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退休生活的經濟準備不再只是個人選擇,更是一場全體國民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根據國發會統計,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20%,目前五位國民中就有一人是高齡者,人口老化速度遠超許多已開發國家,對家庭、社會都將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長壽雖是福氣,但也帶來現實壓力。在少子化趨勢與家庭結構快速變化下,傳統「養兒防老」的觀念逐漸式微。對多數長者而言,「如何靠自己過好晚年」才是真正急迫且現實的問題。而「以房養老」,這個曾被誤解、忽視的金融工具,如今正悄悄翻轉台灣長者的退休財務思維。
有房沒錢,長壽風險下的資產重分配
許多年長者這輩子最大的財富,是自己一磚一瓦辛苦買下的家。但到了退休後,手上現金少,房產雖值錢卻無法立即變現,陷入「有房沒錢」的長壽世代問題。
2015年起,金管會正式開放銀行承作「商業型以房養老貸款」,讓有自有住宅的長者可將房屋設定抵押,由銀行定期撥付養老金。長者無須搬離熟悉的居所,就能定期收到現金給付,既實現「在地老化」,也保障生活品質。
房子不需出售,也不必搬離熟悉的社區與鄰里。只要申請通過,房屋所有權仍在長者名下,生活繼續,安心留居原屋直到終老。
這是政府與金融業共同推動的創新模式,希望能解決「資產在身、現金不足」的長壽世代問題。
什麼是以房養老貸款?
以房養老又稱為「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與傳統房貸的差別在於資金流向相反:
- 一般房貸:你每月繳錢給銀行
- 以房養老:銀行每月撥錢給你
申辦人可選擇每月領取固定金額,也有銀行推出「留房養老」等彈性機制。不論是哪種,房屋所有權仍屬於長者,直到過世或貸款到期,繼承人可選擇清償貸款保留房屋,或讓銀行依法處分房產償還貸款。
誰適合辦理以房養老?
適合辦理「以房養老」的對象,通常為名下擁有自有住宅、年滿55歲以上、無穩定退休收入來源,且希望在不搬離原居所的情況下,透過房產轉換為現金流,以維持基本生活品質與實現在地安老的高齡者。
哪些銀行提供辦理?
以房養老的貸款額度,與房子的地點、屋齡、屋況息息相關。目前可貸成數約為市價的 5 至 7 成,陽信銀行在雙北市等地甚至可高達 8 成。利率方面,大多落在 2% 至 3.5% 之間,高於一般房貸,但與其帶來的安全感相比,仍屬合理範圍。
根據金管會數據統計,總計有17家銀行辦理以房養老業務,截至114年第2季,合計辦理9,642件以房養老業務,核貸額度558億元。數據顯示以核貸金額來看,承辦以房養老第一名的是合作金庫,累計核貸件數達3,201件,額度201.55億元,穩居冠軍,第二是土地銀行核貸2,511件、核貸金額120.04億元,第三是第一銀行1,267件,核貸金額92.75億元,第四名的華南銀行承辦案件有1,524件,雖然件數比第一銀行多,但核貸金額為77.04億,故排在第四位,第五名為臺灣銀行核貸579件,核貸金額為19.25億元。第六名為臺灣中小企業銀行,核貸264件,核貸金額為19.86億元。
以房養老的優缺點分析: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但值得每個人理解
透過將房屋抵押給銀行,長者可以在不搬離自宅的情況下獲得穩定現金流。然而,這項制度並非萬無一失,了解其優點與潛在風險,有助於做出更審慎的退休財務規劃。
以房養老的五大優點:
- 穩定的經濟來源
- 減輕子女負擔
- 可繼續居住在熟悉的地方
- 彈性給付機制
- 具有稅務規劃效果
以房養老的五項潛在風險:
1. 可貸額度有限
雖然最高可達房屋鑑價的8成(如陽信銀行),但多數銀行落在5~7成。若位於雙北以外地區、非都市計畫區、屋齡高或屬於套房等,鑑價不高,貸款額度將進一步壓縮,可能無法滿足實際生活所需。
2. 突發資金需求風險
銀行多採「按月定額給付」方式撥款,一旦遇到突發性醫療、意外或家人緊急需求時,缺乏足夠備用金將造成資金周轉困難。
3. 長壽風險
多數銀行的貸款年限最高為30年,若申請人在60歲辦理,90歲時貸款即到期。若屆時仍在世,可能面臨生活費短缺,或須另尋資金來源繼續居住,甚至可能面臨房屋處分的壓力。
4. 利率波動與實質購買力遞減
以房養老的貸款利率多為浮動制,若市場利率走高,月撥款金額實質價值將降低。同時,隨貸款餘額與利息逐漸累積,可領取金額也會逐年遞減,加上通膨效應,恐使養老金越領越薄。
5. 減少可繼承資產
若貸款未清償即由銀行處分房產,子女可能無法繼承不動產,也影響原本的財產分配計畫。若家中成員對此預期不同,可能引發家庭紛爭。
不只是金錢,更是生活尊嚴
以房養老的制度設計,表面上是財務安排,實際上,是長者晚年生活選擇權的體現。
它讓長者得以:
- 在熟悉的環境中安心生活,不被迫搬遷
- 擁有穩定的現金流,不再「看醫生也要忍」
- 不依賴子女,讓家庭關係回到平等與尊重
- 透過房屋資產規劃,減少傳承壓力
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種不必「變賣人生成果」,就能換得老年安穩的可能性。
給準備退休的你:以房養老,是選項,不是唯一
以房養老不是萬靈丹,它是長者在財務自主、子女扶養與資產活化之間,取得平衡的一種選擇。若您擁有房產、缺乏穩定現金流,又不想賣屋或搬家,這項制度值得深入評估。
在辦理以房養老前,務必找值得信任的銀行,仔細閱讀契約條款,並諮詢家人意見,才能安心安老、不留遺憾。
選擇自己的退休方式
家的價值,從來不只是房價數字,而是長者晚年生活的尊嚴與穩定。
在華人社會,「留財給子孫」曾是主流價值,但現在,有愈來愈多長者選擇「把錢留給自己花完」,為的是一份不求人、也不讓人擔心的自在與體面。
以房養老,提供了一種可能:讓房子不只是資產,更是退休生活的保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