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腦中閃過的點子,看似雜亂無章,
但如果你開始做研究、寫論文,就會發現──
能不能系統地管理這些想法,決定你能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知識生產者。▋問題一:想法太多,沒有出口
腦中靈光一閃的點子,三分鐘後就被下一個代辦事項吞沒。
日子一久,你會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想過、又什麼都沒留下。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建立一個簡單、快速的想法收納系統。
用手機備忘錄、紙筆、Obsidian 都行,關鍵是「想法出現那一刻就收進來」。
▋問題二:沒有連結,無法發展
單點的想法再多,也只是火花。
能發展成論文、企劃或研究提案的,是一群互相連結的想法。
解法是,養成「每天花 10 分鐘幫想法互相串連」的習慣,
從不同時間、不同情境下的想法裡,找出共通主題或對比關係。
▋問題三:缺乏反覆提煉的機制
今天的想法,明天看就覺得幼稚。這是好事。
表示你正在成長,也表示──這個想法值得被提煉成更成熟的版本。
設定每週一次的「想法回顧時間」,去重讀過去的卡片或筆記,
並嘗試重寫它、合併它、或拆解它。這才是知識進步的方式。
—
想法不是靠靈感出現,而是靠系統留住、連結與提煉。
學會想法管理,是從學生變研究者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