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就是把看似無關的點連起來。」——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
完成了自我領導力的三支柱,我們需要的是燃料:創造力。許多人把創意視為靈光乍現,但研究顯示,創造力更像一座「複利引擎」——輸入越多元、思考工具越精準,產出的點子就越豐厚。以下分享三種跨界輸入,以及三款思考工具,讓你的創新能量持續沸騰。
一、跨界輸入:打開新素材庫
- 異業閱讀:為工程師加入詩集、為設計師閱讀經濟史。當大腦接收陌生語彙,神經網絡會尋找連結,激活嶄新組合。
- 文化體驗:嘗試不同國家的飲食、音樂或節慶。文化衝擊可翻轉固有框架,觸發「如果⋯⋯那會怎樣?」的思考。
- 技能跨訓:學習一項與主職無關的小技能(如陶藝、街舞或程式設計),把動手的體感和抽象問題對接,提升多模態聯想。
- SCAMPER(替換、結合、調整、改變用途、放大縮小、移除、重新排列)
- 針對現有方案列出七個動詞,逐項發散。「如果把功能縮小一半?加上全新材料?」如此即可快速產生大量變體。
- 六頂思考帽(愛德華・德・波諾)
- 白帽事實、紅帽情感、黑帽風險、黃帽利益、綠帽創意、藍帽流程。每頂帽子限時 3 分鐘輪流發言,避免單一觀點主導。
- 隨機詞觸發
- 打開字典或線上隨機詞生成器,抽一個詞,強迫與當前課題連結。例如「海龜」+「行銷策略」→ 想像慢速而堅韌的品牌節奏或可重複使用的包裝。
三、將創意融入自我領導循環
- 覺察願景:定期盤點「我想解決的核心問題」;將跨界輸入對映到願景,自問「這個新素材能填哪塊拼圖?」
- 規劃執行:把思考工具排入日程,例如每週一早晨 10 分鐘 SCAMPER,週三午休隨機詞練習,確保創新變常態。
- 彈性學習:反思哪些工具最適合你的思考節奏,保留高效方法,淘汰阻力大的流程,並在下一輪輸入中補位。
跨界輸入擴張素材庫,思考工具提供加工機制;當兩者持續循環,創造力便成自我領導的長效燃料,推動願景落地並不斷升級。
創意從來不是天外隕石,而是你主動跨出舒適圈、用結構化工具反覆打磨的成果。今天就替自己的日程插入一段「異業漫步」或「SCAMPER 快想」,讓新刺激撞擊舊經驗,點燃下一波行動動能。願你在不斷嘗試與連結中,為自我領導架設持續創新的底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