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聚、公開班、線上課程與學術研究的關聯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四年前,是我第一次正式踏入講師的行列。近期,我開始重新整理過去十一場講座的內容,回顧這一路走來的教學歷程,也重新思考教學形式與學術研究之間的關聯。

最初的講座經驗,來自於我於 2015 年碩士畢業後,受邀至花蓮吉安鄉進行課程分享,主題為〈日本文創最前線──探查京都文創〉。這場講座的核心內容源自於我碩士期間修習的一學分「海外訪查課程」,以及於日本鹿兒島大學的交換經驗。我走訪日本各地,並將這段經歷轉化為教學內容,探討如何將「海外訪查」與必修課程整合,進一步推動學校間的國際交流。

為了深化學術實踐,我主動聯繫同志社大學河島伸子教授,推動兩校合作;也安排訪談京都博物館副館長與京瓷產業經理,並成功申請國藝會補助,完成為期 21 天的國際交流行程。

第二次的日本訪查,則來自瀨戶內海藝術季。我在那裡擔任書展銷售人員,並藉此機會訪談日本各地的博物館人員與藝術家,進行一場多元文化與產業交會的田野調查。這次經驗開啟了我第一次行動研究的嘗試,形式接近學生專題,以短期田調為核心,也讓我順利將成果投稿至《南社學報》。

另一個具代表性的教學實踐,是參與學校的「高教深耕計畫」,開設《創意城市》課程,並推動其中的專案「好茶本事」。我邀請在台就讀的日本專門學校學生參與,第一年以課程專案進行,第二年因反應熱烈,專門學校主動邀約合作,進而擴展為兩階段的跨校交流活動,深化國際連結。

raw-image
raw-image


課程形式的分類:專題與活動

透過上述經驗,我逐漸理解課程可分為兩種類型:

  1. 專題式課程:針對學生生涯發展,設計與國際連結相關的教學內容,課程時間較長,並以成果導向為核心。例如:21 天的海外訪查、USR 計畫等。
  2. 活動式課程:以短期任務或課程單元為核心,形式靈活,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例如:兩天的跨校交流活動。

這樣的分類也反映在我後續的教學與研究規劃中。博士畢業後,我進一步展開新的訪談研究計畫,前往北海道大學、北海道教育大學與未來大學等機構;任教後,也曾與校方長官前往田野調查,或帶領學生赴日本矢岳町參與國際專案展示。這些成果除獲得日本與台灣媒體報導外,也促成產學合作的可能性。

教學類型的實務分類與定位

回顧教學實務,我將其劃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 小聚(Study Group):類似帶領專題學生,透過 16~18 次的陪伴與實作,引導學生釐清問題並完成專題。
  • 公開班(Open Class):針對專題中的特定技術或知識瓶頸設計的短期密集課程,協助學生補強特定能力。
  • 完整課程(學期制課程):如三學分或兩學分的必修/選修課程,涵蓋完整的課綱與知識架構。

這三種課程在收費模式、內容深度與鐘點費制度上皆有所不同,應根據教學目標與學習者需求靈活調整。

進一步思考:課程與屬性人格模型的對照

我曾以「帝王(King)」、「浪人(Ronin)」、「詩人(Poet)」三種屬性人格模型來分析課程類型與學習者/教學者的互動狀態。以下是我針對幾種實例的對照分析:

1. 海外海防專案(例:碩士時期日本訪查課程)

  • 帝王:60%(目標明確、結構嚴謹)
  • 浪人:30%(需臨機應變、現場操作)
  • 詩人:10%(空間有限、以成果為導向)

此類屬一學分必修課,參與對象多為日本產業界人士,需重視效率與雙方共同價值。

2. 《創意城市》課程內的短期專案

  • 帝王:20%
  • 浪人:20%
  • 詩人:60%

此類活動較具彈性與創意,適合探索性學習,但若延續性提高(如轉為常態活動),帝王與浪人比例亦會上升。

3. 個人進行的藝術季邀約專案(例:瀨戶內海)

  • 帝王:20%
  • 浪人:30%
  • 詩人:50%

此類活動以個人創作與文化交流為主,強調品牌塑造與文創商品製作,互動自由度高。

4. 純研究性計畫

  • 帝王:90%
  • 浪人:5%
  • 詩人:5%

此類計畫偏重邏輯性、結構性與成果產出,不易保留探索或感性空間。

5. USR 師生共作型海外實踐

  • 帝王:20%
  • 浪人:40%
  • 詩人:40%

以落實在地關懷與跨文化交流為主,較強調參與感與互動,需高度協調與應變。

透過這樣的對照分類,我更清晰地理解教學實務與課程設計背後的屬性動能,也能依據課程目標、對象與場域特性調整策略與投入角色,進而協助學生達到更高層次的學習成果,也讓教學回歸研究、創作與實踐的整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走讀城市創生─許正賢的沙龍
28會員
215內容數
歡迎喜歡地方創生的朋友,一同討論。
2025/08/02
人生總有幾次,需要靠運氣與膽識來試試身手。今晚,我踏進了喬治哥口中傳聞已久的德州撲克店,手中握著一萬元的體驗籌碼,懷著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坐上了那張鋪著綠絨的牌桌。 第一局,我便心生豪氣,想搏一手同花順。起初一切看似順風順水,直到最後那張關鍵牌翻開,我才明白,那不過是一場差一步就夢醒的幻想。這一局
2025/08/02
人生總有幾次,需要靠運氣與膽識來試試身手。今晚,我踏進了喬治哥口中傳聞已久的德州撲克店,手中握著一萬元的體驗籌碼,懷著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坐上了那張鋪著綠絨的牌桌。 第一局,我便心生豪氣,想搏一手同花順。起初一切看似順風順水,直到最後那張關鍵牌翻開,我才明白,那不過是一場差一步就夢醒的幻想。這一局
2025/08/01
小時候,我曾有一個夢想:成為一名小學老師。也因此,我選擇就讀北教大的社會教育系。然而,在實際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自己在潛溝通上的能力似乎並不出色。於是,我開始學習權謀、心理學與組織能力,希望能將這些能力應用在日常生活與職涯發展中。 碩士階段,我選擇攻讀文化創意產業相關領域,期望能將自己
Thumbnail
2025/08/01
小時候,我曾有一個夢想:成為一名小學老師。也因此,我選擇就讀北教大的社會教育系。然而,在實際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自己在潛溝通上的能力似乎並不出色。於是,我開始學習權謀、心理學與組織能力,希望能將這些能力應用在日常生活與職涯發展中。 碩士階段,我選擇攻讀文化創意產業相關領域,期望能將自己
Thumbnail
2025/07/31
筆者認為,要成為「心腹」,其實需要具備某些特質。身為一位熱愛田野調查的人,我過去曾與同事前往日本進行踏勘與招生任務,回國後也針對社區進行課程規劃。在這些過程中,我發現一些有趣的觀察與模式,或許能作為當前私立大學求生的一種可能解法。 為何我會有這樣的機會?關鍵在於我們的大長官對我的信任。他親自帶
Thumbnail
2025/07/31
筆者認為,要成為「心腹」,其實需要具備某些特質。身為一位熱愛田野調查的人,我過去曾與同事前往日本進行踏勘與招生任務,回國後也針對社區進行課程規劃。在這些過程中,我發現一些有趣的觀察與模式,或許能作為當前私立大學求生的一種可能解法。 為何我會有這樣的機會?關鍵在於我們的大長官對我的信任。他親自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按:本文是舊文重貼,想說留個紀念,希望來年有時間可以再去幾次。 幾年前就聽說國內有這樣的十日內觀課程,但都沒有因緣去(研究所三年實在太忙)。曾想報去年暑假的課程,不過可能太晚報名沒上。去年底看到寒假有適合的梯次,就姑且試試,然而還是備取十幾名。當時想說應該沒機會備上,所以就放鬆地做好寒假耍廢的準備
Thumbnail
按:本文是舊文重貼,想說留個紀念,希望來年有時間可以再去幾次。 幾年前就聽說國內有這樣的十日內觀課程,但都沒有因緣去(研究所三年實在太忙)。曾想報去年暑假的課程,不過可能太晚報名沒上。去年底看到寒假有適合的梯次,就姑且試試,然而還是備取十幾名。當時想說應該沒機會備上,所以就放鬆地做好寒假耍廢的準備
Thumbnail
假日時剛巧來桃園吃飯,預約了「與誰對齊?」的展覽,這是「胖老師繪畫教室」的學員,在上了一年三個月的課程之後,所辦的展覽,我在2022年也曾經參與課程並舉辦當代藝術個展,深知辦展籌備實在不易,但能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是最有成就感的事,今天也要來好好的觀展。
Thumbnail
假日時剛巧來桃園吃飯,預約了「與誰對齊?」的展覽,這是「胖老師繪畫教室」的學員,在上了一年三個月的課程之後,所辦的展覽,我在2022年也曾經參與課程並舉辦當代藝術個展,深知辦展籌備實在不易,但能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是最有成就感的事,今天也要來好好的觀展。
Thumbnail
(這篇肉肉長有2700字請慎入) 每次在不同的場合帶課,與不同的學習者相遇 總是會有不同的故事、啟發、或火花 而這一次,我看到自己的劣根性。 . 有些學校會準備感謝狀給講師 而我拿到的感謝狀上 通常名字旁都是寫「講師」或「老師」。 猶記2021最早開始帶課時 當時我都會跟學習者強調
Thumbnail
(這篇肉肉長有2700字請慎入) 每次在不同的場合帶課,與不同的學習者相遇 總是會有不同的故事、啟發、或火花 而這一次,我看到自己的劣根性。 . 有些學校會準備感謝狀給講師 而我拿到的感謝狀上 通常名字旁都是寫「講師」或「老師」。 猶記2021最早開始帶課時 當時我都會跟學習者強調
Thumbnail
由於去年我是直接從JS直播班出發的,想當然沒參加過體驗營這類的短期嘗鮮課程,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體驗看看了,也因為我本身有一些些基礎了,這次就果斷幫自己加碼擔任志工,多多少少能幫助到剛開始就卡住的同學,希望能借著多次的經驗累積來增加我的經歷。
Thumbnail
由於去年我是直接從JS直播班出發的,想當然沒參加過體驗營這類的短期嘗鮮課程,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體驗看看了,也因為我本身有一些些基礎了,這次就果斷幫自己加碼擔任志工,多多少少能幫助到剛開始就卡住的同學,希望能借著多次的經驗累積來增加我的經歷。
Thumbnail
這幾天看到一位講師在網路上分享自己在學校的某場講座反應不如預期的文章,老夫有所感(我並沒有要檢討講者,我也不夠格):覺得現在無論是講座或是在課堂上,比較不建議再用以前我們求學階段那種上對下的講授關係來看待學生。下文是個人關於講座的一些想法。 每個學年度像輔導室、學務處⋯⋯等等各處室都會有上級規
Thumbnail
這幾天看到一位講師在網路上分享自己在學校的某場講座反應不如預期的文章,老夫有所感(我並沒有要檢討講者,我也不夠格):覺得現在無論是講座或是在課堂上,比較不建議再用以前我們求學階段那種上對下的講授關係來看待學生。下文是個人關於講座的一些想法。 每個學年度像輔導室、學務處⋯⋯等等各處室都會有上級規
Thumbnail
畢業十年了重新踏入校園 其實蠻期待的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學習新事物 在上班期間有時候會去上一些產業人才投資方案的課程 上過攝影課、韓文課、不動產經紀人的課、吉他課 不管是跟工作有關無關我都是一個熱愛學習的人 但老實說是因為我常常感受到焦慮且總覺得自己不足 所以拼命的學習但這些學習是真的有用
Thumbnail
畢業十年了重新踏入校園 其實蠻期待的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學習新事物 在上班期間有時候會去上一些產業人才投資方案的課程 上過攝影課、韓文課、不動產經紀人的課、吉他課 不管是跟工作有關無關我都是一個熱愛學習的人 但老實說是因為我常常感受到焦慮且總覺得自己不足 所以拼命的學習但這些學習是真的有用
Thumbnail
網上課程需要良好的課程規劃與設計、互動性、技術支援、講師的熱情與投入,以及學員的參與度。
Thumbnail
網上課程需要良好的課程規劃與設計、互動性、技術支援、講師的熱情與投入,以及學員的參與度。
Thumbnail
前陣子,在社群媒體上看到文化研究年會的訊息。 就在兩週前的週末,年會於臺北教育大學舉行。 翻看著議程及其中那些論文的題目和論壇的主題,想到曾經的自己。在大四那一年考上中央英文所和交大社文所,在選擇要去哪裡報到的時候,當時教音像文本與文化分析的老師跟我說,不如去看看兩個所的學生最後寫出的論文都是什
Thumbnail
前陣子,在社群媒體上看到文化研究年會的訊息。 就在兩週前的週末,年會於臺北教育大學舉行。 翻看著議程及其中那些論文的題目和論壇的主題,想到曾經的自己。在大四那一年考上中央英文所和交大社文所,在選擇要去哪裡報到的時候,當時教音像文本與文化分析的老師跟我說,不如去看看兩個所的學生最後寫出的論文都是什
Thumbnail
事隔三年,今天終於再開始教和諧粉彩準指導師課程,而且是線上課程!雖然我從2018年就開始教學,但線上課程還是第一次! 這幾天細讀培訓手冊(之前真的沒有好好讀過這本手冊),發現一切沒有偶然。我會成為和諧粉彩指導師,大概是天意安排。因為和諧粉彩藝術的精神,直接對應我的生命課題:自我價值。
Thumbnail
事隔三年,今天終於再開始教和諧粉彩準指導師課程,而且是線上課程!雖然我從2018年就開始教學,但線上課程還是第一次! 這幾天細讀培訓手冊(之前真的沒有好好讀過這本手冊),發現一切沒有偶然。我會成為和諧粉彩指導師,大概是天意安排。因為和諧粉彩藝術的精神,直接對應我的生命課題:自我價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