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努力嘗試各種東西,但到超過了30歲還是覺得不知道要做什麼嗎?
我嘗試過非常多的東西
我從24歲決定當家政老師開始,就不斷在探索各種領域,家政課其實不只是在縫東西、煮東西,只要是跟生活有關的都可以變成主題,例如:如何讓自己過得更舒適的生活空間設計、如何讓家人關係升溫的、幸福感更高的關係經營法......。
我其實做了兒童程式設計老師、兩性教育老師、家庭教育老師、手工藝與植栽的老師、金融素養教育老師、英文老師、華語老師、UIUX介面設計師、電商、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實習、留學顧問等等,但除了考學校老師與接了一次UIUX的案子,後面都沒有再繼續其他的路了。
我在猶豫什麼?
嘗試很但仍然沒有換工作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薪水,害怕做了其他東西後我沒有足夠的錢,另一個是沒辦法確定做其他工作的意義,但成長環境告訴我教學至少是一件不管怎樣都確定是一件造就人的好事。除此之外,不善了解其他人想法的我,真的害怕到外面工作了,我適應不良怎麼辦,會不會從我可以肯定地講出「我擅長教育」變成「我只能做教育」從此沒有自信。所以瘋狂又愛嚐鮮的我始終離不開教育業。
其實UIUX這件事我真的投入許多嘗試,正職工作的休閒時間我都在跟著實習的公司閱讀web3的東西還有做一些小Project。只是到最後我還是沒有什麼作品,雖然是真的學到了很多東西,還有工作的態度。雖然花了這麼多的錢和時間,我總是還不想放棄,可能某種程度它是一個讓自己跳脫現實的小世界,好像有那麼一個技能我不用被別人說好還是不好、也不用證明什麼,但想做想學的時候還可以隨時繼續,而且多一個一般老師沒有的東西,我感到自豪。我想我害怕的是,真的做了UIUX,我就不再是自豪的老師了。
近期真的從校園離開後做的工作
最近期的工作是真的覺得再猶豫就沒機會換所以申請的工作:遊學代辦顧問。我從國外回來後覺得台灣學生對國外留學與生活的資訊真的太少了,所以想要推廣這些知識並幫助學生用對的認真和心態出國,讓他們有更好的收穫、讓這些經歷蛻變更好的養分。但做了近半年,我也開始懷疑自己有沒有這麼偉大,我算什麼,學生真的會因為我的分享就有所不一樣了嗎?能夠不一樣的話世界上不就一堆過得更好的人嗎?我是不是顧好自己的事情、繼續回學校上班、有多的時間可以做做Side project還可以多照顧家人這樣就好?而且在學校還可以有時間申請研究所跟出國。可是理性會跟我說,才半年就要回校園,其實現在的同事很積極,質量不錯,如果說跟著他們做做行銷是不是可以彌補自己一直最不敢踏出的那一步?如果說先不看年紀,趁著還有心,跟著大家一起搞一波,是不是一個比在學校從來沒有跟世界互動過的自己還要來得好?雖然要冒著可能只有三萬多的薪水六個月,但值不值得這樣試,我再繼續禱告吧,希望這幾天上帝回應我。
感謝身邊的旁觀者
今天想註記這些想法也是因為剛好同事來,我就請她說說她覺得我適合的工作,從她的觀察,就算我覺得不善與人相處,但我還是喜歡跟人互動的工作的。(不過我真的不喜歡只跟電腦互動的工作嗎?有沒有可能是我沒有真的以此為生過?這是我另一個要去思考的部分)。她也跟我說了適合輔導、華語教學、或是企業員工訓練、我也說了教授這個可能性,雖然上面都不是沒想過,不過在對話中,她會感到我在意薪水、所以不知道要推薦什麼更好,我也由此發現其實我在意薪水的這件事情比我在意自己擅不擅長還來得重要,但我可能不應該這樣,能做好工作對我其實應該是更重要的。後面我也看了一位理工學生的筆記,我發現我的教育訓練似乎帶給我心靈平靜就是結果的觀念,所以沒有會積極想要最一個成果,業績達到了也不會去想我要去開發給未來用的名單,而是只想著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樣的思維好像使我駐足不前,大概也是我在工作上沒辦法長久快樂的原因,所以去探求一個真相和想看到的成果可能是我改變自己效能不彰的重點。
總結一下今天的發現:
- 嘗試了很多但沒有辦法安靜心放下過去甚至是將職業育身份認同綁在一起,可能真的沒辦法能去在新領域好好發揮,看到不同的可能性。
- 我可能很在意薪水跟自尊心的部分,也許先不在意這些才能走得到想走的路。
- 我的社會學訓練似乎不夠我在社會上生存好,盡量讓自己有一些理工訓練,可能可以幫助我在工作效率和產能上改善許多。
總之,我可以拋下要在別人心中形成一個好例子的包袱,真的去面對我想要有的經驗與成果,先滿足自己,再來才是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