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
人不壞、工作也不壞、主管其實還算OK,薪水每年也小小調漲一點——
但某天突然醒來,看著鏡子裡那個自己,心裡浮現一句:「我不是很喜歡現在的自己。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還能成為誰了。」
這是最近活動中遇到的一位朋友,讓我久久難以忘懷。
他的故事並不罕見,但卻真實得令人心疼。
他從來都沒有「真的」選擇過他的人生。不是因為他不努力,而是因為人生的每一步,看似選擇,其實都是「剛好」發生。
大學念的是不錯的學校的經濟系,畢業後短暫待過貿易公司,但發現那樣的生活不適合自己。後來有個機會到了安親班當老師,因為安親班的課在晚上.,為了打發白天的時間,就在白天找個一家公司的工讀工作。後來因為跟安親班的理念不合,不想逼迫學生只追求成績數字,所以離開了,而這份原本是用來打發白天時間的工作,就這樣,一路做了18年。
從工讀生轉為正職,從A部門換到B部門,又換到C、D、E部門,雖然沒有升官,但每一次的轉換他都做得不錯,與同事關係良好,也總是有人欣賞他。
他說:
「我不是很討厭現在的工作,但我也說不上喜歡。」
「我不是沒有自信,只是我從來沒在工作上真正肯定過自己。」
「我好像⋯⋯從來沒有想過要追求工作上的成就感。」
「我不是很喜歡現在的自己。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還能成為誰了。」
當我問他:「你上一次在職場上肯定自己的時刻是什麼時候?」
他想了很久,最後說不出來。
我再問:「你覺得,肯定自己對你來說是什麼樣的感覺?」
他說:「應該是⋯⋯一種我終於相信,我是有價值的那一刻吧。」
——然後,沉默。
這沉默,比什麼都讓人心疼。
因為我知道,他不是沒能力。他是太久沒有遇見那個讓他相信自己會發光的時刻了。
有時候,我們不是沒有夢想,而是忘了問自己:
「我喜歡怎樣的自己?」
不是別人誇你的時候,不是做出績效的那一刻。
是那種,你心裡會對自己微笑的瞬間。
所以我問他:
「你什麼時候最喜歡你在職場上的自己?」
他想了很久,還是答不出來。
所以我說:那就從工作以外的地方,開始練習喜歡自己吧。
去參加活動、去學一點什麼、去做點讓自己開心的小事。
不為了職涯發展,不為了加薪,不為了成績單。
只是為了自己,為了那個你想肯定、但總是被忽略的你。
這不是逃避工作,而是在工作之外找到光亮,然後慢慢把那個亮光帶回工作中。
也許你會發現,自己開始做事更有勁了,心情好一點了,
效率提升了一點點、說話多了點自信。
甚至,某一天,你會想:「我好像也沒那麼糟耶。」
請給自己10分鐘,靜下來,好好問問自己:
- 寫下三個你曾經喜歡自己的時刻,不一定是在職場上。
- 那些時刻,也許你在幫助別人、也許你很專注地做一件事、也許你只是靜靜地完成一個目標。
- 找出共通點:是什麼讓你喜歡自己?是能力?情緒?價值感?自由?影響力?
- 思考:如果工作裡沒有這些,那我能不能在工作之外找到?
人生不是一開始就有劇本的。
但只要你願意開始問問題,願意給自己一點行動的空間,
哪怕只是一點點想要「更喜歡自己」的渴望,
你都已經開始在為自己寫一個新的劇本了。
不是完美的劇本,不是馬上翻身的劇情,
而是一個慢慢相信自己值得發光的故事。
就從今天,從一個你願意去「肯定自己」的時刻開始。
相信自己,你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