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已經用了12年證明自己不喜歡會計,那為什麼不給自己一兩年,去證明可能適合別的東西?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那天下午,是他到新公司的第7天。

他走進我們的活動現場,坐下來沒多久就說自己其實沒那麼喜歡會計。

這句話,說得輕描淡寫,但背後是12年的時間——

從大學念會計,一路唸到會計研究所,接著進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再轉去系統顧問公司擔任系統導入的輔導。12年,說短不短,說長也夠讓人迷路。

他說:「我不知道這樣一路下來,是因為我真的願意選擇,還是我從來沒想過自己可以有別的選擇?」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之所以還在原地,是因為熱愛,還是只是因為沒離開?

上班第一天才知道,新公司給他的職位,是負責成本分析(CO)的系統模組導入。問題是,他過去熟的是財務(FI),對CO他說自己頂多只有兩三個月的經驗。

他焦慮地說:「我怕老闆對我有誤會,他應該以為我在CO這方面有三年的經驗,不然不會叫我做這個職位。」

我問他:「你有跟老闆說清楚嗎?」

他搖搖頭:「我不知道怎麼開口,怕讓他覺得我不行。」

有時候我們不是怕別人看清我們,而是我們自己太想讓別人看見那個“理想的自己”,於是就把現實的自己藏起來。但問題是——那個藏起來的你,一直都在掙扎。

他焦慮,也猶豫。他不知道該不該、又該怎麼讓老闆知道這件事。

公司慣例,會請新人進行一場「成功經驗分享」,他很糾結要講什麼?

他現在手上沒什麼拿得出手的CO案例,但過去做FI顧問時,倒是有一兩個解決得不錯的案子。他想講那個,但又怕老闆覺得:「你怎麼講的不是你現在的工作?」

我告訴他:「你講的不單單是一個經驗分享,而是你過去累積的能力要被定錨的時刻。」

別人會從你端出什麼菜,來決定你的能力的位置在哪。

所以,我建議他選一個真正有價值的FI案例來講,但要記得不是講流程,而是講洞察、講你介入後改變了什麼。這樣別人才知道,即使你現在不熟這塊,你也不是什麼都不會的人。

與其講一長串履歷式的經歷,我建議他用一個有結構、有轉折的故事來說給大家聽。

用這三個步驟說清楚:

1)問題是什麼? 你在什麼情境下進入了這個案子?

2)你怎麼做? 當時你是怎麼快速定位問題?用了哪些關鍵技巧與溝通方式?

3)最後產生了什麼改變? 客戶/團隊/成果因你而有了什麼具體提升?

後來,他接著問:「我想轉做業務,可以嗎?要具備什麼條件?」

我問:「你為什麼想轉做業務?」

他說了兩個理由——

「我想賺很多錢。」

「最近很多上課老師跟作家都在說,人生至少要當過一次業務。」

這答案聽起來合理,但都是「外部動機」。

我再追問:「在你過去職涯中,做什麼最有成就感?」

他說,有一次在做顧問的案子中,對方卡關,他用很短的時間就釐清問題、對症下藥,幫對方解決了問題。當對方露出鬆口氣的表情時,他心裡升起一股踏實的成就感。

我點點頭:「你知道嗎?這其實就是一種業務核心能力。高敏感+問題判讀力+溝通影響力,你有這些。」

但我也好奇:「那你之前在那家系統公司應該有轉業務的機會,為什麼沒有轉?」

他沉默了一下:「可能是…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吧。」

我聽懂了——

不是不能,而是「還不敢」。

不是不想,而是「還沒說服自己值得一試」。

我跟他說,如果你真的想轉做業務,有幾個核心能力要先準備好:

*你自我管理的能力夠不夠強?沒人會每天盯你,但業績每個月都要交。

*你是否足夠目標導向?出去拜訪不是去聊天,是要帶回什麼。

*你能承受多少拒絕?你能區分「對方拒絕產品」跟「對方否定你」嗎?

這三件事,不是業務的「門檻」,而是「基底」。如果這三件事你做得到,業務其實就是你的能力的一種延伸。

我請這位朋友回去好好地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

*你陪著會計12年,是熱愛,還是沒選擇?

*你想當業務,是為了挑戰還是想逃避?

*你真的想賺錢嗎?你知道真的要能賺到大錢的業務員,要付出什麼代價嗎?

*之前你沒轉業務,是沒有機會?還是你選擇了安全?

*如果今天什麼都不變,你願意另外再走12年嗎?

我沒有勸他轉職,但也不是要他原地踏步。

我只想提醒他 :

不要等到厭倦了,才想改變;

也不要改變了,還沒搞懂自己為什麼出發。

職場最難的修煉,從來都不是努力,而是選擇。

而你要不要開啟意識,去相信 : 你是可以做選擇的人,只要你願意接受那接下來可能的最壞的結果。如果能承受,何不讓自己試試看呢?趁年輕時轉換成本低,趕快去試試吧。

如果已經用了12年證明自己不喜歡會計,那為什麼不給自己一兩年,去證明自可能適合別的東西?

#盤點你的職場籌碼 #俠客斐恩 #三對三職涯聊癒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俠客斐恩。職場進化中
8會員
112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俠客斐恩, 一個 | #非典型HR, 斜槓 | #職涯教練 X 國際生涯諮詢師。 目前跟朋友在進行"三對三職涯聊癒室 | 2025百人職涯陪伴計畫"。 職場一直在轉變,所以我們也必須持續進化。 在這裡紀錄的,是我跟朋友們在工作職場上的故事,以及我感興趣的事。歡迎三不五時過來看看~
2025/07/27
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 人不壞、工作也不壞、主管其實還算OK,薪水每年也小小調漲一點—— 但某天突然醒來,看著鏡子裡那個自己,心裡浮現一句: 「我不是很喜歡現在的自己。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還能成為誰了。」 這是最近活動中遇到的一位朋友,讓我久久難以忘懷。 他的故事並不罕見,但卻真實得令人心
2025/07/27
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 人不壞、工作也不壞、主管其實還算OK,薪水每年也小小調漲一點—— 但某天突然醒來,看著鏡子裡那個自己,心裡浮現一句: 「我不是很喜歡現在的自己。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還能成為誰了。」 這是最近活動中遇到的一位朋友,讓我久久難以忘懷。 他的故事並不罕見,但卻真實得令人心
2025/07/24
今天晚上,和一位老朋友碰面,我內心是開心而興奮的。因為他即將帶著自己的畫作,參加一場國際藝術展。 這不是他第一次展出作品,早已舉辦過幾場個展,口碑相當不錯。這一次,他要把自己的畫作帶上國際舞台,讓更多人看見他的故事。如果能因此獲獎,他說,會更有底氣相信自己這條創作的路,走得值得。 所以,我們一起
Thumbnail
2025/07/24
今天晚上,和一位老朋友碰面,我內心是開心而興奮的。因為他即將帶著自己的畫作,參加一場國際藝術展。 這不是他第一次展出作品,早已舉辦過幾場個展,口碑相當不錯。這一次,他要把自己的畫作帶上國際舞台,讓更多人看見他的故事。如果能因此獲獎,他說,會更有底氣相信自己這條創作的路,走得值得。 所以,我們一起
Thumbnail
2025/07/23
昨晚參加迷你讀書會,碰到一個創業第五年的年輕朋友。他今年30歲,之前在廣告公司,一路從廣告創意、影片製作到IP設定,COVID期間那波素人轉IP的紅利讓他接了許多案子,幾年間公司已經有三位員工了: 一個企劃、一個攝影、一個後製,三位也都是年輕人(~更年輕)。 朋友本以為有了員工後就能輕鬆些,去做更
Thumbnail
2025/07/23
昨晚參加迷你讀書會,碰到一個創業第五年的年輕朋友。他今年30歲,之前在廣告公司,一路從廣告創意、影片製作到IP設定,COVID期間那波素人轉IP的紅利讓他接了許多案子,幾年間公司已經有三位員工了: 一個企劃、一個攝影、一個後製,三位也都是年輕人(~更年輕)。 朋友本以為有了員工後就能輕鬆些,去做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想到幾年前跟主管聊到什麼才算富足的話題,那時候我回答:「時間都是我的。」突然心一驚,不就是現在的狀態嗎?
Thumbnail
最近想到幾年前跟主管聊到什麼才算富足的話題,那時候我回答:「時間都是我的。」突然心一驚,不就是現在的狀態嗎?
Thumbnail
本來想著這週的《Brief a Week》暫停一次的,覺得沒什麼好寫的。但是下午滑串滑到這則,似乎在心裏勾動著什麼,便決定還是寫下來這些心中的悸動。 摘自《重啟人生》的這段話,二十年的時間,我是已經超過二十年,起始年要從哪算起呢?如果以記憶比較深刻的二〇〇〇年底還是二〇〇一年初來拉二十年,
Thumbnail
本來想著這週的《Brief a Week》暫停一次的,覺得沒什麼好寫的。但是下午滑串滑到這則,似乎在心裏勾動著什麼,便決定還是寫下來這些心中的悸動。 摘自《重啟人生》的這段話,二十年的時間,我是已經超過二十年,起始年要從哪算起呢?如果以記憶比較深刻的二〇〇〇年底還是二〇〇一年初來拉二十年,
Thumbnail
我心中默默數著這日子,還有大約2年左右,計劃才會開始,現階段我就只好告訴自己要悠著點,有了這樣的心境,在工作上,有一種但求無過不求故功的想法。 每過一些時日,我就在盤點及預計要交接的工作項目,我想就大致交接,細項理應由未來工作者自己去慢慢發現,而不是用著我的方式,畢竟人都是不一樣的。 現階段的我
Thumbnail
我心中默默數著這日子,還有大約2年左右,計劃才會開始,現階段我就只好告訴自己要悠著點,有了這樣的心境,在工作上,有一種但求無過不求故功的想法。 每過一些時日,我就在盤點及預計要交接的工作項目,我想就大致交接,細項理應由未來工作者自己去慢慢發現,而不是用著我的方式,畢竟人都是不一樣的。 現階段的我
Thumbnail
突然覺得沒有每天或是固定時間寫的東西好像不太算是日記(?)因為我想發什麼就發什麼,發文講的事通常都是有些時間的事了,之後就直接以數字代表第幾篇好了哈哈 最近剛結束一份工作,我想著應該利用這段還沒找到工作的時間盡量旅遊,因為有了工作後就不能這麼肆意妄為的想去哪就去哪了。
Thumbnail
突然覺得沒有每天或是固定時間寫的東西好像不太算是日記(?)因為我想發什麼就發什麼,發文講的事通常都是有些時間的事了,之後就直接以數字代表第幾篇好了哈哈 最近剛結束一份工作,我想著應該利用這段還沒找到工作的時間盡量旅遊,因為有了工作後就不能這麼肆意妄為的想去哪就去哪了。
Thumbnail
這是邁入整理的第幾天了? 沒有去數。 數了數之後,會不會日子越過越沮喪? 數了數之後,會不會跟入睡前數羊一樣,不知道斷在第幾隻。 數了數之後,會不會誰也都和我一樣厭煩,沒人催稿,卻老是掛在心上。 說是整理,好像是一而再的重複探險的過程, 假裝這些根本不是曾經經歷的一切,別人的人生? 晚飯後,會帶
Thumbnail
這是邁入整理的第幾天了? 沒有去數。 數了數之後,會不會日子越過越沮喪? 數了數之後,會不會跟入睡前數羊一樣,不知道斷在第幾隻。 數了數之後,會不會誰也都和我一樣厭煩,沒人催稿,卻老是掛在心上。 說是整理,好像是一而再的重複探險的過程, 假裝這些根本不是曾經經歷的一切,別人的人生? 晚飯後,會帶
Thumbnail
Hi 機緣巧合看見這裡的 all, 今天是我離職的第五天,不過實際上三月底就用特休的沒進辦公室了,所以心靈上可能算離職 1X 天了哈哈!但確實是到週一跟人事拿了離職單、把自己的座位清空和這幾天都沒進辦公室,才真的有種「啊我離職的實感」。
Thumbnail
Hi 機緣巧合看見這裡的 all, 今天是我離職的第五天,不過實際上三月底就用特休的沒進辦公室了,所以心靈上可能算離職 1X 天了哈哈!但確實是到週一跟人事拿了離職單、把自己的座位清空和這幾天都沒進辦公室,才真的有種「啊我離職的實感」。
Thumbnail
雖然抱著十二萬分的遺憾和不捨,該來的還是來了。
Thumbnail
雖然抱著十二萬分的遺憾和不捨,該來的還是來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