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我到台北去分享生成式AI的相關素養議題。這次的場合比較特別,因為大部分參與者都已經在教學中使用過生成式AI工具。因此,我們不會深入討論生成式AI的技術細節,而是想一起思考使用生成式AI後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
生成式AI的普及速度相當快,根據趨勢基金會在某場研討會的調查,有將近八成的受訪者已經有使用經驗。這種快速普及的現象,使得我們在還沒充分了解生成式AI時,就已經大量使用它。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許多人開始發現了一些問題。然而,因為還沒有足夠系統性的研究來支持,這些問題並沒有得到充分解決。直到社會科學領域及教育現場開始提出各種相關疑問後,我們才慢慢意識到生成式AI素養的重要性。
經過我的研究與整理,發現很多資料其實可以形成一個系統性的教學架構,但過去的資訊融入經驗告訴我們:架構太複雜或太抽象,往往難以在教學現場實施。此外,許多現有的資料是來自國外,並不一定符合我們本地教學環境的需求。
What you need to know about UNESCO's new AI competency frameworks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
An MIT initiative to empower everyone to use AI responsibly, authentically, and with impact.
若要將生成式AI的素養教育融入我們的教學現場,至少要克服兩個問題:
- 我們缺乏專門的師資來講解生成式AI素養。
- 我們沒有足夠的課堂時間專門討論生成式AI這個議題。
因此,我們需要轉換思考方式,設計出簡單、實用且能立即融入現有教學流程的內容,讓學生、老師和家長都能感受到其實際效益。((文章後段提供大學資料連結與心智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