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一群年紀平均50以上的學生,他們想要學習AI,而且我預設他們一開始不會去訂閱AI工具,因此我們用的全部都是"免費版"的生成式AI工具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的工具怎麼挑選出自己最適合的呢?這也是我在設計課程時最困擾的問題。因為這群資深學員本身資訊素養還在培養中,而且他們多數都是使用手機,所以介面上跟網頁還有點不大一樣,加上各自的使用屬性差異更大,所以還蠻傷腦筋的。
後來我想,那就比照我的投資配置吧!分成核心與衛星。目前我使用的免費核心是felo.ai,因為我主要的工作任務在教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它有一些特性很適合學生使用,所以我就把它當作核心。至於訂閱版呢?我的核心是ChatGPT大部分的工作都透過它完成。
不過對於初學者來說,或許它的使用情境跟我不一樣,所以我得教它們挑選。我的規劃是,我會以我在FELO中使用的情境還有作法當作基礎,讓學員知道我是怎麼利用felo來完成我們今天的研習任務。接著再將這些做法拆解成功能,例如我們可以使用一般對話討論,但是有些免費的app還支援"深入研究",如果需要做更深入研究的人,那核心工具的選擇上就需要支援這項服務。
透過不斷釐清自己工作的過程,以及這份表格的協助,大家就可以去嘗試我推薦的這幾款應用,最後慢慢找出適合自己的核心工具,當然,有些用得少但是也會用到的功能,例如語音對談、視覺對話,就可以將它們當作衛星工具來應用或搭配思考。(文章後段提供電子檔與上課講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