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幾則X貼文,看看深挖一番後我們能否更瞭解,到底聯準會FED是個甚麼樣的存在?
財長貝森特在接受CNBC採訪時說,要檢視整個美聯儲機構的運作:
聯準會就是「給學術經濟學家的全民基本收入」。只有這樣嗎? 當然,遠不只如此阿!
The Fed is "Universal Basic Income for academic economists."
聯準會,在給誰發錢呢?
Lawrence Lepard的X貼文,這位是我曾在幾個常看的YouTube財經自媒體上看過幾次他的訪談,對於這句口號「修復金錢,修復世界」(fix the money, fix the world),也非常心有戚戚焉!最近他出了一本新書《The Big Print》,在X上頗受好評推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擷取他所寫的前兩點和圖:
- 透過支付超額準備金利率(IOER),累計在聯準會造成2,330億美元的(應付美國財政部的)收益匯款損失赤字,並以同樣的金額補貼給了銀行(其中一些是外國銀行)。
- 拒絕向Custodia Bank(我是該銀行的投資者)等合法企業提供主帳戶(a master account),同時卻將主帳戶授予其他受政治利益集團青睞的企業。
把圖再對照一下時間,就是2022年開始Fed狂升17碼的瘋狂時期...補貼銀行大把大把的利息錢,誰能狂刷"無風險"利息呢?有Fed「主帳戶」的那些銀行嘛~
*現在到FRED查數字,貼文原本寫的$233Billion已擴大到了$238Billion,聯準會還沒有要降息的意思,顯然捨不得把這個"滋潤"會員銀行們的水龍頭關小一點...
過分再過分的特權:無風險利息派對
再來是,我已經寫過多次的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Peter St Onge博士的X貼文:
現在銀行獲利的70%都來自聯準會的施捨。
這可不是自由市場,而是被操縱的賭場。而你卻在承擔損失。
70% of all bank profits now come from Fed handouts.
It’s not a free market—it’s a rigged casino. And you’re covering the losses.
上週德州共和黨參議員Ted Cruz提出法案,欲終止Fed對銀行的準備金發放利息。
當Fed印鈔去金援聯邦赤字、人為刺激經濟時會發生什麼?兩者都讓華爾街獲利豐厚。透過將利率壓低於市場價,和名為量化寬鬆的工具,把虛構的錢變出來,用它去買東西,新錢放到市場上流通。但Fed知道貨幣創造會造成通膨,所以結果是,它還付錢給這些個銀行,讓他們把一部分新錢留在Fed。每年從所有持有美元的人身上吸走近2000億美元。
在2008金融危機之前,銀行從未能因他們放在Fed的準備金而賺取利息,畢竟,準備金應該是放在金庫裡的錢,以支持銀行的存款。銀行已經有了過分的特權(exorbitant privilege),對於每1美元只需留0.1美元作為準備金,聯準會和財政部已準備好要用納稅人的錢為那0.9美元進行紓困(*如果銀行出事的話...)。但這一切在2008後都變了,銀行如此魯莽,甚至威脅要弄塌我們的金融體系,而他們卻因此受到了"懲罰",即能從他們的準備金中收取利息。這個騙局在COVID時曝光了,2019年銀行存放2兆元,Fed付0.1%的利率,等於是Fed付了每年20億的利息。5年之後,準備金成長到了3.5兆美元,Fed付4.5%利率,即每年1870億美元。這些利息成了整個美國銀行體系中最主要的獲利來源。1870億的利息 vs. 2700億銀行獲利。 (*佔七成)
這是一個大俱樂部,但你不在其中!
It's A BIG Club & You Ain't In It!
*經典名言的出處應該是這裡,知名喜劇演員的一段廣為流傳的秀。
這就是一個全然的自肥系統!
Fed宣稱他必須要付利息,為了吸收這些由Fed自己印出來的錢。記住,Fed曾假裝印錢和通膨沒有關係,通膨從天而降,都是由貪婪的勞工、貪婪的供應商的關係...塞在蘇伊士運河的船所造成的。Fed"英勇地"跳進來,向銀行家支付脫衣舞俱樂部的費用,以挽救共和國免於崩潰。「縱火犯假裝成消防員」。Ted Cruz的提案應該不會過,畢竟銀行家知道競選捐款是如何運作的。但如果國會不向銀行付這些利息的話呢,約1兆美元會流出準備金,流向商業及客戶貸款,這將會降低貸款和抵押貸款的利息,甚至是國債利息,有利於創造工作機會。
*影片只有三分鐘,也推薦各位看倌自行觀看
神聖不可侵犯,無須問責?
最後,來看這則Judy Shelton的X貼文。之前是在我很喜歡的YouTuber財經自媒體David Lin上看了其訪談才認識這位女士,講黃金支持債券(Gold-backed bonds),是支持恢復金本位的經濟學家。
她曾任川普第一任期的美國經濟顧問,川普在2019年宣布提名她進Fed,但遭受到包括七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 100 多名經濟學家簽署了一封反對她任命的信(*哎喲!這麼不得了耶~是不是那些享受著"UBI全民基本收入"的經濟學家發覺要被"一鍋端"了的強烈反抗阿...)。她的提名在參議院投票受阻,最終於2021拜登任總統時被撤回。
近日她接受CNBC訪談的內容:

開頭先表示她同意Kevin Warsh(*即川普口中的兩位Kevin之一,在提名的候選人名單中)關於"monetary regime change(貨幣制度變革)"的呼籲。事實上,她才是在2019年4月於《華爾街日報》上發表了標題為《貨幣制度變革的理由(The Case for Monetary Regime Change)》的頭條評論文章的人呀。
我認為,我們正在審視的,遠超出了FOMC是否要在7月降息還是等到9月。我們實際上正在研究聯準會更深層的問題,它的模型、它的結構...我認為我們缺乏戰略方針。出於經濟和國家安全的原因,以及為了我們國家的成功,我們的中央銀行必須成為整個政府策略的一部分。..我認為挑戰聯準會是一件好事。我不認為聯準會的職責是就站在那邊,去評斷民選總統的經濟成長政策。站著說話不腰疼
*我自己是這樣提問的:美元(Dollar),究竟是美聯儲(Fed)的美元?還是美國(USA)的美元?
接著主持人問到,關於免職鮑爾的看法:
人們援引的主要是兩件事。第一,這是否會侵犯央行獨立性的神聖性?是否會擾亂金融市場?而這通常足以壓制住聯準會主席被解僱的可能性。
首先,我認為,一個聯邦機構(a federal agency)*的負責人,一個權力如此之大、在金融市場中如此重要、本身又如此政治化的機構,卻不能被任何人解僱,無論是國會、總統還是其他人,這違反了民主治理的準則。
*等等,聯準會可是準私人實體,由傳統大銀行們結盟作為其股東的卡特爾(cartel),可不是甚麼聯邦機構...請見〈 終結聯準會《END THE FED》 〉
至於聯準會獨立性神聖不可侵犯這一觀點,當你援引這一觀點時,
你實際上是在免除憲法賦予國會的監督貨幣監管之責。
you're really absolving Congress of its constitutionally mandated responsibility for oversight on the regulation of money.
同時,你也讓聯準會免受國會或總統,對其機制、模式的批評,對其的合理批評。
*只要宣稱我很獨立、既神聖又不可侵犯...誰能問責於我?
接著繼續提到,Fed自2022年9月以來就處於營運虧損狀態,未實現資本損失超過9000億美元(It has over 900 billion in unrealized capital losses )。然後,它還採用一種機制,向私人商業銀行支付數千億美元,有效地誘導他們將資金存入聯準會的現金儲備帳戶,而不是借出資金,或至少將其投資於美國國債—將有助降低利率,這對實體經濟至關重要。
*她的見解和上面那位非常一致!Fed讓這些會員大銀行們能狂刷"無風險"利息錢,讓銀行無須去運營它的本業(對民間企業放貸、去活絡實體經濟...),甚至還無須金援國家的融資工具、不用去買國債。不去成為自己的國債買家(就等著你這些"歪國人"去買?),不用幫忙壓低利率、降低市場的融資成本。這本質上對銀行來說是:「你不用工作,就可以拿錢」,明白嗎?
而這次,不知這位茱蒂女士,是否在川普的接替Fed理事人選考慮名單內?
看她對Fed針針見血的批評,或許還是待在外面,作為一名監督者更好。
心得
最後,我想這則X貼文非常完美的總結,就直接放翻譯:
鮑威爾表示,聯準會的「獨立性」必須受到尊重。但它究竟獨立於誰呢?
⸻
不獨立於華爾街。
不獨立於貝萊德。
不獨立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或外國對沖基金。
⸻
它只是「獨立」於你們。
獨立於美國選民之外。
獨立於問責制之上。
It’s only “independent” from you.
From the American voter.
From accountability.
⸻
聯準會還:
– 印數萬億美元用於紓困(*銀行業)
– 打擊你的儲蓄(*製造通膨,貶值貨幣)
– 保護精英免受它所引發的通膨影響
⸻
所以,讓我們提出一個真正的問題:
如果聯準會不為人民服務…
它為誰服務?
*同場加映,最近看到的X貼文,兩分鐘影片簡明扼要地陳述聯準會的起源:
聯準會: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騙局
1910年11月在Jekyll Island,七位權勢顯赫的銀行家秘密會面,設計出了美國的「中央銀行」。...藉由掌控貨幣供給本身,製造繁榮,又引發蕭條,實現雙向獲利。
憑空創造貨幣,借給政府,然後收取利息。光天化日之下,合法偽造貨幣。
The Federal Reserve: not federal, no reserves, but for over a century, the public believed it was their guardian.
聯準會:既非聯邦、亦無儲備!
但一個多世紀以來,大眾一直認為它是他們的守護者。
身為中華民國國民,讓我們提出的真正的問題:
中央銀行是在為誰服務?
當美國憑空印出2倍的鈔票時,美元對新台幣匯率難道不應該從1:30,變成1:15嗎?
央行仍"努力"維持美元對台幣(對台灣整體商品的定價)購買力的"穩定"...
你還以為你賺到?而不是被剝削? 怎能不憑藉著常識就發現,這是賣越多賠越多!
對外,累積大量貿易順差的結果是,央行不斷擴表,累積美元=累積對美債權,幫美國舒緩大印鈔的通膨壓力,把大量通貨氾濫全都引入了島內。 對內,人民累積新台幣=累積對央行的債權,新台幣就是央行的負債。內部債權「蓄水」在房地產,翻成國民的天量家庭債務。這是個「債債相連到天邊」的債務套娃系統!
我們從央行資產負債表結構可知:
- 2023年資產19.5兆新台幣,是2005年9兆的1.15倍
- 2023年發行券幣3.4兆,是2005年0.9兆的2.71倍!
你以為央行只是幫美國吸收通膨而已嗎?不僅如此,它還對內加大放水、擴大貨幣供給!這個▼怎麼能不是「央行在對內持續膨脹貨幣供給、持續貶值新台幣」的鐵證!
還穩匯咧...穩個屁
你"引以為榮"的外匯儲備,即超額儲蓄,即「2024家庭負債占GDP比率升至92.62% 」的根源!我是不知道央行何必在那邊裝模作樣...警示啥...縱火犯假裝成消防員!
如果這一切都無法令你憤怒的話...
還是看在上面的資訊若有些幫助,仍請賞顆愛心支持吧,您的鼓勵是我繼續分享的動力!
*以上為本人閱讀觀影之心得領悟、含個人觀點,如有疑義,請參照原書籍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