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碩博士生的卡關,
不是因為題目太難,也不是資源不夠,
而是花了大量時間在問「假問題」。這些問題看似認真,實際上卻讓你停留在起跑線。
用這三個「內耗測試」,
能快速檢查自己到底在推進,還是在原地打轉。
▋還沒跑起來的人會問「要買什麼鞋子穿?」但真正跑起來的人問的是「我如何明天也繼續跑?」
研究剛開始時,
你會一直想知道「用哪個工具最好」、「看哪本書最完整」。
這些問題看似重要,但如果你連第一版數據、第一頁筆記都沒開始,
問得再精準也沒用。
真正動起來的人,反而會專注在「如何保持節奏」。
因為工具能換,習慣不能斷。
▋還沒動手的人會問「哪個題目最有價值?」但真正動手的人問的是「這個問題我今天能驗證哪一小步?」
很多人陷在「價值」的迷思裡,
想用一次思考就決定自己接下來兩年的研究方向。
這就是假問題,因為它沒有「今天的行動」。
真正的研究者會用實驗性思維拆問題:
不是先找完美題目,而是每天推進一小步,
讓題目慢慢被驗證、長出來。
▋還沒開始的人會問「怎樣才能寫出好論文?」但真正開始的人問的是「我今天能先寫出哪一段,讓它明天能被修改?」
問「怎樣寫好」看似是追求品質,
但如果你連草稿都沒有,這問題本身就是空的。
真正進入狀態的人,會用「可修改的段落」來定義進度。
因為論文不是一次寫好,而是一次次修改到好。
⸻
研究最怕的不是錯,而是一直問假問題。
用這三個內耗測試檢查自己,
你會更快從「想做研究的人」,變成「真的在做研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