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賓諾莎時代大事記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17世紀荷蘭乃至歐洲,哲學與宗教之間的拉鋸、言論與思想自由的發展,可以透過斯賓諾莎與幾位哲學家的生命軌跡看見。

1628年,笛卡兒移居荷蘭

1632年,斯賓諾莎出生於阿姆斯特丹。洛克出生

1637年,笛卡兒出版《談談方法》。荷蘭鬱金香狂熱泡沫化。

1641年,笛卡兒出版《第一哲學沉思錄》

1642年,霍布斯出版《論公民》。伽利略去世。牛頓出生

1644年,笛卡兒出版《哲學原理》。彌爾頓《論出版自由》

1646年,萊布尼茲出生

1648年,三十年宗教戰爭結束

1649年,笛卡兒完成《靈魂的激情》

1650年,笛卡兒去世

1651年,斯賓諾莎(19歲)轉向哲學研究。霍布斯出版《利維坦》。英荷戰爭爆發。

1656年,斯賓諾莎(23歲)被指控為異端,並被驅逐出阿姆斯特丹葡萄牙裔猶太教會。猶太教會的譴責令在20-21世紀被提出重估,不過仍未被撤銷。

1659年,斯賓諾莎完成《關於上帝、人類和幸福的短篇論文》未發表,19世紀初被發現

1660年,約翰德拉考特《國家》

1661年,斯賓諾莎離開阿姆斯特丹,搬到萊頓郊外的萊茵斯堡,以打磨鏡片維生

1662年,斯賓諾莎完成《知性改進論》。彼得德拉考特《論荷蘭利益》

1663年,斯賓諾莎搬到海牙附近,唯一以本名出版《笛卡兒哲學原理》。笛卡兒著作在羅馬與巴黎被禁

1670年,斯賓諾莎匿名出版《神學政治論》,立即受到喀爾文教會譴責

1674年,在威廉三世主導下,《神學政治論》與《利維坦》在荷蘭遭禁

1675年,斯賓諾莎完成《倫理學》。萊布尼茲到海牙拜訪斯賓諾莎

1677年,斯賓諾莎去世,在阿姆斯特丹的朋友結集出版其遺作

1678年,荷蘭當局正式禁止斯賓諾莎哲學。《神學政治論》翻譯成法文

1679年,霍布斯去世

1683年,洛克逃亡至荷蘭,開始整理著作

1689年,《神學政治論》翻譯成英文。洛克《論寬容》、《政府論》出版

1690年,洛克出版《人類理解論》

(註:荷蘭阿姆斯特丹是當時歐洲思想最自由的地方,可參考《自由之城》這本書,述及荷蘭當時複雜的政治背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只有持續不斷的貝葉斯閱讀
0會員
3內容數
置放閱讀、思維、想像的雜物間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義大利隨想曲」之文藝
Thumbnail
「義大利隨想曲」之文藝
Thumbnail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id=IDMNEQAAQBAJ 佩佩在2020年就想寫信問梭羅 佩佩在2020年,就想寫信問梭羅大師一些關於他著作中所提到的思想、哲學。經過十九世紀到現在的二十一世紀時間的變革,有許多的思想,在梭羅當時的
Thumbnail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id=IDMNEQAAQBAJ 佩佩在2020年就想寫信問梭羅 佩佩在2020年,就想寫信問梭羅大師一些關於他著作中所提到的思想、哲學。經過十九世紀到現在的二十一世紀時間的變革,有許多的思想,在梭羅當時的
Thumbnail
《蘇菲的世界》是寫給青年的哲學歷史課,訴說從古至今的人類思想,以歷史為經,哲思為緯,穿梭於兩個世界觀,交會出跌宕的劇情與深刻的哲思。
Thumbnail
《蘇菲的世界》是寫給青年的哲學歷史課,訴說從古至今的人類思想,以歷史為經,哲思為緯,穿梭於兩個世界觀,交會出跌宕的劇情與深刻的哲思。
Thumbnail
三、19世紀迄今的知識型:存在(有機結構)   直到18世紀末,生命出現了(之前僅有生物),大寫的歷史從19世紀起限定了經驗的誕生地;大寫的歷史是所有在經驗中賦予我們的一切的存在方式。   18世紀末,觀念學(德斯蒂)與批判哲學(康德)共存,在兩種彼此外在但同時的思想形式中劃分了
Thumbnail
三、19世紀迄今的知識型:存在(有機結構)   直到18世紀末,生命出現了(之前僅有生物),大寫的歷史從19世紀起限定了經驗的誕生地;大寫的歷史是所有在經驗中賦予我們的一切的存在方式。   18世紀末,觀念學(德斯蒂)與批判哲學(康德)共存,在兩種彼此外在但同時的思想形式中劃分了
Thumbnail
  聽說哲學史有兩種教法,一種是從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Thales)教起,按時間序(先蘇哲學、蘇柏亞、中世紀哲學、現代哲學)一路講下來;另一種則是從現代哲學之父笛卡兒(Descartes)講起,而我有幸第一次接觸哲學史便是從笛卡兒談起。為什麼是從笛卡兒談起?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只是聽著老師說笛
Thumbnail
  聽說哲學史有兩種教法,一種是從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Thales)教起,按時間序(先蘇哲學、蘇柏亞、中世紀哲學、現代哲學)一路講下來;另一種則是從現代哲學之父笛卡兒(Descartes)講起,而我有幸第一次接觸哲學史便是從笛卡兒談起。為什麼是從笛卡兒談起?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只是聽著老師說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