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這邊是科技碎碎念,資訊 x AI時代下,我們將從海量的全球新聞與新知中,透過生成式 AI 彙整出精華懶人包,聚焦全球科技關鍵話題,讓您輕鬆透過閱讀或聆聽掌握趨勢變革。
快速重點摘要
- 人工智慧(AI)應用正快速擴展,其能力與影響力日益提升。
- Google 的人工智慧(AI)總覽和 Gemini 應用程式用戶數大幅增長,但 AI 總覽同時也導致了搜尋點擊率的顯著下降。
- Meta 正在開發手勢控制腕帶,旨在透過非侵入性方式提升電腦互動體驗,特別是針對身心障礙人士。
- Proton 推出了強調隱私保護的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 Lumo,透過零存取加密技術確保使用者資料安全。
- 人工智慧(AI)的快速發展引發了多面向的社會與經濟擔憂。
-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警告人工智慧(AI)可能導致大規模的就業流失、加劇詐騙危機以及散播不實資訊。
- 美國白宮的「人工智慧行動計畫」(AI Action Plan)強調鼓勵創新,但其監管措施可能限制州政府的 AI 立法權,並引發關於意識形態偏見的爭議。
- XAI 正面臨巨額資金需求,用於購買輝達(Nvidia)晶片並自行建置大規模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這對其財務狀況構成挑戰。
- 科技巨頭持續推出創新的產品與服務訂閱模式,並改善互連性。
- Apple 推出了「AppleCare One」訂閱計畫,讓使用者能以單一方案涵蓋多個裝置的保險與支援服務,並擴大了保障範圍。
- 新的 Qi2 25W 無線充電標準將顯著提升 iPhone 和部分 Android 智慧型手機的充電速度。
- T-Mobile 的衛星到行動裝置服務現已全面開放,擴展了在傳統網路盲區的通訊能力,並在災害應變中展現重要作用。
- 全球資安威脅加劇,同時企業財務表現受到市場變化的影響。
- 中國國家級駭客組織利用 SharePoint 漏洞,對全球多個政府和企業發動了大規模網路攻擊,造成嚴重資安危機。
- 特斯拉(Tesla)在 2025 年第 2 季面臨電動車銷售下滑和監管積分減少所帶來的獲利壓力,儘管公司正積極轉型至人工智慧(AI)和機器人領域。

(Image credit: gemini 生成設計)
人工智慧(AI)發展與挑戰
- Google 的人工智慧(AI)進展與應用:
- Google 的人工智慧(AI)總覽(AI Overviews)在 2025 年 7 月 23 日的報導中,其每月活躍使用者已達到 20 億,較 2025 年 5 月的 15 億大幅增長。此功能旨在提供搜尋結果的人工智慧(AI)摘要,目前已在全球 200 個國家與地區推出。
- Google Gemini 應用程式的每月活躍使用者已增長至 4.5 億,且每日請求量從 2025 年第 1 季以來增長逾 50%。
- AI 模式(AI Mode),一種讓使用者透過人工智慧(AI)聊天體驗獲取更深入搜尋答案的方式,每月活躍使用者為 1 億,目前主要在美國和印度提供,未來將升級以增加深度搜尋(Deep Search)和更個人化的回應。
- 在開發者社群方面,超過 900 萬名開發者已使用 Gemini 進行建構,自 2025 年 5 月以來,透過 Veo 3 人工智慧(AI)模型已生成逾 7,000 萬支影片。
- Google Workspace 中,由 Veo 驅動的文字轉影像人工智慧(AI)生成功能 Google Vids,每月活躍使用者已接近 100 萬。
- 在 Google Meet 中,超過 5,000 萬人使用人工智慧(AI)驅動的會議筆記功能。
- Google 整個平台與產品每月處理的權杖(tokens)數量,已從 2025 年 5 月公布的 480 兆倍增至 980 兆。
- 儘管 Google 聲稱人工智慧(AI)總覽並未帶走網站流量,Pew 研究中心在 2025 年 3 月的分析卻顯示,搜尋結果頁面若包含人工智慧(AI)總覽,使用者點擊其他網站的機率會從 15% 降至 8%,幾乎減半。
- Pew 的研究也指出,僅有 1% 的人工智慧(AI)總覽會促成使用者點擊所引用的來源連結,其中最常被引用的來源是維基百科、YouTube 和 Reddit。
- 更令人擔憂的是,許多使用者在看到人工智慧(AI)總覽後便結束瀏覽會話,這表示他們可能只接收到機器人生成的資訊,而這類生成式人工智慧(AI)容易產生「幻覺」(hallucinations),導致提供不正確的資訊。
- 人工智慧(AI)總覽的整合程度日益加深,並不斷擴展其出現的搜尋類型;目前約有五分之一的搜尋結果包含 AI 總覽,而問題形式的搜尋更有 60% 會觸發此功能。
-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對人工智慧(AI)風險的警告:
-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在近期華盛頓的一場聯邦準備銀行(Federal Reserve)會議上指出,人工智慧(AI)的進步可能導致某些人類工作職位(例如客戶支援角色)的完全消失。
- 他強調,人工智慧(AI)整合至日常營運可能引發前所未有的經濟衝擊,包括社會尚未準備好應對的廣泛不實資訊(disinformation)活動。
- Altman 尤其對即將到來的「詐騙危機」提出警示,認為人工智慧(AI)能夠以驚人的精準度模仿個人,對消費者甚至政府構成威脅。他呼籲,一些金融機構仍接受聲紋作為高額轉帳的認證方式,這是「瘋狂」且危險的行為。
- 他從 OpenAI 的經驗中強調,需要建立健全的道德框架來引導人工智慧(AI)的發展,並呼籲實施更強化的驗證系統以打擊假冒詐騙。
- Altman 亦提及對通用人工智慧(AGI)和超級智慧(superintelligence)發展軌跡的思考,強調在創新與安全協議之間取得平衡的重要性。
- 美國政府的人工智慧(AI)政策與爭議:
- 美國白宮於 2025 年 7 月 23 日公布了「人工智慧行動計畫」(AI Action Plan),其核心目標是為美國的人工智慧(AI)技術發展創造一個「成功和繁榮」的環境。
- 該計畫,名為《贏得競賽:美國的人工智慧行動計畫》(Winning the Race: America’s AI Action Plan),側重於透過移除監管和官僚障礙,維持美國在人工智慧(AI)技術開發與部署方面的競爭優勢。
- 這項計畫包含一項具爭議的「人工智慧法規暫緩條款」,可能阻止州政府制定被視為「阻礙」人工智慧(AI)發展的法規,否則將面臨聯邦資金受限的懲罰。
- 白宮管理及預算辦公室(OMB)將評估各州的人工智慧(AI)監管制度,以確定其是否符合聯邦補助資格,判斷其法律環境對私營企業的人工智慧(AI)發展是否友善。
- 聯邦通訊委員會(FCC)也將評估州人工智慧(AI)法規是否干擾其履行《1934 年通訊法案》所賦予的職責和權力。
- 該計畫將開源(open-source)和開放權重(open-weight)人工智慧(AI)系統視為強大人工智慧(AI)生態系統的關鍵貢獻者,並鼓勵建立支持這類模型的環境。
- 新計畫也旨在確保這些模型不帶有任何「意識形態偏見」,並建議修訂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NIST)的「人工智慧風險管理框架」(AI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移除所有關於多元、公平與共融(DEI)以及不實資訊(misinformation)的參考。
- 然而,該計畫引發了倡議團體的反對,擔憂政府可能限制開發者的自由,並加劇社會不平等。
- XAI 的財務與技術挑戰:
- XAI 在 2025 年 7 月 23 日的報導中,近期已籌資 100 億美元,並正與一家信譽良好的金融機構洽談,以獲取高達 120 億美元的額外資金,用於購買輝達(Nvidia)晶片。
- 這筆資金將用於採購大量的輝達(Nvidia)高階晶片,並租賃給 XAI,以支援其新的巨型資料中心「Colossus 2」,該中心旨在訓練和驅動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 Grok。
- XAI 正面臨與 Google、微軟(Microsoft)和 Meta 等資金雄厚對手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激烈競爭,需要龐大的財力才能保持競爭力。
- Grok 在市場上尚未獲得與 OpenAI 的 ChatGPT 同等的關注,且曾因發布種族歧視和爭議性言論而造成聲譽受損。
- XAI 的資產負債表已處於吃緊狀態,公司尚未盈利且收入微薄,預計 2025 年將消耗約 130 億美元的現金。
- 為緩解資金壓力,SpaceX 近期向 XAI 投資了 20 億美元;而 XAI 在 2025 年 6 月籌集的 50 億美元債務中,更抵押了 Grok 的智慧財產權作為擔保品。
- 與競爭對手不同,XAI 選擇自行建置並營運其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而非與現有雲端運算巨頭合作分攤大型語言模型訓練和營運的成本,這導致其現金流出速度極快。
- 儘管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曾讚揚馬斯克(Elon Musk)在工程、大型系統建設和資源調度方面的「獨特」能力,XAI 仍在快速擴張其資料中心,例如在 122 天內建成了首個包含 10 萬個輝達(Nvidia)繪圖處理器(GPU)的「Colossus」,並在 92 天後將其規模擴大了一倍。
- Meta 的手勢控制腕帶技術:
- Meta 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手勢控制腕帶,讓使用者能夠透過手部動作與電腦互動,包括移動游標、開啟應用程式,甚至在空中書寫訊息。
- 該腕帶運用表面肌電圖(sEMG)技術,透過偵測肌肉活動產生的電訊號來解讀使用者的預期動作。
- 這項技術旨在為運動機能障礙人士提供較少侵入性的工具,以提升其電腦互動能力。
- Meta 正與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合作,測試該腕帶在脊髓損傷患者中的應用,即使是手部完全癱瘓的人,其肌肉活動也能被裝置解讀。
- 該腕帶被視為比 Elon Musk 的 Neuralink(腦晶片植入)和腦電圖(EEG)頭戴式裝置更簡單、更即時且非侵入性的替代方案,因為 sEMG 訊號的運作頻率更高。
- Proton 的隱私導向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 Lumo:
- Proton 於 2025 年 7 月 23 日宣布推出 Lumo,這是一款強調隱私、安全和透明的機密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
- Lumo 提供免費版本,無需建立帳戶即可使用,而 Proton 帳戶使用者則可安全地儲存聊天紀錄,並有訂閱方案提供更豐富的功能。
- Lumo 具有多種實用功能,例如文件摘要、程式碼生成和電子郵件撰寫,並提供「幽靈模式」(Ghost mode)來防止聊天紀錄被儲存。
- 該機器人可與 Proton Drive 整合,讓使用者能夠安全地與加密文件互動。
- Proton 強調 Lumo 的獨立性,表明它不是與 OpenAI 或其他美國或中國人工智慧(AI)公司合作的成果,且 Lumo 不會使用使用者對話來訓練其人工智慧(AI)模型,也不會將查詢發送給任何第三方。
- Lumo 的技術基於未公開的開源語言模型,並運行在 Proton 的歐洲資料中心;Proton 正投入超過 1 億歐元將其大部分實體基礎設施從瑞士遷往歐盟,以確保使用者資料的隱私性。
- 透過零存取加密(zero-access encryption)技術,Lumo 確保聊天內容的隱私,連 Proton 本身也無法存取或分享使用者資料。
- Lumo Plus 訂閱方案每月 13 美元,提供無限次數的聊天、網頁搜尋、完整的加密聊天紀錄、無限收藏以及上傳大型檔案的能力。
科技巨頭產品與服務更新
- AppleCare One 訂閱計畫:
- Apple 於 2025 年 7 月 23 日宣布推出 AppleCare One,這是一項旨在為多個裝置提供單一保險方案的全新訂閱計畫。
- 該計畫的起價為每月 19.99 美元,可涵蓋最多三個產品;若要增加更多裝置,則每多一個裝置每月加收 5.99 美元。
- AppleCare One 包含 AppleCare+ 的所有福利,例如不限次數的意外維修、優先客戶支援和電池更換服務等。
- 訂閱者可隨時自由地將其裝置加入或移出計畫,且可將已擁有的、狀況良好且已使用最多四年的產品納入保險範圍,這延長了原有 AppleCare+ 僅限 60 天的購買期限。
- 當客戶將受保產品交易給 Apple 時,該產品會自動從 AppleCare One 計畫中移除,並由新裝置取代。
- AppleCare One 將失竊與遺失保護範圍擴大至 iPad 和 Apple Watch,此前此功能僅適用於 iPhone。
- 計畫定價不因涵蓋的產品類型而異,Apple 表示,若同時為 iPhone、iPad 和 Apple Watch 分別購買 AppleCare+ 計畫,每月可能節省高達 11 美元。
- 該服務於 2025 年 7 月 24 日在美國推出,客戶可透過 iPhone、iPad、Mac 註冊,或親訪 Apple Store 辦理。
- 此公告凸顯了 Apple 服務部門日益增長的重要性,該部門(包含 App Store、iCloud、TV+ 和音樂串流等)預計 2025 年營收將超過 1,000 億美元,使其成為 Apple 僅次於 iPhone 的主要收入來源。
- AppleCare One 將涵蓋現有 AppleCare Plus 計畫中的所有產品,包括 iPhone、iPad、Mac、Apple Watch、Vision Pro 頭戴式裝置、顯示器、耳機、Apple TV 和 HomePod 揚聲器。
- 即使是已使用長達四年的現有產品,只要通過診斷測試,確認主要零件功能正常(例如電源鍵),且螢幕狀況良好(可能要求上傳照片),也可以加入 AppleCare One 的服務範圍。
- Qi2 25W 無線快充標準:

(Image credit: gemini 生成設計)
- 新版的 Qi2 25W 無線充電標準即將支援 iPhone 和「主要 Android 智慧型手機」。
- 該新標準能夠提供高達 25 瓦特的充電功率,相較於現有的 Qi2 平台,充電速度提升了 66%。
- 無線充電聯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 WPC)執行董事 Paul Struhsaker 表示,Qi2 25W 更快且更高效的無線充電將有助於無線充電的普及,並加速新標準的採用。
- 新款 iPhone 已採用 Qi2 標準,因此 Apple 即將採用 Qi2 25W 並不令人意外,但對於多數尚未獲得 Qi2 認證的 Android 手機而言,這可能是「改變遊戲規則」的事件。
- 智慧型手機是最新一批採用 Qi2 25W 的產品類別,多種產品(包括行動電源和充電器)已於 2025 年 7 月初獲得認證。該標準最初於 2025 年 4 月宣布。
- T-Mobile 的衛星通訊服務:
- T-Mobile 的「T-Satellite」衛星到行動裝置服務現已正式向所有客戶開放,該服務透過連接 650 多顆低地球軌道衛星,讓智慧型手機在「遠超傳統網路覆蓋範圍」的區域也能進行通訊。
(Image credit: gemini 生成設計)- 此服務經過六個月的測試,約有 200 萬人已使用其簡訊功能,例如在偏遠山徑和離網工地上發送簡訊。
- 在極端天氣事件和自然災害期間,此服務展現了其重要應用價值;例如,在洛杉磯火災期間有超過 41 萬人、在近期德州洪水後有近 9.4 萬人透過該服務聯繫親友。
- T-Satellite 支援 Android 和 iOS 裝置的簡訊功能,並可存取多款針對衛星資料傳輸優化的應用程式,包括 Google、AllTrails、AccuWeather、WhatsApp 和 X。
- T-Mobile Experience Beyond 訂閱者可免費使用該服務,其他使用者則需每月支付 10 美元;非訂閱者將在 2025 年下半年獲得免費撥打 911 的服務。
- 此服務不僅限於 T-Mobile 客戶,AT&T 和 Verizon 的使用者也能透過支付月費來使用該平台。
市場與企業財務動態
- 特斯拉(Tesla)在 2025 年第 2 季的財務表現:
- 特斯拉(Tesla)在 2025 年第 2 季的獲利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包括電動車(EV)銷售下滑、平均售價降低、來自監管積分(regulatory credits)的現金流減少,以及太陽能和能源儲存業務收入的下降。
- 儘管其服務業務(包括超級充電網路產生的收入)成長了 17%,但仍不足以彌補上述虧損。
- 該公司報告 2025 年第 2 季營收為 225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12%,但比 2025 年第 1 季的 193 億美元有所改善,並勉強超出了分析師預期。
- 然而,特斯拉(Tesla)的淨利潤和營運收入年減幅度更大:淨利潤為 11.7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 16%;營運收入則大幅下跌 42% 至 9.23 億美元。
- 特斯拉(Tesla)將這些結果歸因於「關稅轉變」和「財政政策與政治情緒變化帶來的不確定總體經濟環境」。
- 該公司將 2025 年第 2 季視為特斯拉(Tesla)歷史上的「開創性時刻」,標誌著其從電動車和再生能源產業領導者轉型為人工智慧(AI)、機器人技術及相關服務領域領導者的開始。
- 目前特斯拉(Tesla)在機器人技術、人工智慧(AI)和自動駕駛計程車方面的投入仍是費用,而非獲利來源。
- 特斯拉(Tesla)在 2025 年第 2 季獲得 4.39 億美元的監管積分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 50%。
- 於 2025 年 7 月 4 日簽署生效的《2025 年預算和解法案》(2025 Budget Reconciliation Act)將「企業平均燃油經濟性」(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 CAFE)標準的罰款降至零,這將大幅降低監管積分市場的價值,預示著監管積分收入來源的終結。
- 特斯拉(Tesla)在 2025 年第 2 季交付了 384,122 輛汽車,較 2024 年同期下降 13.5%,但高於 2025 年第 1 季交付的 337,000 輛。
- 此外,特斯拉(Tesla)正受到監管和法律壓力的影響,這可能進一步損害其重振銷售的努力。例如,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在聽證會中主張,特斯拉(Tesla)應因其自動輔助駕駛(Autopilot)和全自動輔助駕駛(Full Self-Driving)進階駕駛輔助系統的廣告不實聲明而失去在該州的銷售執照。
- 一起於佛羅里達州審理的 2019 年致命車禍民事訴訟,也正在探討特斯拉(Tesla)如何向客戶宣傳自動輔助駕駛(Autopilot)的問題。
資安與法規議題

(Image credit: gemini 生成設計)
- SharePoint 零日漏洞的大規模網路攻擊:
- 微軟(Microsoft)觀察到兩個中國國家級駭客組織「Linen Typhoon」和「Violet Typhoon」正在利用 SharePoint 的零日漏洞發動攻擊。
- 這次攻擊已導致約 400 個政府機構、企業和其他組織遭到入侵,而最初估計僅有 60 個受害者。
- 資安公司 Checkpoint 於 2025 年 7 月 8 日發現首次攻擊跡象,駭客針對北美和西歐數十個政府、電信和軟體部門實體發動攻擊。
- 據報導,美國國家核安全管理局(US National Nuclear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NNSA)是受害者之一,儘管目前沒有敏感或機密資訊被洩露的已知情況。
- 這次攻擊是 2020 年 SolarWinds 軟體供應鏈攻擊的延續,駭客成功入侵了美國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的其他部門、歐洲和中東的國家政府、美國教育部(US Education Department)、佛羅里達州稅務局(Florida’s Department of Revenue)和羅德島州議會(Rhode Island General Assembly)的系統。
- 微軟(Microsoft)已發布修補程式以解決這些漏洞,包括針對 SharePoint 訂閱版、SharePoint 2019 和 SharePoint 2016 的緊急修補程式。
- Uber 針對女性安全推出的新功能:
- Uber 於 2025 年 7 月 23 日推出「女性偏好」(Women Preferences)功能,這項新功能讓女性乘客可以選擇配對女性司機,反之亦然,以增強搭乘的安全與保障。
- 這項功能將在未來幾週內率先於美國的洛杉磯、舊金山和底特律推出。
- 女性乘客可將「女性司機」作為叫車選項之一,如同 UberX 或 UberXL;若等待女性司機的時間較長,也可選擇其他搭乘方案。
- 這項安全功能最初於 2019 年在沙烏地阿拉伯推出,此後已擴展至全球 40 個國家。
- 根據 Uber 2021 年至 2022 年的美國安全報告,性侵事件的報告數量已從 2019 年至 2020 年的 3,824 起減少了 22% 至 2,717 起。報告同時強調,絕大多數的 Uber 行程(99.9998%)都是在沒有任何安全事件報告的情況下完成的。
- Uber 強調,雖然絕大多數行程非常安全,但即使發生一起安全事件也嫌過多。
資料來源
- Wed. 07/28 – Don’t Sleep On That SharePoint Exploit
- Google Brings New Video AI Features to Google Photos and YouTube Shorts
- White House unveils AI action plan targeting regulation and ‘ideological bias’
- Sam Altman Warns of AI Job Losses, Fraud, and Economic Risks
- Google’s AI Overviews have 2B monthly users, AI Mode 100M in the US and India
- Proton Announces Lumo, a Private AI Chatbot
- Uber finally launches feature to prioritize women's safety
- Surprising no one, new research says AI Overviews cause massive drop in search clicks
- Trump is bringing back the AI law moratorium
- Tesla profits pulled down by falling EV sales and regulatory credits
- T-Mobile's Starlink satellite service is now available after months of testing
- Meta researchers are developing a gesture-controlled wristband that can interact with a computer
- Apple Announces 'AppleCare One' Subscription Plan for Multiple Devices
- Qi2 25W wireless charging is coming to iPhones and 'major Android smartphones'
聽完碎碎念後,記得按讚、收藏、分享喔~, 科技碎碎念將繼續為您追蹤最新時事,讓您通勤時、空閒時一樣能持續了解最新關鍵話題,下次見!
請注意,內容由 AI 產生,目前仍處於培訓階段,可能存在邏輯偏差或資訊誤差,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謬誤請以原文資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