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錯了》讀後心得:在森林裡,我遇見了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些書,是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出現的。《我可能錯了》就是這樣一本書。

它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高深的理論,卻在不經意間,撫慰了我內心的焦躁與不安。這是一本關於放下、關於看見、關於活著的書。作者比約.納塔科(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曾是一位企業家,後來成為森林中的僧侶,最後又回到世俗生活。他用一種近乎禪意的語言,講述自己如何在生命的轉彎處,學會了「不確定中安住」。

一、我可能錯了:一種溫柔的思維方式

書名《我可能錯了》,乍看之下像是一種自我否定,但讀完後才發現,它是一種深深的自由。當我們願意承認「我可能錯了」,就不再執著於對錯,不再困在自己的框架裡。這句話,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心中那扇緊閉的門。

比約在書中分享了他在僧侶生活中學到的智慧:不評價、不急著反應、不執著於結果。這些看似簡單的原則,卻是現代人最難做到的事。我們太習慣用「對」來證明自己,用「錯」來否定他人,卻忘了,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


二、在森林裡,學會與自己相處

比約曾在泰國的森林寺院修行多年,那段生活簡單到近乎原始:每天清晨起床打掃、冥想、誦經,吃一餐飯,然後靜靜地坐著。這樣的生活,對於習慣忙碌的我們來說,幾乎是不可思議的。但他說,那是他人生中最自由的時光。

我讀到這段時,心裡有一種莫名的嚮往。不是嚮往成為僧侶,而是嚮往那種「與自己好好相處」的能力。在現代生活中,我們總是被外界牽著走,手機、工作、社交、責任……我們很少停下來問自己:「我現在好嗎?」

比約的故事提醒我,真正的自由,不是逃離,而是回到自己。


三、面對死亡,也可以很溫柔

這本書最讓我動容的,是比約面對漸凍症的過程。他知道自己將逐漸失去身體的控制能力,最終無法言語、無法行動。但他選擇用幽默、用愛、用溫柔來面對這一切。他說:「我不怕死,我怕的是失去表達愛的能力。」

這句話讓我沉默許久。我們常常害怕死亡,卻忘了,真正可怕的,是在活著的時候,沒有好好去愛、去感受、去表達。

比約選擇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寫下這本書,分享他的思考與感受。他沒有教我們如何成功,而是教我們如何活得真誠、活得自在。


四、讀完之後,我想做的三件事

這本書沒有給我答案,但給了我方向。讀完後,我靜靜地在筆記本上寫下三件事:

每天提醒自己:「我可能錯了」——讓心柔軟,讓世界有更多可能。

每天留一點時間給自己——不為了效率,只為了安靜。

每天說一句「我愛你」給重要的人——不等明天,不等有空。

這三件事,也許微不足道,但我相信,它們會慢慢改變我的生活節奏,讓我更貼近自己,也更貼近他人。

結語:活著,是一種溫柔的練習

《我可能錯了》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功的書,它是一封來自森林的信,一種溫柔的提醒。它告訴我們:人生不必完美,思維可以柔軟,愛可以簡單,死亡也可以不那麼可怕。


如果你也在尋找一種更自在的生活方式,不妨讀讀這本書。也許你會發現,真正的智慧,不是知道所有答案,而是願意承認:「我可能錯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靜靜生活,慢慢長大
0會員
8內容數
在這個節奏快速的世界裡,我選擇靜靜地生活,慢慢地長大。 這裡是我記錄生活的角落,寫下旅途中的風景、書頁裡的思緒、親子互動的溫度,以及自我成長的痕跡。 我相信,每一段平凡的日常,都藏著不平凡的意義;每一次停下腳步,都是向內靠近的開始。 如果你也在尋找生活的微光、成長的力量,歡迎一起走進這段靜靜的旅程。
2025/08/06
在這本《底層邏輯》中,劉潤不教你如何成功,而是教你如何思考。他以五種邏輯——認知、決策、商業、社交、成長——拆解世界的運作方式,讓我們在混沌中找到秩序,在日常中看見本質。這不只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場與自己深層思維的對話。讀完後,我開始用更清晰的邏輯看待生活,也更溫柔地對待每一個選擇與行動。
2025/08/06
在這本《底層邏輯》中,劉潤不教你如何成功,而是教你如何思考。他以五種邏輯——認知、決策、商業、社交、成長——拆解世界的運作方式,讓我們在混沌中找到秩序,在日常中看見本質。這不只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場與自己深層思維的對話。讀完後,我開始用更清晰的邏輯看待生活,也更溫柔地對待每一個選擇與行動。
2025/08/05
拖延症不只是時間管理的問題,更是情緒管理的挑戰。本文深入探討拖延的心理根源,包括完美主義、自我懷疑與情緒逃避,並分析常見拖延者類型。透過五大策略,你將學會如何與拖延共處,逐步建立行動力與自信。拖延不是失敗,而是成長的起點。願你在每一次「我願意開始」的瞬間,重新定義自己的可能。
2025/08/05
拖延症不只是時間管理的問題,更是情緒管理的挑戰。本文深入探討拖延的心理根源,包括完美主義、自我懷疑與情緒逃避,並分析常見拖延者類型。透過五大策略,你將學會如何與拖延共處,逐步建立行動力與自信。拖延不是失敗,而是成長的起點。願你在每一次「我願意開始」的瞬間,重新定義自己的可能。
2025/08/05
這本書不只是一本勵志作品,更是一種生活哲學。它教我們如何在痛苦中成長、在挑戰中看見自己、在紀律中找回自由。適合正在尋找力量與方向的你,也適合想在靜靜生活中慢慢長大的讀者。
2025/08/05
這本書不只是一本勵志作品,更是一種生活哲學。它教我們如何在痛苦中成長、在挑戰中看見自己、在紀律中找回自由。適合正在尋找力量與方向的你,也適合想在靜靜生活中慢慢長大的讀者。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書中融合了納蒂科·林德布勞多年修行的智慧和他對現代生活的深刻反思。引導讀者探討生活的真諦,學會放下執著,追求內心的平靜與智慧。這本書之所以值得一讀,是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佛教哲理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生活智慧的指南。
Thumbnail
書中融合了納蒂科·林德布勞多年修行的智慧和他對現代生活的深刻反思。引導讀者探討生活的真諦,學會放下執著,追求內心的平靜與智慧。這本書之所以值得一讀,是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佛教哲理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生活智慧的指南。
Thumbnail
光是看到書名就感到好奇,「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最後一堂課」這些詞語組合在一起,在腦海中浮現好多畫面,便也開始翻閱起書來了。這本書是作者親身經歷所見所聞而成的,即使到了生命的尾聲,依舊散發著溫暖與積極,「或許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沙漏上半部還剩下多少細沙」,「總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告別」,「唯一能
Thumbnail
光是看到書名就感到好奇,「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最後一堂課」這些詞語組合在一起,在腦海中浮現好多畫面,便也開始翻閱起書來了。這本書是作者親身經歷所見所聞而成的,即使到了生命的尾聲,依舊散發著溫暖與積極,「或許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沙漏上半部還剩下多少細沙」,「總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告別」,「唯一能
Thumbnail
作者: 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卡洛琳.班克勒, 納維德.莫迪里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3/02/01 規格:256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47051 第4篇心得(122頁-166頁) #我從未懷疑自己僧
Thumbnail
作者: 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卡洛琳.班克勒, 納維德.莫迪里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3/02/01 規格:256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47051 第4篇心得(122頁-166頁) #我從未懷疑自己僧
Thumbnail
為了找尋生命的真相,此生願意付出多少呢? 那年,剛從傳統的佛教團體離開,是因為發現將近十年的打坐冥想跟幾本佛學的書,無法使我從一次情傷的苦海裡解脫,那樣的盲點使我開始對外尋找,一條不同的修練道路。
Thumbnail
為了找尋生命的真相,此生願意付出多少呢? 那年,剛從傳統的佛教團體離開,是因為發現將近十年的打坐冥想跟幾本佛學的書,無法使我從一次情傷的苦海裡解脫,那樣的盲點使我開始對外尋找,一條不同的修練道路。
Thumbnail
一直一直在走錯路,有時會很懷疑自己, 都這麼大的人了,怎麼還會走錯路呢? 但後來想想有時好像就是要走錯路, 才會更加清晰未來的道路。 其實也不知道要如何安慰自己 所以我喜歡看書,看書可以捨棄雜念 可以慢慢咀嚼書中文字的美好 我常常望著天空在想 生而為人我該如何回饋 生而
Thumbnail
一直一直在走錯路,有時會很懷疑自己, 都這麼大的人了,怎麼還會走錯路呢? 但後來想想有時好像就是要走錯路, 才會更加清晰未來的道路。 其實也不知道要如何安慰自己 所以我喜歡看書,看書可以捨棄雜念 可以慢慢咀嚼書中文字的美好 我常常望著天空在想 生而為人我該如何回饋 生而
Thumbnail
看完了這本書,讓我最有感覺的其實應該是「放下」,把空間留給奇蹟發生,鬆開手,接受所有的不確定性,享受當下。接下來將會分為四大部分跟大家分享: (一)自處、冥想與活在當下 (二)接受原始的樣貌(自己與他人) (三)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 (四)學會放下 為奇蹟留下空間 這篇先跟大家介紹第一部
Thumbnail
看完了這本書,讓我最有感覺的其實應該是「放下」,把空間留給奇蹟發生,鬆開手,接受所有的不確定性,享受當下。接下來將會分為四大部分跟大家分享: (一)自處、冥想與活在當下 (二)接受原始的樣貌(自己與他人) (三)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 (四)學會放下 為奇蹟留下空間 這篇先跟大家介紹第一部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是最近三個月閱讀起來最有感覺的一本書,封面寫著「達賴喇嘛: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非常行銷手法的一句話,但是確實引起我拿起了這本書。 第一章【覺察】,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心中真實感受到平靜,對於當下的呼吸、當下自我的存在感受到滿足,作者在八歲時就體會到「正念」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是最近三個月閱讀起來最有感覺的一本書,封面寫著「達賴喇嘛: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非常行銷手法的一句話,但是確實引起我拿起了這本書。 第一章【覺察】,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心中真實感受到平靜,對於當下的呼吸、當下自我的存在感受到滿足,作者在八歲時就體會到「正念」
Thumbnail
基於好奇心使然,為何瑞典人這麼捧場閱讀?於是買回來閱讀.讀完此書,真的是有讓我眼神為之一亮.🤨 因為我可以理解此書為何是暢銷書,真的很值得閱讀,思考與學習.👍
Thumbnail
基於好奇心使然,為何瑞典人這麼捧場閱讀?於是買回來閱讀.讀完此書,真的是有讓我眼神為之一亮.🤨 因為我可以理解此書為何是暢銷書,真的很值得閱讀,思考與學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