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總是充滿那些突如其來、計畫之外的小插曲。兩年前,我搬到台中,帶著一份對新生活的期待,也隱隱覺得未來會有些新鮮事發生——只是沒想到,那份新鮮,竟然是從陽台開始的。
那是個微涼的早晨。我推開後陽台的門,本以為會迎來清新的空氣,卻差點被眼前的景象嚇得退了一步——地面上散落著一片片灰白色的痕跡,味道刺鼻;晾衣架上,一隻鴿子正縮著脖子安穩地打盹,好像那裡才是牠的家。牠微微睜開眼,看了我一眼,像是在說:「哦,你回來啦?」那一瞬間,我竟有點哭笑不得。
起初,我還覺得這樣的「訪客」有點趣味。每天早晨都能看到牠們,彷彿陽台有了生命。但很快,新鮮感被現實打破——衣服總要重洗,地面每天都得刷洗,清晨的好心情被滿地的「驚喜」磨得一乾二淨。我找房東談這件事,他聳聳肩說:「之前的租客沒遇過啊。」我暗自想,除非他們從不在陽台晾衣服,不然怎麼可能沒發生過?不過,這話沒必要說出口,畢竟眼前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
於是我自己動手。先量好那個鴿子能鑽進來的空隙——一百公分乘一百三十公分——再去五金行買來鐵絲網、塑膠固定帶和幾顆能壓住底部的石頭。那天下午,陽光正烈,我蹲在陽台上,一邊固定鐵絲網,一邊揮去額頭的汗。當最後一條固定帶扣上時,心裡有種小小的成就感。果然,從那之後,鴿子就沒再回來。房東甚至貼心地幫我出了六百多元的費用,算是對我努力的肯定。
只是,這間房子像是有自己的考驗清單,鴿子事件剛結束,冷氣又出狀況。遙控器壞了,換了通用的卻不靈光。我乾脆每次都拉開紗窗,伸手去按機器上的開關,像是在啟動某種古老儀式。雖然笨拙,但至少能用。
廁所的排水系統也是麻煩製造機。可能是前租客沒好好維護,我不得不常備通樂。直到有一天馬桶完全堵死,請來的師傅搖搖頭說:「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修理費三千元,我默默付了,心裡安慰自己——就當作一次生活的學費吧。
慶幸的是,房東很通情達理。電費會給我折扣,出差晚幾天繳房租也從不催促。面對這些生活的突發狀況,有他的理解作為後盾,心裡總算踏實了些。
這些瑣碎的插曲,讓我想起在鹿兒島大學宿舍的日子。那裡雖有專人定期檢查公共區域,房租也便宜,但冬天的火山灰與東北季風,讓晾衣服成了奢侈的事。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限制與挑戰,而正是這些細節,構成了生活的獨特風景。
前陣子,我和學姐聊到即將上映的《鬼滅之刃》劇場版,話題不知怎地轉到上弦鬼。我們說,如果只看他們不斷精進的那份決心,其實和人生的處境很像——不斷在困境中尋找突破口,從一次次的試煉中變得更強。鴿子、冷氣、馬桶,這些看似瑣碎的小問題,也許就是我的「修羅場」。
如今回頭看,那些小障礙不再只是麻煩,而是讓我一步步練成的歷程。就像上弦鬼在無數強敵中脫穎而出一樣,每次跨過一個關卡,我就對生活多了一分耐心,也多了一分理解。或許,這就是生活最真實的模樣——一場不斷與困境周旋的冒險,而每一次解決問題的過程,都是一場屬於自己的成長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