻寬造成巨大壓力,但Tesla相信已經找到了解決方案。

FSD技術持續演進,累計自主行駛里程已達約45億英里,其中使用v12及更新版本的里程快速增長。Tesla在德州超級工廠新增16k H200 GPU,將Cortex AI訓練容量提升至67k H100等效GPU,為技術升級提供強大算力支持。

這種技術進步的意義在於,現有硬體平台仍有巨大的軟體優化空間。Tesla的AI推理效率在業界領先,馬斯克強調:「Tesla在真實世界AI方面遠超Google等競爭對手,我們擁有最高的智慧密度。」

安全性能顯著改善

Tesla發布的車輛安全報告顯示,「使用FSD的車輛比未使用FSD的車輛安全10倍。」這個數據為FSD技術的推廣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財務長Vaibhav Taneja表示,「自從推出FSD v12版本以來,北美地區的FSD採用率提升了25%。」

目前FSD月費為99美元,相當於每天3.33美元。Tesla認為這個價格極具吸引力,相當於「擁有一個個人司機」。然而,公司也承認推廣工作仍有很大空間,「約一半的Tesla車主甚至從未嘗試過FSD功能」。

EV業務與未來產品

EV業務營收167億美元,較Q1的140億美元大幅成長19%,遠超過交付量14%的增幅,顯示平均售價(ASP)的顯著提升。這主要得益於新款Model Y的推出,以及產品組合的優化。

監管credit收入降至4.3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8.9億美元大幅減少51%。這反映出美國政策環境的變化對Tesla短期收入的影響。

馬斯克在電話會議中強調,「從根本上說,最大的障礙仍然是人們銀行帳戶裡沒有足夠的錢來購買它。字面意思就是這樣。不是缺乏慾望,而是缺乏負擔能力。」

因此,「我們能讓汽車越實惠越好。」平價車型正是針對這一市場痛點的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當人們能夠將車輛加入Tesla robotaxi車隊並為他們賺錢時,「這將大大提高負擔能力,就像Airbnb一樣」。

raw-image


同時,Tesla Semi和Cybercab兩款重要產品都計劃在2026年開始量產。Tesla Semi作為電動卡車將主攻商用運輸市場,目前已在Nevada工廠進行建設準備,代表Tesla進軍商用車領域的重要戰略布局。

Cybercab則是專為Robotaxi服務設計的目的導向車輛),與傳統乘用車有根本性差異。

在財報電話會議中,馬斯克詳細說明了Cybercab的設計理念:「我們不會讓它具備Model 3、Model S甚至Model Y那樣的極致過彎能力,因為我們相信很少有Cybercab乘客希望快速轉彎。」

因此,Cybercab針對舒適乘坐體驗進行優化,降低最高速度限制以使用更高效的輪胎,減少加速性能需求,縮小煞車系統規格,整體設計更注重成本效益和運營效率。

Cybercab將採用革命性的「unboxed manufacturing strategy」。這種製造策略突破了傳統汽車生產的「盒裝式」組裝模式,預計將大幅降低製造成本和複雜性。

傳統汽車製造需要將各個子系統先組裝成完整模組,再進行最終組裝,而unboxed strategy允許更靈活的模組化生產和組裝流程,特別適合大規模自動駕駛車隊的成本優化需求。

結合Optimus機器人進行自動充電、清潔和維護,Cybercab的運營成本有望降至每英里25美分以下,遠低於傳統taxi服務。

Optimus機器人:下一個兆元市場

技術設計臻於完善

馬斯克對Optimus第三代設計表達了高度信心:「Optimus 3的設計已經沒有重大缺陷,擁有我們需要的所有自由度。」這款人形機器人將於年底前推出原型機,明年初開始正式量產。

Tesla計劃「在5年內達到年產100萬台的目標」,這個規模將使Optimus成為Tesla產品組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馬斯克預測:「Optimus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產品。」

應用場景與商業價值

Optimus的設計哲學延續了Tesla在車輛AI方面的技術優勢。馬斯克解釋:「我們將把應用於汽車的AI技術應用到Optimus上,因為它們本質上都是不同形態的機器人。」這種技術協同效應將大大降低開發成本並加速產品成熟。

在Tesla的工廠中,Optimus已經開始執行實際工作任務,未來將在製造、物流、服務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隨著技術的成熟,Optimus還將進入家庭和商業服務市場。

財務表現:在挑戰中保持成長

營收成長與成本壓力

Tesla Q2財務表現呈現出複雜的局面。汽車業務營收季增19%,儘管車輛交付量僅成長14%,主要得益於新款Model Y帶來的平均售價提升。這顯示Tesla在產品組合優化方面取得了成效。

然而,成本壓力也在增加。Taneja透露:「關稅影響導致成本季增約3億美元,其中約三分之二影響汽車業務,其餘影響能源業務。」隨著製造和銷售的時間差,「關稅的全面影響將在接下來幾季逐步顯現」。

政策環境變化的影響

美國政策環境的變化對Tesla造成了雙重影響。一方面,7500美元的電動車稅收抵免將在本季末取消,這將影響短期需求。Taneja警告:「8月下旬之後的訂單可能無法保證交付,建議有購車需求的客戶儘早下單。」

另一方面,監管信貸銷售收入也將受到影響,因為新政策降低了其他汽車製造商的排放標準罰款。這些政策變化將對Tesla的總營收產生負面影響。

投資持續增加

儘管面臨挑戰,Tesla仍在大力投資未來技術。公司「全年資本支出預期超過90億美元」,主要用於AI計算設施、工廠設備和新產品開發。營運費用也在增加,主要用於AI專案投資、員工相關成本和股權激勵。

能源業務:儲能需求爆發式成長

raw-image

市場需求快速擴張

Tesla的能源儲存業務過去12個月創下了「歷史最高的電力部署量紀錄」。這主要受到AI和資料中心快速發展的推動。隨著AI應用的普及,「能源需求正在快速增長,因為AI應用極其耗能」。

毛利創歷史新高8.46億美元,顯示業務盈利能力的顯著改善。

Megapack作為Tesla的旗艦儲能產品,正在快速擴大產能並持續技術升級。公司認為,「部署儲能是擴大能源供應的最快途徑」,這一觀點正被越來越多的客戶所接受。

上海Megafactory開始部署首批Megapack,標誌著Tesla儲能製造能力的全球化布局。在關稅和貿易政策變化的背景下,區域化儲能製造產能對滿足全球需求至關重要。

Megapack產品幫助提高現有發電和輸電容量的利用率,提升電網效率。當與太陽能發電結合時,Megapack在成本上與傳統化石燃料發電資產具有競爭力,且部署速度比同等容量的傳統化石燃料電廠快4倍。

長期戰略價值

馬斯克從宏觀角度闡述了儲能業務的戰略意義:「美國電網的持續功率輸出約為1太瓦,但平均使用量不到0.5太瓦。透過添加電池儲能,可以讓發電廠24小時全負荷運轉,將美國的年能源輸出提升一倍以上。」

這個觀點凸顯了儲能市場的巨大潛力。Tesla正在美國投資建設LFP電池製造設施,預計年底前投產,並計劃2026年在休士頓附近啟動第三個Megafactory。

服務與其他業務:AI驅動的客戶體驗

服務與其他業務營收30億美元,年增17%,毛利季增64%,主要得益於Supercharging網路盈利能力的改善。Tesla新增超過2,900個充電樁,年增18%。

Tesla正在重新定義車輛購買和擁有體驗,整合AI agent協助解決客戶查詢、減少服務等待時間,甚至在訂購配件、零件和產品時提供協助,無需等待人工服務。同樣的技術也被應用於服務技師的工作流程,幫助改善服務周轉時間。

超級充電網路的戰略價值

Tesla在Lost Hills建設世界最大的Supercharger站點,擁有168個充電樁,完全由太陽能和Megapack供電。這不僅展示了Tesla能源生態系統的整合能力,也為未來的能源基礎設施樹立了標杆。

同時,Tesla Diner的開業獲得了全球關注,這個結合充電、餐飲和娛樂的創新概念,正如馬斯克所說,成為「原本黯淡城市景觀中的希望燈塔」。

raw-image


技術護城河:AI晶片設計的隱藏優勢

自主研發的競爭優勢

Tesla在AI晶片設計方面的能力經常被低估。馬斯克透露:「目前市面上沒有任何AI晶片比我們自己的晶片更適合放在我們的車輛中,儘管我們的晶片已經推出幾年了。」

即將推出的AI 5晶片更是「深具變革性」,其性能「強大到我們必須在美國以外的市場降低規格,因為它遠超出口限制標準」。這種技術領先地位為Tesla構建了強大的技術護城河。

公司的鋰精煉和正極生產工廠按計劃將在2025年開始生產,將關鍵電池材料的生產本土化到美國。同時,Tesla計劃在今年稍晚開始首個LFP電池的國內生產,用於儲能產品。

從硬體到軟體的全棧優勢

Tesla的競爭優勢不僅體現在硬體設計上,更在於軟體和硬體的深度整合。公司在「智慧密度」方面領先業界,這在未來的AI競爭中將是關鍵優勢。

馬斯克特別強調:「AI的關鍵指標不是參數數量,而是每GB的智慧程度。」這種理念指導下的技術開發路線,使Tesla在有限的硬體資源下實現了最優的AI性能。

政策環境與挑戰:適應變化中的市場

美國政策變化的影響

美國政策環境的變化對Tesla造成了顯著影響。7,500美元的EV稅收抵免將在Q3末取消,影響短期需求。同時,新政策降低了其他汽車製造商的排放標準罰款,減少了監管credit銷售收入。

關稅影響也在逐步顯現,Q2成本季增約3億美元,其中約三分之二影響汽車業務。隨著製造和銷售的時間差,關稅的全面影響將在接下來幾季逐步顯現。

面對政策不確定性,Tesla持續投資長期技術發展。公司計劃全年資本支出超過90億美元,主要用於AI基礎設施、製造設備和新產品開發。這種前瞻性投資策略體現了Tesla對未來技術趨勢的信心。

Tesla也在加速製造本土化,預計首個LFP電池製造設施將在年底投產,並計劃2026年在休士頓附近啟動第三個Megafactory,以減輕政策和關稅影響。

raw-image


未來展望:從汽車公司到AI公司的轉型

市值成長的潛力

馬斯克表達了極度樂觀的預期:「如果Tesla在大規模自動駕駛和人形機器人方面執行良好,它將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

這個預測建立在Tesla在AI、機器人和能源儲存等多個高成長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之上。隨著這些技術的商業化應用,Tesla的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都將迎來質的飛躍。

風險與挑戰:轉型路上的不確定性

監管環境的挑戰

自動駕駛技術的推廣面臨複雜的監管環境。Tesla需要在每個州獲得營運許可,這個過程充滿不確定性。同時,歐洲和中國市場的監管審批也存在挑戰,可能影響FSD技術的全球推廣時程。

競爭加劇的壓力

隨著自動駕駛和AI技術成為科技產業的焦點,Tesla面臨來自傳統汽車製造商和科技巨頭的雙重競爭壓力。人才爭奪戰日益激烈,技術洩露風險也在增加。

執行風險

從技術突破到大規模商業化之間存在巨大的執行風險。Optimus的量產、robotaxi的擴張、FSD的普及都需要精密的執行能力。任何環節的延誤都可能影響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EO 國際財經科技前沿觀察
9.5K會員
299內容數
每天閱讀大量資訊的 IEObserve 國際經濟觀察,為你介紹最新的國際財經、政治與科技趨勢潮流和商業分析,從資本市場國際股市切入,介紹與分析影響世界的巨無霸公司,以及哪些成長飛速的新創與高成長公司,正在悄悄改變世界。適合想獲取最新世界不同產業趨勢與經濟變化相關資訊的好學者。
2025/07/24
Alphabet第二季財報亮眼,營收年增14%達964億美元,Google Cloud營收更飆漲31.6%至136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Alphabet大幅提升資本支出至850億美元,以因應AI基礎建設的龐大需求,展現對AI長期發展的信心。
Thumbnail
2025/07/24
Alphabet第二季財報亮眼,營收年增14%達964億美元,Google Cloud營收更飆漲31.6%至136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Alphabet大幅提升資本支出至850億美元,以因應AI基礎建設的龐大需求,展現對AI長期發展的信心。
Thumbnail
2025/07/23
德州儀器(TI)與恩智浦(NXP)第二季財報顯示半導體產業復甦跡象,但復甦速度和廣度仍存在不確定性。哪些行業真的復甦了,哪些仍然還在掙扎?
Thumbnail
2025/07/23
德州儀器(TI)與恩智浦(NXP)第二季財報顯示半導體產業復甦跡象,但復甦速度和廣度仍存在不確定性。哪些行業真的復甦了,哪些仍然還在掙扎?
Thumbnail
2025/07/17
臺積電公佈亮眼Q2財報,並上修2025年營收財測,主要受惠於AI與HPC需求強勁。積極佈局先進製程技術(N2, A16, A14),並擴大海外(美國、日本、歐洲)產能,以因應客戶需求並分散風險。儘管面臨匯率波動和海外晶圓廠成本稀釋等挑戰,臺積電仍對長期獲利能力充滿信心,目標維持53%以上毛利率。
Thumbnail
2025/07/17
臺積電公佈亮眼Q2財報,並上修2025年營收財測,主要受惠於AI與HPC需求強勁。積極佈局先進製程技術(N2, A16, A14),並擴大海外(美國、日本、歐洲)產能,以因應客戶需求並分散風險。儘管面臨匯率波動和海外晶圓廠成本稀釋等挑戰,臺積電仍對長期獲利能力充滿信心,目標維持53%以上毛利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Tesla一直強調自己是AI公司,EV的銷量成長慘淡,能源業務爆發,馬斯克畫出的大餅該如何估值?
Thumbnail
Tesla一直強調自己是AI公司,EV的銷量成長慘淡,能源業務爆發,馬斯克畫出的大餅該如何估值?
Thumbnail
圖片來源:工商時報 美國科技股持續創新高,特別是與 AI 相關的題材熱得發燙;只要手上有 AI 相關的題材類股,就幾乎等於獲利保證。 微軟也因為 AI 佈局有成,近期頻頻超越蘋果電腦成為地球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將近 2.9 兆美元的市值,以國家 GDP 相比,介於英國(3.0 兆)與法國(2.7
Thumbnail
圖片來源:工商時報 美國科技股持續創新高,特別是與 AI 相關的題材熱得發燙;只要手上有 AI 相關的題材類股,就幾乎等於獲利保證。 微軟也因為 AI 佈局有成,近期頻頻超越蘋果電腦成為地球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將近 2.9 兆美元的市值,以國家 GDP 相比,介於英國(3.0 兆)與法國(2.7
Thumbnail
美國消費市場在非消費季維持穩健,特斯拉新增招募支撐對AI機器人、自動駕駛與儲能業務題材發展,市場維持相對強勢、落後補漲,股、債、黃金與比特幣同步表現。
Thumbnail
美國消費市場在非消費季維持穩健,特斯拉新增招募支撐對AI機器人、自動駕駛與儲能業務題材發展,市場維持相對強勢、落後補漲,股、債、黃金與比特幣同步表現。
Thumbnail
如果你近期考慮投資或加碼特斯拉(TSLA),兩個關鍵時點必須先在心裡有個底。一是 6 月 13 日股東會,股東們同不同意馬斯克的績效獎勵方案;二是 8 月 8 日特斯拉將公布 RoboTaxi。若馬斯克因獎勵案不過而離去,特斯拉價值絕對大打折;FSD 更新能讓我們一窺 RoboTaxi 發展…
Thumbnail
如果你近期考慮投資或加碼特斯拉(TSLA),兩個關鍵時點必須先在心裡有個底。一是 6 月 13 日股東會,股東們同不同意馬斯克的績效獎勵方案;二是 8 月 8 日特斯拉將公布 RoboTaxi。若馬斯克因獎勵案不過而離去,特斯拉價值絕對大打折;FSD 更新能讓我們一窺 RoboTaxi 發展…
Thumbnail
這是『特斯拉(Tesla)解構』系列短文,此系列將個別介紹支持特斯拉成為 AI robotic 企業的重要積木,不會重技術細節描述,不會長篇大論,更多會從戰略意義上回答幾個問題,希望幫助大家降低進一步認識特斯拉的時間成本。
Thumbnail
這是『特斯拉(Tesla)解構』系列短文,此系列將個別介紹支持特斯拉成為 AI robotic 企業的重要積木,不會重技術細節描述,不會長篇大論,更多會從戰略意義上回答幾個問題,希望幫助大家降低進一步認識特斯拉的時間成本。
Thumbnail
Tesla在23日盤後公布的財報雖表現慘淡,但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宣佈明年初將提前量產全新平價電動車,人形機器人「Optimus」明年底前將商用販售,同時揭露更多自駕計程車「Robotaxi」細節,股價聞訊跳空飆漲12.06%,但是META在公布財報後股價在盤後重挫16.32%
Thumbnail
Tesla在23日盤後公布的財報雖表現慘淡,但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宣佈明年初將提前量產全新平價電動車,人形機器人「Optimus」明年底前將商用販售,同時揭露更多自駕計程車「Robotaxi」細節,股價聞訊跳空飆漲12.06%,但是META在公布財報後股價在盤後重挫16.32%
Thumbnail
探討特斯拉的投資理由、未來機會、全自動駕駛(FSD)監管問題、AI訓練投入,以及最新的財報表現。了解特斯拉如何在電動車和AI市場中創造未來,並對特斯拉的未來前景進行深入分析。
Thumbnail
探討特斯拉的投資理由、未來機會、全自動駕駛(FSD)監管問題、AI訓練投入,以及最新的財報表現。了解特斯拉如何在電動車和AI市場中創造未來,並對特斯拉的未來前景進行深入分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