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數位閱讀的本質、媒體的挑戰與工具應用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有一個習慣,每個月都會找個時間到誠品書店瀏覽書架,並不會刻意設定要看哪一類書籍,而是憑著自己的興趣或是吸引我的書名,在書店中花點時間翻閱目錄。如果有感覺或興趣,會再進一步深入了解,然後考慮是否購買。有時候透過數位方式閱讀是一種感覺,透過紙本閱讀則是另一種感覺。通常,工具書我比較不會購買,但有些書籍值得反覆閱讀,我買回家的機率就高一些。

不過本文想要談的,主要不是這些耐讀的書籍,而是以工具書為主的閱讀方式。這類書籍主要是為了協助解決特定問題或學習特定技能。在數位應用思考架構中,我會先確認自己的情境需求,然後決定要使用的工具,接著再依照個人能力來規劃接下來的數位應用。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在網路上透過試讀章節或媒體介紹,取得一些書籍的片段內容,但可能礙於預算或其他原因,無法購買或訂閱完整內容。此時,可以運用這些零碎的資訊作為起點,透過免費生成式AI服務的深度研究功能,進一步挖掘更多相關資訊。這種方法類似文獻搜尋中的「滾雪球法」,先找到一個起點,然後逐步擴大資訊的範圍,最後可能會發現更多、更深入的內容。

然而,當你利用生成式AI進行資料搜尋後,還需要具備領域知識,才有能力判斷AI提供的資訊哪些是有效且正確的。這種判斷力必須透過系統化的學習來培養,否則你可能誤以為自己學到了完整的內容,但實際上只是AI篩選後的結果。

現階段生成式AI的強大搜尋能力,對於原生媒體及書籍提供者造成很大的衝擊,也迫使他們思考自身能提供的獨特價值。從個人層面來看,如果我對某個議題感興趣,透過免費生成式AI服務深入研究,如果我具備足夠的領域專業或系統性的知識基礎,便能有效利用這些資訊,即便沒有實際閱讀這些媒體或書籍,也能獲取相當完整的內容。

這種模式徹底顛覆了以往的閱讀概念。因此,我認為所謂數位閱讀,並不只是閱讀行為轉移到數位媒體上,而是包含了閱讀素材取得途徑及閱讀科技的深刻轉變。懂得善用科技的讀者如虎添翼,但若沒有足夠的基礎能力,即使擁有最好的工具也難以發揮。

或許你對這種情境仍感到陌生,不妨將我提到的範例,例如我曾經寫的書籍

零雜念的簡單生活

改成這樣的提示語「零雜念的簡單生活,提供書摘幫我列出具體作法與建議」輸入至免費生成式AI服務,就能立即理解這種操作方式。

至於智慧財產權的問題,如果你不希望內容被AI抓取,那麼避免將資料上網即可。然而,即使你不主動上網,也無法完全避免其他人引用你的紙本內容並上傳網路,最終還是會被AI納入分析範圍之內。(以下提供範例)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06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會員專屬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eediao的沙龍
54會員
73內容數
我每個月的閱讀量非常驚人,現在將注意力放在數位趨勢、數位閱讀還有生成式AI應用上,喜歡寫跟人不一樣的東西,更喜歡讓你知道我是如何思考的,歡迎訂閱跟我一起成長。
deedia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6
週末我到台北去分享生成式AI的相關素養議題。這次的場合比較特別,因為大部分參與者都已經在教學中使用過生成式AI工具。因此,我們不會深入討論生成式AI的技術細節,而是想一起思考使用生成式AI後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 生成式AI的普及速度相當快,根據趨勢基金會的調查,有將近八成的受訪
2025/07/26
週末我到台北去分享生成式AI的相關素養議題。這次的場合比較特別,因為大部分參與者都已經在教學中使用過生成式AI工具。因此,我們不會深入討論生成式AI的技術細節,而是想一起思考使用生成式AI後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 生成式AI的普及速度相當快,根據趨勢基金會的調查,有將近八成的受訪
2025/07/24
生成式AI在教學應用上到底要怎麼做?怎麼樣才不會有FOMO的感覺?這是教育訓練者在將任何資訊工具融入教學前應該有的思考。 我曾經說過,在引入生成式AI之初,我的動作並不是最快的。因為學教育科技的人,就喜歡「讓子彈飛一會兒」,慢慢觀察科技進入現場後產生的反應,而且通常我會做出一些列表,檢視這工具是否
Thumbnail
2025/07/24
生成式AI在教學應用上到底要怎麼做?怎麼樣才不會有FOMO的感覺?這是教育訓練者在將任何資訊工具融入教學前應該有的思考。 我曾經說過,在引入生成式AI之初,我的動作並不是最快的。因為學教育科技的人,就喜歡「讓子彈飛一會兒」,慢慢觀察科技進入現場後產生的反應,而且通常我會做出一些列表,檢視這工具是否
Thumbnail
2025/07/22
我遇到一群年紀平均50以上的學生,他們想要學習AI,而且我預設它們一開始不會去訂閱AI工具,因此我們用的全部都是"免費版"的生成式AI工具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的工具怎麼挑選出自己最適合的呢?這也是我在設計課程時最困擾的問題。因為這群資深學員本身資訊素養還在培養中,而且他們多數都是使用手機,所以介
Thumbnail
2025/07/22
我遇到一群年紀平均50以上的學生,他們想要學習AI,而且我預設它們一開始不會去訂閱AI工具,因此我們用的全部都是"免費版"的生成式AI工具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的工具怎麼挑選出自己最適合的呢?這也是我在設計課程時最困擾的問題。因為這群資深學員本身資訊素養還在培養中,而且他們多數都是使用手機,所以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去書店都買了什麼呢?你相信在書店可以買到好人生嗎? 這本「去書店買個好人生」透過八章節的安排,除了說明閱讀帶來的好處和能力之外,也分享如何挑選書籍、書籍的包裝和設計對閱讀吸引力的影響、如何與書做斷捨離⋯⋯等。而本篇文章則摘要作者書中的文句,並以個人的體悟和心得分享做回應。
Thumbnail
你去書店都買了什麼呢?你相信在書店可以買到好人生嗎? 這本「去書店買個好人生」透過八章節的安排,除了說明閱讀帶來的好處和能力之外,也分享如何挑選書籍、書籍的包裝和設計對閱讀吸引力的影響、如何與書做斷捨離⋯⋯等。而本篇文章則摘要作者書中的文句,並以個人的體悟和心得分享做回應。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回台北的時候,當然要去誠品逛一圈。 除了替兒子扛回許多可愛的童書,太太也選了幾本自己愛看的書。 雖然說這幾年我大多都是以電子書為主,但其實說真的,相比之下,我還是比較喜歡看紙本的書。
Thumbnail
回台北的時候,當然要去誠品逛一圈。 除了替兒子扛回許多可愛的童書,太太也選了幾本自己愛看的書。 雖然說這幾年我大多都是以電子書為主,但其實說真的,相比之下,我還是比較喜歡看紙本的書。
Thumbnail
整理家中書本後,回想所有書籍背後的閱讀記憶。從兒時初次接觸漫畫開始,到後來的小說、心理學、世界文學等閱讀經歷,除了回顧自己的閱讀歷程,並探討閱讀習慣與書籍類型的轉變,希望能喚起更多人對閱讀的熱愛。
Thumbnail
整理家中書本後,回想所有書籍背後的閱讀記憶。從兒時初次接觸漫畫開始,到後來的小說、心理學、世界文學等閱讀經歷,除了回顧自己的閱讀歷程,並探討閱讀習慣與書籍類型的轉變,希望能喚起更多人對閱讀的熱愛。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我留職停薪3年後,於110年準備回職復薪之際,有感於一直滑手機看社群媒體太過虛度光陰,想趁著通勤單趟近50分鐘的時間,能多閱讀書籍,藉此提升自我。但是,揹著一本書又太重、太不方便,所以動了購買閱讀器的念頭。
Thumbnail
我留職停薪3年後,於110年準備回職復薪之際,有感於一直滑手機看社群媒體太過虛度光陰,想趁著通勤單趟近50分鐘的時間,能多閱讀書籍,藉此提升自我。但是,揹著一本書又太重、太不方便,所以動了購買閱讀器的念頭。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電子閱讀器的選擇心得,包括了閱讀器購買動機和款式選擇,以及封閉系統和開放系統的比較。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對電子閱讀器的選擇心得,包括了閱讀器購買動機和款式選擇,以及封閉系統和開放系統的比較。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