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喜歡「帶著答案」找解答?
你不是在尋找真相,只是在尋求認同。
你有沒有發現,當你問問題時,你心裡其實早有答案?
你說你在思考,其實只是想找一個說法,來證明你早就對了。
不是你不想知道真相,
是因為真正的真相,常常比你能承受的還要難聽。
—
你問的不是問題,是期待被確認
人不是在找解答,
人是在找可以證明自己沒錯的理由。
你說:「我是不是該離職?」
但你只想聽到:「對,你撐太久了,現在走很正常。」
你說:「我是不是該放棄那段關係?」
但你其實早就想離開,只是需要有人告訴你「這樣不算壞人」。
你說你在做決定,
但其實,你只是希望有人替你蓋章。
—
為什麼我們需要被「認同」?因為懷疑自己太痛了
一旦承認自己錯了,就得推翻過去的一切努力。
那代表你可能白忍了、白堅持了、白走了一段路。
你寧願讓解釋繞一點,邏輯彎一點,
也不願意面對那個可能的真相: 「也許我相信錯了、選錯了、堅持錯了。」
這不叫自欺,這是自我保護。
因為人要活下去,不一定需要正確,
但一定需要一點「我不是白費的」信念。
—
演算法懂你,所以它給的不是答案,而是你想要的版本
你在 Google 搜尋「現在是不是該進場買股票」,
它會給你:「長期投資正是最佳時機」、「科技股迎來拐點」。
你在 YouTube 查「分手是不是一種解脫」,
它會跳出:「放過自己才是真正的成長」、「離開錯的人才能遇見對的」。
你以為你在獲得資訊,
但其實你只是被演算法餵食你最想看的結論。
不是因為它想洗腦你,
而是因為你會點那些「說得比較像你原本想的」的影片, 所以它幫你篩選掉那些可能讓你不舒服的觀點。
—
這不代表你笨,只代表你在尋求確定感
在一個什麼都不確定的時代,
人最渴望的東西,不是答案,是「確定感」。
即使這個確定是錯的,
也比什麼都不敢相信、什麼都要重新思考來得輕鬆。
你寧願相信一個講得很有自信的人,
也不願聽一個老是說「這其實也不好說」的專家。
你不是懶得思考,
你只是太累了,無法承受思考帶來的不安。
—
成長,不是「找到正確答案」,而是「開始敢懷疑自己」
如果你永遠只想找「聽起來比較像你」的解釋,
你就會越走越封閉。
你會越來越確定自己是對的,
也越來越排斥不一樣的聲音, 最後變成一個只相信自己版本的人—— 即使那個版本從一開始就是建築在誤解上的。
真正的成長,是你開始願意問自己:
- 我現在在找答案,還是在找認同?
- 我問的這個問題,心裡是不是已經有預設結論?
- 我能不能聽進去跟我想法不一樣的觀點,哪怕只是一點點?
—
結語|你可以先相信自己,但別只相信自己
你帶著答案來找解答,沒關係,
人都會這樣。
但你要記得,
你願意再多聽一種說法、多看一種視角, 不是背叛自己, 而是給自己一個變得更好的機會。
不是所有反對意見都值得相信,
但值得懷疑的,從來不該只有別人。
有時候,你以為你走得很遠,
其實只是一直在繞同一個自我說服的圈。
真正的突破,是你開始能看見這個圈——
然後,有一天,願意跳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