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曾經用 Claude 或 ChatGPT 寫內容,但總覺得:
- 講話太制式、像機器人
- 寫不出差異化,內容雷同
- 無法真正「幫助」讀者做決策
別擔心,這不是你寫得不好,而是你用錯了「出發點」。
今天這篇文章,我要分享我用 Claude 做內容變現時,如何從「需求類型」出發,設計出可以實際販售的 AI 模組。更重要的是,我還會附上範例,讓你能馬上上手、套用!📌 為什麼 AI 寫文會讓人覺得「很空泛」?
因為你給它的任務太模糊了,例如:
- 「幫我寫一篇履歷的自傳」
- 「幫我寫一封推薦信」
- 「幫我寫一篇部落格文章」
看似有主題,實際上卻缺乏最重要的——目標對象的需求動機。
Claude 很強,但它需要精確任務。你給的越明確,它做得越好。如果你只是用「類型」來下指令,而不是從需求類型設計任務,AI 產出的內容就會:
- 失焦
- 無層次
- 缺乏打動人心的力量
✅ 我用這 3 種「需求出發點」來設計模組
我會先問自己:「這個使用者要這份內容,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
根據我實測,我將使用者需求分為 3 種主類型,對應三種模組設計策略:
1️⃣ 【說服型】幫助使用者展現價值、說服他人
適合的主題有:
- 求職自傳
- 提案簡報
- 自我介紹信
重點是:聚焦成果、展現價值、強調差異化。
👉 我的自傳模組就是屬於這一類,會透過「引導提問 + 結構化敘事」幫助使用者寫出更具說服力的內容。
2️⃣ 【解釋型】幫助使用者傳遞訊息、教會他人
適合的主題有:
- 教學文章
- 專案簡介
- FAQ 自動生成
重點是:資訊架構清晰、邏輯有層次、舉例到位。
這類模組會需要設計良好的段落結構與提示語(Prompt Template),不然很容易淪為 ChatGPT 模式的流水帳。
3️⃣ 【整理型】幫助使用者釐清思緒、做出決策
適合的主題有:
- 生涯規劃
- 產品選擇建議
- 比較表 / 分析彙整
重點是:幫助使用者做決定,而不是單向輸出。
這類模組會結合「選項分析」、「優劣比較」與「情境建議」來幫助使用者獲得啟發。
💡 Claude 模組 = 一種「商業化的 Prompt 設計」
很多人以為「Prompt 就是提示詞」,但你要賣得出去的,絕對不是一句提示詞,而是:
- 一整組任務架構
- 有引導、可互動的設計
- 明確解決特定問題
也就是我常說的:「模組化的 Claude 提示」。
只要你的模組能解決一種需求類型,就能轉換成有價值的商品。不信嗎?我自己就是從自傳這個需求出發,一步一步把 Claude 模組包成可以販售的內容,並且真的賣出去了:
✨ 想學會如何設計可賣的 Claude 模組?
我把整個流程都整理成一個可以直接套用的商品內容,從:
- 需求轉換 → 任務設計 → Prompt 結構 → Claude 輸出驗證
- 到最後的商品包裝與上架
全部收錄在這份模組設計流程中:
👉 《打造可賣的 Claude 模組:從需求到商品的設計流程》
也可以直接入手我實作出的 Claude 自傳模組(含試用版):
📍結語:模組設計的起點,是理解「需求」
如果你只是讓 AI 生成內容,它就只是一個工具;
但如果你能設計出「可以解決特定問題的 AI 任務模組」,它就變成了你的產品、你的服務、甚至是你的收入來源。
下一次你在用 Claude 寫東西,不妨先問問自己:
「這個內容,是為了解決什麼需求?」
從這裡出發,你會寫出完全不一樣的 AI 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