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鄉在怡保,一個風土人情純樸、多元文化融合的小城鎮。在數年前,我家對面住進了一戶四婆孫家庭,也從那天起,給我們這條巷子帶來了家無寧日的喧鬧、吵架聲。
某一天,這位婆婆似乎想要到某個較遠的地方,便問附近鄰居能否開車載她一程,鄰居們都紛紛拒絕了。也許是婆婆問得太臨時,大家一大早都有自己的行程。但我能感覺到,鄰居們更多是無法打從心底去欣賞這戶人家平日的所作所為,更別說對他們伸出援手了。
那一刻,迴盪在我腦海中的聲音說著「自己的命好不好,其實往往跟自己的所作所為有關」。

我所欣賞的其中一位人物,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 (Margaret Thatcher) ,有著「鐵娘子」的稱號。
柴契爾夫人曾說過「思想會化成語言,語言會化成行動, 行動會變成習慣,習慣會變成個性, 而個性會決定命運」。
的確,什麼佔據著我們的腦袋,就會成為我們觀看這世界的濾鏡,以及解讀他人的言行舉止的方式。這些想法、濾鏡、解讀模式,組合起來就成為了每個人的特質,成為了我們的性格,也造就了我們的「命運」。
為什麼賈伯斯 (Steve Jobs) 會說「越努力越幸運」?因為越深刻明白努力的重要性的人,老早就做好經歷失敗與磨練的準備,放棄並不在他們的字典裡。越是懂得如何努力的人,越能夠察覺身邊潛藏著的機會、把握機會,這就是所謂的「幸運」。
弘一大師給世人留下了許多語錄,其中一句是「在意什麼就會被什麼困擾」。換句話說,我們越是專注什麼,什麼就會佔據我們生活的一大片。因此,選對事物去「專注」成為了「創造命運」的路上,一件很重要的事!
我們希望自己的人生中多充滿什麼?我們希望自己在大部分的時間裡,經歷什麼樣的感受?釐清這些事情,就能明白,我們更該專注哪些事。

我是個工作狂,但只限於我熱衷的事物上。其餘的事,我可說是擺爛、放任不管 (這也是為什麼我的書桌永遠都不會太整齊的原因,因為「整齊」並不存在於我想要的人生裡)。當我意識到我只想為自己熱衷的事而埋頭苦幹時,我也明白了自己不適合從事死板、跟我價值觀不符的工作。因此,在往後的人生中,我將盡量避免讓自己從事這方面的作業,這除了省下時間,同時也減少了讓我感覺不快樂的事發生。
是的,足夠了解自己,就能更多地掌控自己的快樂與否、幸福與否。當然,這些都只限於自己所能掌控的範圍,其餘無法掌控的,比如意外、他人的言語等,我們想再多也於事無補,唯有調整自己看事情的濾鏡,以及解讀方式。
我很感謝我生命中的貴人兼導師,他讓我知道在搞懂自己的同時,時刻抱持開放的心態,才更能讓自己受益。開放的心態不僅僅是尊重彼此的不同,更多的是去倒空自己,騰出空位來嘗試明白對方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心理治療師阿德勒曾說「人的煩惱,都源自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不外乎親子、伴侶、兄弟、朋友、同事等。而構成人際問題的根源,往往是彼此都戴著自己的濾鏡去解讀對方的一切。
所謂「開放的心態」指的是,在溝通的時候,放下「自己」,去真正地聆聽對方的言語、注視對方的表情行為、看透對方的背後意思。因為他人總是能夠看到當局者中的我們,他人的提醒、意見,說不定真的對我們的人生有所幫助。貴人處處有,好運處處在,我們把握到了嗎?
祝大家對自己有更多的認識、人際關係更和諧友好!
如果你也對這些議題感興趣,歡迎追蹤我,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活得更自在、更貼近真實的自己。
攥寫:Bernice Chai|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