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告訴我一個,至今想來仍覺得荒謬的故事。
那是在一次朋友聚會上認識的女生 J,他說。
當時就已告知對方自己有女友,但 J 仍顯得十分熱情。他聲稱自己拒絕了所有示好。直到我們分手後,J 馬上再次聯絡他。他告訴 J,因為經濟問題才結束了上一段感情,他現在不想再談感情。然而,J 卻提出了一個讓我震驚的提議:可以給他一筆錢,條件是交往。他說他沒答應交往,但錢還是收下了。
只是後來 J 提出要約會,他「很難拒絕」。
於是,分手後兩個月,我就在路上看到了他們牽手的那一幕。
「我知道這聽起來荒謬,但我沒有騙妳。」聽到這裡,我沒有多問,也不再多說。
接受金錢,說自己沒有交往;聲稱無法拒絕,卻一次次主動配合。
拿我的錢時,沒有心力經營感情;拿別人的錢時,卻又有力氣配合演出。
這些矛盾,我不再追問了。
「我或許有騙 J,但沒騙妳。」
他說出口的那一刻,我只想問:你以為,這是什麼等價交換嗎?
我曾試著設身處地去想:會不會我有誤會什麼?
直到後來,意外讓我看見了 J 的社群貼文。
照片拍攝於我們仍交往的期間,而背景,赫然是當時還放著我的東西的,他的房間。
我回想起那些曾經被我忽略的細節:陌生的女性用品、奇怪的藉口、以及那些早該浮現的疑問,一切早有跡象,只是我選擇了不想承認。
這些事情,我從糾結、不解,最終到無聲放下。
我不再想追究誰對誰錯,只想討回欠款。
原本他答應今年開始固定還款,但至今,我未收到任何一筆。
訊息來回,只剩下各種真假難辨的理由。
今年二月,我發了最後一封訊息,不再追問感情,只留下一個簡單的條件:如果再無任何實際還款,我將依法處理。
這封訊息,我同步通知了他的家人,而他與他的家人,從此再也沒有回應。
爾後,依舊沒有收到還款,我找了律師,開始了法律途徑。
這世上沒有毫無代價的選擇,現在沒有,不代表未來不會有。
當初選擇借錢、忽略他的紅旗(red flag)行為,我付出了被逃避還錢、被現實打擊的代價。
現在,我選擇法律行動,也選擇不再理解,理解他,從來就不是我的責任。
一個人的行為,就是他最誠實的態度。
這一次,我不妥協,也不再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