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這邊是科技碎碎念,資訊 x AI時代下,我們將從海量的全球新聞與新知中,透過生成式 AI 彙整出精華懶人包,聚焦全球科技關鍵話題,讓您輕鬆透過閱讀或聆聽掌握趨勢變革。
快速重點摘要
- 蘋果(Apple)預計在 2025 年秋季推出 iOS 26 等作業系統,並啟動了公開測試版計畫,同時也將針對未知寄件者的簡訊訊息預設啟用自動分類功能,引起了美國共和黨選舉團體的擔憂,認為這會影響募款與選民動員工作。
- iOS 26 帶來了「液態玻璃」(Liquid Glass)設計語言與 AppleCare One 訂閱服務。
- 簡訊新功能會將來自非聯絡人且未曾回覆過的訊息移至「未知寄件者」收件匣,不發出通知,可能影響募款收益達 5 億美元以上。
- 人工智慧(AI)領域競爭激烈,各公司積極發布新產品、尋求資金,並面臨運算資源限制與偏見問題。
- Anthropic 為其 Claude Code 推出新的每週使用量限制,以應對資源約束及不當使用行為。
- Meta 積極擴展其人工智慧實驗室,並聘請了 ChatGPT 聯合創作者 Shangia Xiao 擔任首席科學家。
- 三星(Samsung)與特斯拉(Tesla)簽署了價值 165 億美元的晶片製造協議,將為特斯拉生產其新一代的 AI6 晶片。
(Image credit: gemini 生成設計)- 研究顯示,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在薪資談判建議中存在偏見,可能建議女性和少數族裔較低的薪資。
- 英國新實施的《線上安全法》導致多數網站需要進行年齡驗證,引發廣泛使用者轉向虛擬私人網路(VPN)以規避限制。
- 此法案要求網路服務業者對可能包含爭議內容的網站實施「高效能」年齡驗證,否則將面臨高額罰款。
- 使用者們為了避免提供個人敏感資訊或規避內容限制,促使英國地區的 VPN 服務註冊量暴增超過 1,800%。
- Google 擴大其服務中的人工智慧整合,包括 Chrome 瀏覽器中的商店評論摘要,但其地震警報系統在 2023 年土耳其地震中卻未能有效運作,暴露出技術侷限性。
- Google Chrome 瀏覽器在美國推出了由人工智慧生成商店評論摘要的功能,旨在提升購物體驗與安全性。
- 儘管 2023 年土耳其地震時約有 70% 的土耳其手機使用 Android 系統,Google 的 Android 地震警報功能卻只發送了 469 次「立即行動」警報,未達到預期警示超過千萬使用者的效果。
人工智慧領域的最新進展與挑戰
- Anthropic 的營運調整與資金需求
- Anthropic 於 2025 年 7 月 28 日宣布,將於 8 月 28 日起對其人工智慧編碼工具 Claude Code 的專業版及進階版訂閱使用者實施新的每週使用量限制。
- 此舉旨在抑制少數使用者 24 小時不間斷運行 Claude Code 的行為,並阻止部分使用者共享帳戶或轉售服務,同時應對公司在運算資源上的限制。
- Anthropic 表示,這些新限制預計只會影響不到 5% 的訂閱者,大多數專業版使用者每週可預期獲得 40 至 80 小時的 Sonnet 4 模型使用時間。
- 公司承諾未來將透過其他選項支援長時間的應用場景,但目前這些限制是為了短期內維持廣泛服務的可靠性。
- Anthropic 的狀態頁面顯示,Claude Code 在過去一個月內經歷了至少七次部分或主要服務中斷,這可能與部分高用量使用者持續運行此工具相關。
- 該公司正尋求高達 30 億至 50 億美元的融資,有望使其估值翻倍至 1,500 億美元左右,以應對與 OpenAI 等競爭對手在資金上的激烈角力。
- 人工智慧模型供應商普遍面臨運算資源受限的問題,各家公司正競相建立新的人工智慧資料中心,以滿足訓練和提供人工智慧模型所產生的大量需求。
- Google 在瀏覽器與服務中的人工智慧應用
- Google Chrome 於 2025 年 7 月 28 日推出了一項由人工智慧驅動的商店摘要功能,適用於美國購物者。
- 該功能透過點擊瀏覽器網址列左側的圖示即可啟用,會顯示商店在產品品質、購物體驗、定價、客戶服務及退貨方面的聲譽摘要。
- 這些摘要是根據 Bazaarvoice、Trustpilot 等合作夥伴的評論所生成,旨在提供更安全高效的購物體驗,並協助 Google 與亞馬遜(Amazon)等零售巨頭在人工智慧功能方面競爭。
- 此功能目前僅支援桌面版 Chrome 瀏覽器且為英文介面。
- 然而,Google 的 Android 地震警報系統在 2023 年土耳其地震中表現不佳。
- Google 承認其系統在這次 7.8 級強震中,僅發送了 469 次最高級別的「立即行動」警報,而理論上應能向地震中心 98 英里範圍內的約 1,000 萬人發出警報。
- 當時有超過 55,000 人在地震中喪生,且大多數人都在凌晨地震發生時處於睡眠狀態,這凸顯了警報未有效觸達的重要性。
- Google 將此歸因於其「偵測演算法的限制」,改進後的模擬演算法顯示系統本可生成 1,000 萬次「立即行動」警報。
- 微軟(Microsoft)Edge 瀏覽器的「Copilot 模式」
- 微軟於 2025 年 7 月 28 日在其 Edge 瀏覽器中推出了名為「Copilot 模式」的新功能,允許使用者在瀏覽網頁時獲得人工智慧的協助。
- 該模式旨在讓人工智慧成為一個助手,能夠理解使用者的研究內容、預測其需求並代為執行操作。
- 例如,使用者可以詢問人工智慧伴侶如何將食譜改為素食版本,或直接要求其呈現食譜,跳過冗長的介紹文字。
- Copilot 還能處理預約、建立購物清單和起草內容等任務,並在獲得使用者許可的情況下檢視所有開啟的分頁,以作為研究伴侶提供協助。
- 雖然這項功能提供了便利性,但微軟強調 Copilot 僅在使用者選擇允許的情況下才能存取瀏覽內容,並且會透過視覺提示清晰告知使用者,以應對可能的隱私疑慮。
- Meta 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戰略部署
- Meta 積極擴展其人工智慧超級智慧實驗室(MSL),並聘請了多位頂尖研究人員。
- Meta 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宣布,前 OpenAI 研究員、ChatGPT 聯合創作者 Shangia Xiao 將擔任該實驗室的首席科學家。
- 此舉被視為 Meta 人工智慧領導團隊的補強,特別是針對其先鋒人工智慧模型的研究,因為 Meta 目前尚未提供與 OpenAI 01 模型競爭的產品。
- 該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預計在 2026 年之前,可使用 Meta 位於俄亥俄州(Ohio)的 1 吉瓦雲端運算叢集「Prometheus」,該叢集足以為超過 75 萬戶家庭供電,將有助於進行大規模的人工智慧模型訓練。
- 人工智慧中的偏見問題
- 一項新研究指出,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在提供薪資談判建議時存在顯著的社會偏見。
- 研究發現,即使工作職位、資歷和提問內容完全相同,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仍會普遍向女性、部分少數族裔以及自稱難民的人建議較低的薪資。
- 例如,ChatGPT 的 o3 模型建議一位虛構的男性醫療專家在丹佛(Denver)尋求 40 萬美元的年薪,但對身份設定為女性的相同資歷者則建議 28 萬美元,存在 12 萬美元的性別差異。
-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偏見來自於人工智慧模型訓練資料中包含的人類社會偏見,即使是「外籍人士」等詞彙也可能引發對成功的聯想,而「移民」或「難民」則可能導致人工智慧建議較低的薪資。
- 這項發現提醒使用者,在使用人工智慧尋求工作建議時應保持批判性思維,並可透過匿名化或使用「中立」身份進行多次查詢,以驗證結果是否公平。
科技公司與市場動態
- 特斯拉(Tesla)與晶片供應鏈的合作
- 特斯拉於 2025 年 7 月 28 日與三星(Samsung)簽署了一份價值 165 億美元的協議,由三星為其生產下一代人工智慧晶片 AI6(又稱 Hardware 6)。
- 這項交易對三星的晶片代工業務來說是個重要提振,該業務此前在吸引和留住主要客戶方面遇到困難。
- AI6 晶片是特斯拉對於整合式晶片設計的關鍵押注,旨在為其「全自動輔助駕駛」(Full Self-Driving, Supervised)系統、Optimus 人形機器人以及高效能人工智慧資料中心提供運算動力。
- 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表示,實際產量可能遠超 165 億美元,並且三星已同意讓特斯拉協助提升製造效率。
- 除了三星,特斯拉也正與台積電(TSMC)合作生產 AI5 晶片,該晶片設計剛完成,將先在台灣(Taiwan)的工廠製造,隨後轉移至其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的廠房生產。
- EssilorLuxottica 的營收表現與智慧眼鏡策略

(Image credit: gemini 生成設計)
- 全球最大的眼鏡製造商 EssilorLuxottica SA 在 2025 年第 2 季的營收表現超出預期,儘管其利潤受到關稅和智慧眼鏡投資的影響。
- 該公司在此期間的營收以固定匯率計算增長了 7.3%,達到 71.8 億歐元(約 83.6 億美元),高於分析師預計的 5.9% 增長。
- EssilorLuxottica 在智慧眼鏡領域加速發展,推出了支援聽力輔助的 Nuance Audio 系列,並發布了 Oakley Meta 運動型智慧眼鏡,使得 Ray-Ban Meta 的銷量在 2025 年上半年增長了三倍以上。
- 臉書母公司 Meta Platforms Inc. 也對 EssilorLuxottica 進行了投資,收購了其近 3% 的股份,顯示 Meta 在智慧眼鏡領域的深度投入。
- PayPal 的加密貨幣支付擴展

(Image credit: gemini 生成設計)
- PayPal 宣布將推出新的「使用加密貨幣支付」(Pay with Crypto)功能,預計在未來幾週內向美國商家推出試點計畫,並於 2025 年稍晚全面開放。
- 這項功能將允許商家接受超過 100 種不同的加密貨幣作為支付方式,包括比特幣(Bitcoin)、以太幣(Ether)、泰達幣(USDT),甚至迷因幣(memecoin),如「川普迷因幣」(Trump memecoin)和狗狗幣(DOGE)。
- 當消費者使用加密貨幣支付時,資金將自動轉換為法幣或 PayPal 的 PYUSD 穩定幣存入商家帳戶。
- 與傳統信用卡交易費用相比,「使用加密貨幣支付」的交易手續費最初僅為每筆 0.99%,一年後升至 1.5%,且交易可即時結算,有助於降低小商家成本。
- PayPal 的此舉旨在讓加密貨幣支付主流化,解決加密貨幣長期以來在實際消費應用方面的痛點,並為全球 6.5 億加密貨幣使用者提供更便捷的支付選擇。
- 美國對中國科技出口管制的新動向
- 有消息指出,美國政府正在凍結對中國的科技出口限制,以避免干擾貿易談判,並幫助總統川普(Trump)在 2025 年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晤。
- 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在近幾個月被告知要避免對中國採取強硬措施。
- 儘管此前川普政府曾考慮阻止輝達(Nvidia)的 H20 晶片出口到中國,但在輝達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的直接遊說下,川普改變了主意。
- 然而,部分安全專家和前官員對此表示擔憂,認為 H20 晶片在執行人工智慧功能方面性能優越,將會增強中國的人工智慧能力,並可能應用於自主武器系統和情報監控平台,危及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經濟和軍事優勢。
隱私、安全與社會影響
- 蘋果(Apple)iOS 26 的簡訊過濾功能引發爭議
- 蘋果 iOS 26 的「未知寄件者」訊息過濾功能,將自動把來自非儲存聯絡人且未曾回覆過的簡訊歸類到一個獨立的收件匣,且不會發出通知。
- 美國共和黨全國參議院委員會(NRSC)對此表示擔憂,聲稱此功能將導致其募款收入損失超過 2,500 萬美元,並影響其動員選民的能力,因為 70% 的小額捐款來自簡訊,且 iPhone 佔美國行動裝置的 60%。
- NRSC 認為,儘管他們已遵守嚴格的規範並透過 Campaign Verify 等平台驗證了發送者身份,蘋果仍無視這些標準,而電信業者則會尊重。
- 評論指出,此功能並非針對垃圾郵件,而是針對「未知寄件者」,對使用者來說,這項改變有助於減少不必要的通知,並將這類訊息歸類整理。
- 此爭議反映出科技平台在使用者體驗與政治活動訊息傳遞權利之間的衝突,對於高度依賴簡訊進行宣傳的團體產生了顯著影響。
- 英國《線上安全法》的影響與爭議
- 英國於 2025 年 7 月 25 日起實施新的《線上安全法》,要求網路服務業者對可能包含色情、自殘或欺凌等「優先內容」的網站採取「高效能」的年齡驗證措施。
- 許多大型社群媒體平台已開始要求英國使用者進行年齡驗證,方式包括上傳銀行卡資訊、政府身分證明文件影像或進行臉部掃描。
- 然而,這些系統已發現漏洞,例如 Reddit 和 Discord 使用的驗證軟體可透過《死亡擱淺》(Death Stranding)的遊戲拍照模式輕易繞過。
- 此法案導致許多小型論壇和網站因不具備資源支援第三方驗證系統或不願承擔高額罰款,選擇在英國地區實施地域封鎖,使得部分使用者無法存取與一般興趣相關的無害內容,例如電動車論壇或珠寶設計網站。
- 維基百科(Wikipedia)也表達了對此法案的擔憂,因可能要求驗證成年貢獻者身份,這可能讓志願者面臨資料洩露、跟蹤甚至專制政權的監禁風險。
- 此法案推出後,VPN 在英國的需求激增,Proton VPN 的每日註冊量增長超過 1,800%,顯示使用者對隱私權的擔憂以及規避限制的需求。
- 交友應用程式 Tea 的資料洩露事件
- 一款針對女性的交友安全應用程式 Tea,在 2025 年 7 月 28 日被爆出資料洩露事件。
- 該應用程式允許使用者匿名評價當地男性,標記「紅旗」或「綠旗」,並分享約會經驗或證明對方為朋友。
- Tea 方面表示,駭客入侵了一個兩年多前的資料庫,洩露了 72,000 張圖片,其中包括 13,000 張驗證照片和政府身份證件照片。
- 此次事件發生後,儘管 Tea 在社群媒體上表示新註冊使用者已超過 200 萬,但許多使用者開始對資料隱私表示擔憂。
- 此事件凸顯了使用者資料安全的脆弱性,尤其是在涉及敏感個人資訊的平台,並引發了男性對該平台可能造成不實指控或網路霸凌的擔憂,甚至出現了報復性創建男性專用版本應用程式的嘗試。
新技術與創新應用
- 機器人採摘技術的突破
- 阿肯色大學(University of Arkansas)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軟性機器人夾持器,用於採摘黑莓,預計在某些方面能比人手更有效率。
- 這款機器人夾持器擁有三根由柔軟材料製成的「手指」,靈感來自鬱金香的開合方式,當「肌腱」(吉他弦)被拉動時,手指會縮回。
- 每個指尖都配有力量感測器,確保在不損壞黑莓的情況下將其摘下,以避免採摘時的損壞或採摘後變紅的「紅色小果核逆轉」現象。
- 研究團隊透過測量有經驗的黑莓採摘者在採摘時施加的力量來確定機器人所需的力量。
- 儘管這項技術在部署於農場前仍需開發電腦視覺和定位技術,但研究人員認為,針對特定任務設計的機器手可以比人手更具一致性。
- 這項技術不僅能用於採摘黑莓,還能應用於覆盆子等其他軟性水果,甚至可能幫助因受傷或年齡增長而行動不便的人士,顯示了其在農業自動化和輔助技術方面的潛力。
資料來源
- Mon. 07/28 – Tea Has Been Spilt
- Ray-Ban Maker EssilorLuxottica Sales Top Estimates
- Robot Hand Could Harvest Blackberries Better Than Humans
- Republican Election Group Is Attempting to Organize Against Text Message Filtering in iOS 26
- Salary advice from AI low-balls women and minorities: report
- Tesla signs $16.5B deal with Samsung to make AI chips
- PayPal will let merchants accept 100+ new cryptocurrencies, including DOGE and Trump memecoin
- The UK is slogging through an online age-gate apocalypse
- Google earthquake detector failed to alert millions in 2023 Turkey earthquake
- Apple beta season is here
- Google Chrome adds AI-powered store summaries to help US shoppers
- Microsoft Edge is now an AI browser with launch of ‘Copilot Mode’
- Anthropic unveils new rate limits to curb Claude Code power users
聽完碎碎念後,記得按讚、收藏、分享喔~, 科技碎碎念將繼續為您追蹤最新時事,讓您通勤時、空閒時一樣能持續了解最新關鍵話題,下次見!
請注意,內容由 AI 產生,目前仍處於培訓階段,可能存在邏輯偏差或資訊誤差,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謬誤請以原文資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