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數位發展部對 AI 人才提出了明確定義,將 AI 產業人才分為研究、開發、應用三大類。
素養類認證:像是經濟部 2025 年要推的「AI應用規劃師」初級、台灣人工智慧學校(AIA)的素養級認證。這個就是讓大家先有基本概念,知道 AI 是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工具類認證:Google Cloud 機器學習證照、AWS Certified AI Practitioner 這類的。主要是教你怎麼用現成的 AI 服務和工具。
專案類認證:剛好這就是我拿的 IBM AI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 這種,還有 Databricks Certified Machine Learning Professional。重點是要能獨立完成整個 AI 專案,從資料處理到模型部署都要會。
因為當初會想拿這張IBM AI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主要是那時工作上正在開發AI,想說AI的觀念是從國外來的,所以覺得直接用全英文學習國外的觀念應該是最直接,不用再經過一層的中文,因為有時候翻譯過來的意思反而會怪怪的。
在拿的過程中內容蠻豐富的,有教學影片、英文文件、還有學後測驗,重點是最後還有專案,然後把專案做一做上傳給全球一起跟你拿這個證照的同學幫你打分數,然後你也要幫其他的同學打分數,這樣才能拿到成績才會過。
我覺得這個設計很棒,因為:
- 看到別人的作品可以學到不同做法
- 評分過程中會思考什麼是好的專案
- 有種跟全世界學習者一起努力的感覺
課程是可以開中文翻譯的,但我建議如果英文程度還可以的話,直接看英文版。原因有兩個:
- 概念更直接:不會因為翻譯而產生理解偏差
- 順便練英文:一舉兩得,之後看英文技術文件也不會怕
關於費用
這個證書是按月收費的,所以如果你有時間且學習速度不慢的話,可以用比較省錢的方式拿到。我建議:
- 先規劃好學習時間
- 集中火力快速完成
- 不要拖太久,不然月費會累積
拿到證書後的實際幫助
老實說,整個學習過程下來,在日後的 AI 工作開發上確實幫助不少。學到的觀念在實際工作中真的用得到。
實際工作上的改變
- 看懂錯誤訊息:以前看到英文錯誤會頭痛,現在可以直接理解
- 跟同事討論更順:用英文術語溝通反而更精確
- 跟上新技術:可以直接看英文文檔和論文,不用等中文資料
回頭看這整個學習過程,我覺得最大的收穫不只是拿到一張證書,而是建立了一套學習 AI 的方法和信心。
現在 AI 發展這麼快,政府也開始重視相關人才培育,如果你也在考慮要不要學 AI,我覺得現在是個不錯的時機。
重點是,不要想太多,先開始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