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黃崇凱《反重力》:只要輕易遺忘了1970年代,就永遠夢不到台灣的未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964年,彭明敏、謝聰敏、魏廷朝因為臺灣自救宣言被捕;1969年,阿波羅十一號登月成功,電影《二○○一年太空漫遊》在臺上映;1970年,彭明敏逃亡,泰源監獄事件,日本大阪萬國博覽會,黃文雄和鄭自才在紐約刺殺蔣經國失敗,臺南美國新聞處爆炸案,保釣運動在美展開;1971年,臺北館前路美國商業銀行爆炸案,聯合國2758號決議,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1972年,美國尼克森總統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與日本斷交;1973年,臺大哲學系事件;1977年,桃園中壢事件;1979年,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高雄橋頭事件,美麗島事件;1980年,林義雄宅血案,美麗島大審。(節錄自本書附錄)

1970年代是形塑台灣政治面貌的關鍵時刻,在1971年退出聯合國之後,國際地位搖搖欲墜之下,內部的反抗運動前仆後繼,而台灣的未來在不同力量的激盪下,開始有了模模糊糊的輪廓。在現今的政治舞台上,民進黨和國民黨天差地遠的國家認同,遠在1970年代就已經成形;而中華民國台灣這個進不了聯合國的國家,有一半以上的國民現在還搞不清楚自己無法進入聯合國的原因,其實是國民黨在1971年的選擇所造成的局勢(請參照〈什麼!兩岸內戰是現在進行式!從美國反對台獨,來了解「維護台海現狀」的現狀到底是什麼?〉)。在這個社群網路的時代,同溫層只會越來越厚、不同意見很難抵達異溫層的情況下,這些在1970年代被提出的問題,直到2025年都還很難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然而這也是黃崇凱的《反重力》想要挑戰的課題。

細數《反重力》所牽涉到的1970年代台灣與世界大事,每個事件都可說是影響深遠的超級事件,以小說的型式來呈現這些事件,相較於硬邦邦的歷史著作,可以更有趣的去串連這些事件的來龍去脈。但是小說畢竟是虛構的,如何在史實與虛構中取得平衡,非常考驗小說家的功力,黃崇凱之前的作品《新寶島》就恰好犯了這個歷史小說的大忌,被我列入讀不下去的作品們,《新寶島》這本跳躍過度腦洞大開的作品,除了讓虛構蓋過了史實之外,後設小說的形式也是一大敗筆。但是小說家是會成長的,黃崇凱的《反重力》以精緻而節制的筆法,講了一個好故事。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501 字、10 則留言,僅發佈於J Premium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20.0K會員
304內容數
除了自創內容之外,也讓我們用J Premium來打群架吧!
2025/06/22
在1982年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已故哥倫比亞作家馬奎斯打破了「諾貝爾文學獎魔咒(歷代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通常都已江郎才盡、再也寫不出好作品)」,寫出了他繼《百年孤寂》之後的另一部代表作《愛在瘟疫蔓延時》。這部小說卸下了魔幻寫實的風格,改以寫實主義的筆法,敘述一段超過五十年的愛情
Thumbnail
2025/06/22
在1982年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已故哥倫比亞作家馬奎斯打破了「諾貝爾文學獎魔咒(歷代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通常都已江郎才盡、再也寫不出好作品)」,寫出了他繼《百年孤寂》之後的另一部代表作《愛在瘟疫蔓延時》。這部小說卸下了魔幻寫實的風格,改以寫實主義的筆法,敘述一段超過五十年的愛情
Thumbnail
2025/05/25
在二戰歐洲戰場的末期,希特勒領導的納粹政權展現了玉石俱焚的絕望,就算敗戰已成定局,他們仍然堅持要一直戰下去,最後希特勒和納粹的高層在地下掩體自殺,以絕望式的虛無主義來宣告德國的戰敗。然而,這樣厭世的虛無主義並不是在瀕臨戰敗才產生的,而是在納粹開始掌權的戰前就已經是德國的中心思想
Thumbnail
2025/05/25
在二戰歐洲戰場的末期,希特勒領導的納粹政權展現了玉石俱焚的絕望,就算敗戰已成定局,他們仍然堅持要一直戰下去,最後希特勒和納粹的高層在地下掩體自殺,以絕望式的虛無主義來宣告德國的戰敗。然而,這樣厭世的虛無主義並不是在瀕臨戰敗才產生的,而是在納粹開始掌權的戰前就已經是德國的中心思想
Thumbnail
2025/05/11
《臺灣漫遊錄》是個很好的示範,從一般人都喜愛的旅遊與美食出發後,居然可以走到那麼遠的深度探索,這樣老少咸宜兼具深度的書寫策略,值得我們效法。
Thumbnail
2025/05/11
《臺灣漫遊錄》是個很好的示範,從一般人都喜愛的旅遊與美食出發後,居然可以走到那麼遠的深度探索,這樣老少咸宜兼具深度的書寫策略,值得我們效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此次的漢光演習,首度演練去中心化的指揮管制,這其實暗示了,過去曾經隱晦討論過的「終戰指導」已經走入歷史,未來台灣不可能由中央政府一聲令下,選擇投降,而會奮戰到底。過去「終戰指導」會被考慮的原因,在於台灣社會常有一股天真的想法,認為如果打不過,只要投降就能立刻停戰,最少能保住目前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法廣的,貼在下面。。。 標題:六四35周年:民主臺灣應接力香港傳承六四精神? https://www.rfi.fr/tw/%E5%B0%88%E6%AC%84%E6%AA%A2%E7%B4%A2/%E8%A6%81%E8%81%9E%E5%88%86%E6%9E%90/2024
Thumbnail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法廣的,貼在下面。。。 標題:六四35周年:民主臺灣應接力香港傳承六四精神? https://www.rfi.fr/tw/%E5%B0%88%E6%AC%84%E6%AA%A2%E7%B4%A2/%E8%A6%81%E8%81%9E%E5%88%86%E6%9E%90/2024
Thumbnail
再次回到1970年代,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重要的階段,但在戒嚴、白色恐怖時期,「台灣文學」──就算當時不是所謂「台獨」,仍舊具備主體意識、台灣意識,如何才能夠被當局允許? 或許問另一個問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談台灣文學研究會自楊逵和鍾理和,以及日治時期開始?」
Thumbnail
再次回到1970年代,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重要的階段,但在戒嚴、白色恐怖時期,「台灣文學」──就算當時不是所謂「台獨」,仍舊具備主體意識、台灣意識,如何才能夠被當局允許? 或許問另一個問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談台灣文學研究會自楊逵和鍾理和,以及日治時期開始?」
Thumbnail
《解嚴後的台灣》 台灣經過了長達四十年的戒嚴時代,終於落幕結束了。解嚴後的夏天,隨著政治開放的熱潮,似乎更加的炎熱,空氣中也帶著令人緊繃的氣氛。 「打倒萬年國會!老賊滾蛋!」在台北鬧區的一條街上,擠滿了抗議的人潮。隨著鮮明反對旗幟,指揮車的前導,抗議的人群行列,拉長了好幾條街。交通當然也就堵塞,
Thumbnail
《解嚴後的台灣》 台灣經過了長達四十年的戒嚴時代,終於落幕結束了。解嚴後的夏天,隨著政治開放的熱潮,似乎更加的炎熱,空氣中也帶著令人緊繃的氣氛。 「打倒萬年國會!老賊滾蛋!」在台北鬧區的一條街上,擠滿了抗議的人潮。隨著鮮明反對旗幟,指揮車的前導,抗議的人群行列,拉長了好幾條街。交通當然也就堵塞,
Thumbnail
西元 1923 年民族自決的思潮,正影響著尚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你們是與蔣渭水一同進行「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成員,準備趁日本裕仁皇太子來台巡視時舉旗請願,但日本警察察覺了你們的意圖,因此實施了預防性羈押,將你們關入拘留所。 幸好,日本警察中也有支持民族自決理念的人,暗中為你們留下了一些逃出的線索
Thumbnail
西元 1923 年民族自決的思潮,正影響著尚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你們是與蔣渭水一同進行「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成員,準備趁日本裕仁皇太子來台巡視時舉旗請願,但日本警察察覺了你們的意圖,因此實施了預防性羈押,將你們關入拘留所。 幸好,日本警察中也有支持民族自決理念的人,暗中為你們留下了一些逃出的線索
Thumbnail
我真心愛台灣。 台灣的自由與民主是前人的努力,我們必須維持,後人若只懂享受,再經歷就難以挽回。
Thumbnail
我真心愛台灣。 台灣的自由與民主是前人的努力,我們必須維持,後人若只懂享受,再經歷就難以挽回。
Thumbnail
本書從歷史的縱軸,討論了從一九四五年至二零零零年臺灣獨立的運動歷史,其中包含了臺灣獨立的思考、戰後臺灣獨立運動、海外臺灣獨立運動、整合與轉型這些方式下去對「臺灣獨立」做出了精細的分析
Thumbnail
本書從歷史的縱軸,討論了從一九四五年至二零零零年臺灣獨立的運動歷史,其中包含了臺灣獨立的思考、戰後臺灣獨立運動、海外臺灣獨立運動、整合與轉型這些方式下去對「臺灣獨立」做出了精細的分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