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100智慧電力系統的戰時生存指南:為何它是台灣唯一的戰略選擇?

更新 發佈閱讀 20 分鐘

前言:別再爭論了,這不是選擇題,是生存題

各位方格子的朋友,大家好,我是陳世芳。今天,我們不談風花雪月,來談一個硬核的、攸關台灣未來生存的議題:RE100智慧電力系統。很多人還在爭論能源轉型的成本、路徑,甚至質疑其必要性。我想說的是,這些討論都搞錯了重點。

在當前全球供應鏈重組、地緣政治風險急劇升高的背景下,建構一個以「RE100智慧電力系統」為核心的能源基礎設施,已經不是一個選項,而是回應市場需求、確保國家安全的唯一解方 。它不僅是一個發電系統,更是一個涵蓋智慧電網、儲能、電力交易與用戶端管理的完整生態系,旨在確保每一度來自台灣的電力,都能滿足全球最嚴苛的綠色供應鏈標準。  

這份報告,就是要從最殘酷、最真實的「戰時韌性」角度,徹底剖析這套系統的能耐。我會證明,這條路不僅是為了環保,更是為了在極端情況下,讓台灣的社會與經濟還能運轉的保命符。放棄此一方向,無異於將台灣在全球高科技產業鏈中的核心地位拱手讓人 。  

raw-image

第一部分:能源安全的典範轉移

第一節:歷史的迴響:從ARPANET到RE100智慧電網的戰略必然性

要理解RE100智慧電網的戰略價值,我們必須先回顧一段歷史——網際網路的誕生。今天我們習以為常的Internet,其前身是美國國防部高等研究計畫署(ARPA)(今日的DARPA)在1960年代冷戰高峰期所催生的ARPANET 。當時,美軍面臨一個致命的威脅:一旦蘇聯發動核打擊,摧毀了傳統電話網路的中央交換節點,全國的指揮管制系統將瞬間癱瘓 。  

ARPANET的設計,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單點故障」的生存難題。它的核心理念,在今天看來極具革命性,也與我們今日探討的智慧電網驚人地相似:

  1. 去中心化的分散式架構: ARPANET的設計者,特別是RAND公司的Paul Baran,提出了一個根本性的創見:建立一個沒有中央核心的「分散式網絡」 。在這個魚網般的結構中,任何一個節點被摧毀,資訊都能像水流一樣自動繞道,從其他路徑抵達目的地 。這確保了網路在遭受重創後,倖存的部分依然能維持通訊,具備極高的存活性 。  
  2. 封包交換(Packet Switching):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ARPANET採用了「封包交換」技術。資訊被拆解成一個個獨立的、帶有地址的「封包」,各自在網絡中尋找最佳路徑,最後在目的地重新組合 。這徹底顛覆了需要建立一條完整、專用線路的傳統電路交換思維。  

這個為了在核戰中求生存而誕生的設計,最終演變成了今日全球資訊流通的基礎。現在,讓我們把目光轉回台灣的電力系統。我們面對的,同樣是一個攸關存亡的「單點故障」威脅。台灣超過96%的能源依賴進口,命脈掌握在脆弱的海上運輸線上 。一旦發生衝突導致封鎖,我們傳統的、依賴少數大型發電廠的集中式電網,就如同冷戰時期的中央電話交換機,是敵方最理想、最高價值的打擊目標。  

RE100智慧電力系統,正是應用了與ARPANET完全相同的生存哲學來應對這個威脅:

  • 用「分散式能源」取代「集中式電廠」: 就如同ARPANET用無數個分散的節點取代了中央交換機,智慧電網用成千上萬的屋頂太陽能、社區風力、企業儲能,取代了幾座大型的火力或核能電廠 。這讓敵人的打擊目標從個位數變成了數十萬、數百萬個,癱瘓全系統的成本呈指數級上升。  
  • 用「智慧調度」取代「僵化輸送」: 就如同封包交換讓資訊可以靈活繞道,智慧電網的「自我修復」能力,可以在某條線路被毀時,毫秒內自動重構電路,從其他路徑持續供電 。 這功能叫做饋線自動化。 

歷史總是不斷重演。ARPANET的誕生,證明了「分散化」與「網絡化」是應對毀滅性打擊的最佳生存策略。今天,RE100智慧電網的建設,正是將這個半世紀前的軍事生存法則,應用在21世紀的國家能源安全上。這不是巧合,而是在面對生存威脅時,必然會走上的最佳技術路徑。

raw-image

第二節:從集中式堡壘到分散式網絡:拋棄脆弱的能源巨獸

傳統電力系統的設計,就像是建造了幾座巨大的能源「堡壘」——大型火力、水力或核能電廠。在和平時期,它們看起來很雄偉,有規模經濟的優勢。但在現代戰爭中,這些堡壘每一個都是高價值、可預測的致命弱點。敵人不需要地毯式轟炸,只需要幾枚精準飛彈或一次成功的網路攻擊,就能讓大半個台灣陷入黑暗。

新一代的電力系統,或者說,追求RE100所必然催生的系統,其思維完全不同。它不再是蓋堡壘,而是組織一支靈活的「游擊隊」。這支游擊隊由無數個小型、分散的發電和儲能單元組成——你家的屋頂太陽能、社區的風機、工廠的儲能電池,都是其中的一員 。  

在這種新架構下,「韌性」的意義被徹底改寫。它不再是把牆蓋得更厚的「強固」,而是系統在遭受打擊後,能夠「承受損傷、優雅降級、並快速自我修復」的動態能力。這套生存法則,和現代軍隊從依賴航母戰鬥群轉向發展大量無人機蜂群的邏輯,如出一轍。一個沒有單一「頭部」可以被斬斷的網絡,其生存能力遠超一個看似強大卻充滿致命弱點的巨人 。  

第三節:RE100的真相:一場「反封鎖」的國家安全戰略

我們必須清楚認知,RE100倡議,表面上是企業的綠電承諾,骨子裡卻是一項深刻影響國家安全的戰略工程 。為什麼?因為要達成100%再生能源,就「必須」大規模部署那些能賦予電網韌性的核心技術。換句話說,追求RE100的過程,就是在打造一個更具戰時生存能力的電力基礎設施。  

這包括了:

  1. 分散式能源(DERs): 太陽能和風能,天生就是分散的,它們的普及自然打破了集中式發電的格局 。  
  2. 儲能系統(BESS): 要應對再生能源的不穩定,大規模儲能是標配。它不僅是平滑供電的工具,更是戰時的緊急備用電源和電網穩壓器 。  
  3. 智慧電網控制: 要管理這支龐大的能源游擊隊,一套先進的智慧大腦必不可少,它利用物聯網、AI進行精準的自動化調度 。  

對台灣來說,這點尤其致命。我們96.8%的能源靠進口,原油、煤炭、天然氣都仰賴那幾條脆弱的海運線 。戰時,敵人甚至不必攻擊本島,只要實施海上封鎖,就能扼住我們的咽喉。  

RE100轉型,本質上就是一場「能源在岸化」(On-shoring)的「反封鎖」戰爭。陽光和風,是敵人無法封鎖的「燃料」。每多裝一片太陽能板,台灣的能源自主性就多一分,面對外部脅迫的底氣就厚一分。所以,別再把能源轉型看成單純的環保議題,它是不折不扣的國安戰略。

raw-image

第二部分:RE100智慧電力系統的穩定機制

第一節:架構韌性:分散、多元與網狀化的力量

分散式發電、多元方式發電,以及多路徑供電,這三點完美地構成了智慧電網的「架構韌性」。這不是靠某個設備,而是靠系統拓撲結構的根本改變,所獲得的被動防禦能力。

  • 分散式發電: 打掉一座核電廠,可能瞬間損失百萬瓩電力。但要打掉同等容量的屋頂太陽能,敵人需要攻擊數十萬個目標。這就是分散化的力量,攻擊成本和難度呈指數級增長 。美軍為何如此重視微電網?正是因為他們看透了這一點,要求軍事基地必須能脫離民用電網獨立作戰,擺脫對脆弱的集中式系統的依賴 。  
  • 多元方式發電: 在分散的基礎上,如果發電來源還很多元——太陽能、風能、地熱、生質能——那系統就更難被癱瘓 。晚上沒太陽,但可能有風;枯水期水力不行,但作為基載電力的地熱可以穩定輸出 。這種組合拳讓敵人無法靠單一手段(例如在白天攻擊太陽能設施)就造成致命打擊。  
  • 多路徑供電(綿密電網): 如果說分散化是把「堡壘」拆成「游擊隊」,那網狀化就是為游擊隊建立四通八達的「地道網絡」。傳統電網像棵樹,從樹幹到樹枝只有一條路,砍斷就全完了。智慧化的網狀電網,則像網際網路,此路不通,數據(電力)會自動繞道走 。當某條線路被炸毀,系統能在毫秒內自動找到新路徑,重新送電 。這種「自我修復」能力,把局部破壞的影響鎖死,防止它演變成滾雪球式的大停電 。  

這三者結合,創造出一個具備「反脆弱性」的系統。局部的損傷,反而會刺激系統變得更強韌。


表1:集中式與分散式電網架構於戰時威脅下之韌性比較

raw-image

第二節:操作韌性:微電網與全黑啟動的生存火種

「Black Start 孤島啟動」,直接命中了智慧電網在最極端情況下的核心生存技能。這背後是三個關鍵概念:微電網、孤島運行、全黑啟動。

  • 微電網與孤島運行: 你可以把微電網想像成一艘艘的「救生艇」。它是一個小型的、自給自足的電力系統,有自己的發電(太陽能)、儲能(電池)和負載(醫院、軍事基地) 。平時它連著主電網這艘大船,一旦大船(主電網)因攻擊沉沒(大停電),救生艇會立刻砍斷纜繩,進入「孤島模式」,用自己的動力繼續維持艇上關鍵人員的生存。  這不是紙上談兵。日本311大地震後,東松島市的微電網就在主電網癱瘓時,獨立撐起了避難所的電力 。台灣屏東原住民鄉的防災微電網,也能在斷電時提供超過72小時的維生電力 。美軍更是把微電網當作基地生存的基石,要求重要設施必須能自給自足至少14天 。  
  • 全黑啟動(Black Start): 這是指整個電網死機後,如何從零重新開機。傳統電網重開機,過程像古代升營火,要小心翼翼地點燃火種,再慢慢擴大,非常耗時。但配備了Grid-Forming 儲能系統(GFM BESS)的微電網,就像自帶打火機 。儲能系統可以不靠外部電力,直接「點燃」自己區域內的發電機,一旦這個「火種」點燃,就能像燎原之火一樣,逐步喚醒周邊的電網,大大縮短從全黑到恢復供電的時間 。  

這套機制,讓我們的電力韌性,從「防止崩潰」的被動防禦,提升到「確保核心不中斷、快速重建」的主動恢復層次。這就是戰略縱深,是確保台灣在最壞情況下,仍保有復甦火種的關鍵。

第三節:電磁韌性:駕馭數位化電網的物理疆繩

穩定電壓、頻率、慣量、虛功、震盪這五點,它們共同指向了高再生能源電網最核心的物理挑戰:電磁穩定性。

第三節之一:消失的慣量:新電網的先天挑戰

傳統電網的穩定,很大程度靠大型發電機裡那些數百噸重的旋轉鐵塊。這些鐵塊的轉動儲存了巨大的動能,我們稱之為「轉動慣量」。當電網有風吹草動,頻率想往下掉的時候,這些大鐵塊的慣性會像個巨大的飛輪,硬是把頻率穩住,給系統爭取反應時間 。  

但問題來了,太陽能、風能這些靠「變流器」併網的數位化電力,沒有這種實體鐵塊,所以它們「零慣量」。當電網裡這種零慣量的數位電力越來越多,整個系統的總慣量就下降了。一個「弱電網」,就像一艘輕飄飄的小船,一點風浪就劇烈搖晃,頻率很容易就跑掉,導致系統崩潰 。  

第三節之二:解方一:構網型變流器(GFMIs)— 電網的新「心臟」

面對這個挑戰,我們的解方不是走回頭路,而是用更先進的技術正面對決。這就是「構網型變流器」(Grid-Forming Inverters, GFMIs)。傳統變流器只會「跟隨」電網,像個被動的跟班。但GFMI(GFM Inverter)被設計成能「主動建立」一個穩定的電壓和頻率,它自己就是一個標竿,一個領導者,行為就像傳統的發電機 。  

GFMI透過先進的控制演算法,能做到:

  • 穩定電壓與頻率: 它自己當老大,主動維持電壓和頻率,給周邊其他設備提供穩定的參考信號 。  
  • 提供合成慣量: 透過「虛擬同步機」技術,它能用程式模擬出真實發電機的慣性。偵測到頻率變化,它能在毫秒內快速反應,產生「合成慣量」,把頻率的劇烈變動拉住。
  • 促成孤島運行與全黑啟動: 正因為它能「構成」一個電網,所以它是微電網獨立運作和全黑啟動的核心大腦 。  

第三節之三:解方二:儲能系統與同步調相機 — 關鍵的「肌肉」與「配重」

如果說GFMI是電網的「大腦」,那它還需要強壯的「肌肉」來執行命令。儲能系統(BESS)和同步調相機就是扮演這個角色。

  • 電池儲能系統(BESS): 這是反應最快的肌肉。它能在毫秒級的時間內,精確地注入或吸收電力和虛功 。它的主要貢獻是:  
    • 頻率調節: 快速充放電,像微調油門一樣,把頻率精準地鎖定在目標值 。  
    • 穩定虛功與電壓: 動態提供或吸收虛功,像調整船的壓艙水一樣,快速穩定電壓 。
    • 抑制震盪: 當電網出現功率震盪,它能注入反向的力量來抵銷,讓系統穩定下來 。
  • 同步調相機(Synchronous Condenser):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不發電、只空轉的大馬達 。它的作用很單純,但很有效:  
    • 提供真實的轉動慣量: 它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大鐵塊,直接給電網增加「體重」,讓系統更穩重,更能抵抗頻率擾動 。  
    • 提供動態虛功支持: 它是穩定電壓的另一個有力工具 。  

總結一下,你關心的那五個穩定性問題,是新電網一體兩面的挑戰。而我們的解決方案,是一個由GFMI(大腦)、BESS(肌肉)和同步調相機(配重)構成的黃金組合。這個組合,不僅能彌補傳統發電機退役的損失,在反應速度和可控性上,甚至超越了傳統電網。


表2:電網穩定服務及其對應之賦能技術

raw-image

第三部分:看不見的戰場:為多維作戰增強韌性

現代戰爭是立體的,一個真正強韌的電力系統,還必須在幾個「看不見的戰場」上贏得勝利。

第一節:網路領域:保衛電網的「數位神經系統」

智慧電網的「智慧」,來自於它遍佈全身的「數位神經系統」——感測器、智慧電表、通訊網絡 。這套系統賦予了電網前所未有的自愈能力,但也帶來了全新的、巨大的網路攻擊面 。  

  • 威脅的樣貌: 敵人不再是簡單的病毒,而是國家級的、有預謀的「先進持續性威脅」(APT) 。他們可能長期潛伏,或者更陰險地,透過「假數據注入攻擊」,餵給你的系統假情報,誘騙它自己搞垮自己 。  
  • 防禦的邏輯: 一個不設防的智慧電網,比傳統的「啞巴」電網更危險,因為它的智慧會被敵人反過來利用。因此,網路安全必須是最高優先級。策略包括:
    • 遵循國際標準: 嚴格採用像IEC 62351這樣的電力系統專用安全標準,強制加密與身分驗證 。  
    • 網路隔離: 把核心的營運網路(OT)和辦公網路(IT)徹底分開,築起防火長城 。
    • AI抓鬼: 用AI驅動的入侵偵測系統(AI-IDS),去抓那些傳統防毒軟體看不到的未知威脅 。  

結論很簡單:沒有網路安全的智慧電網,就是一個把所有機密和控制權都雙手奉送給敵人的「智慧叛徒」。

第二節:電磁領域:應對「斷電戰」的王牌——電磁脈衝

電磁脈衝(EMP)攻擊,是現代戰爭中一種極具威脅的打擊方式 。它就像一次針對電子設備的「集體腦葉白質切除術」,一次攻擊就能讓一個地區所有未受保護的電子設備瞬間燒毀,讓智慧電網變回啞巴電網 。  

  • 防禦與強化: 應對EMP,需要系統性的「硬化」措施:
    • 遮蔽: 把最關鍵的控制中心、微電網控制器,關進金屬打造的「法拉第籠」裡 。
    • 濾波: 在電線和信號線上裝設濾波器,把EMP引發的異常能量過濾掉。
    • 採用光纖: 光纖通訊對電磁干擾免疫,是構建抗EMP通訊骨幹網的最佳選擇 。  

值得慶幸的是,智慧電網的分散式架構,在這裡也提供了內在的優勢。EMP攻擊範圍有限 ,它無法一次摧毀全國所有分散的節點。那些倖存的微電網,將成為災後重建的火種。  

第三節:需求領域:將全民用電戶「武器化」

傳統電網的思維是「發電跟著用電跑」。智慧電網帶來了革命性的新思維:「用電跟著發電跑」。這就是「需量反應」(Demand Response, DR)和「虛擬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 VPP) 。  

  • 運作機制: 虛擬電廠透過一個軟體平台,把成千上萬分散的用戶端資源——智慧家電、電動車、工廠產線、商業空調——打包成一個統一的、可被電網調度的「虛擬」發電廠 。  
  • 戰時的威力: 在戰時,VPP是一個極其強大的戰略武器。指揮官可以:
    • 實現電力精準配給: 當發電能力受損,傳統做法是粗暴的分區輪流停電。VPP可以下令,精準地關掉非必要的民生用電(例如把全區空調調高一度),把電力優先供給軍工廠、醫院 。  
    • 動員民間儲能: 當電網頻率驟降,VPP可以反向指令,讓成千上萬台正在充電的電動車暫停充電,甚至反向把電吐回電網(V2G),形成一個巨大的分散式電池,共同穩住電網 。  

這種模式,把被動的「消費者」變成了主動的「產銷者」(Prosumer) 。在戰時,這等於是把全國的用電彈性,轉化為一種可調度的戰略儲備。  

第四節:情報領域:用AI贏得「恢復速度」的戰爭

如果說感測器是神經,那人工智慧(AI)就是智慧電網的「大腦」 。AI在戰時韌性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協調者與優化者。  

  • AI的關鍵應用:
    • 預測性維護: 在開戰前,AI就能預測哪個設備快壞了,提前維修,避免在關鍵時刻發生非戰損的故障 。  
    • 優化調度: 在電網被打得殘缺不全時,AI能在幾秒內計算出最佳的電力輸送路徑,避免二次崩潰 。  
    • 自動化恢復: 這是最關鍵的。停電後,AI能立刻評估損害,自動規劃並執行最高效的恢復程序 。  

現代戰爭,打的就是速度。誰能比對方更快地從打擊中恢復,誰就掌握了主動權。AI驅動的電網,能把傳統需要數天的人工恢復流程,壓縮到幾小時甚至幾分鐘。這種「恢復速度的優勢」,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威懾力。

第四部分:總結:台灣不可迴避的戰略抉擇

第一節:韌性綜合評估:優勢、條件與致命弱點

綜合來看,一個基於RE100目標、設計得當的智慧電力系統,其戰時韌性確實遠超傳統電網。它的分散化、網狀化、多元化的物理架構,以及先進技術賦予的電磁穩定性,構建了強大的防禦基礎。

然而,我必須強調,這種韌性是有條件的。它的前提是:必須成功防禦其數位化所帶來的新脆弱性。一個在網路安全上「裸奔」的智慧電網,其所有優點都會變成最致命的缺點,它的智慧會被敵人利用來反噬自己。

一個真正具備戰備能力的電力基礎設施,需要技術、政策、防禦工事和公民參與的全面整合,才能發揮最大潛力。


表3:智慧電網之多維度威脅矩陣與對應之緩解策略

raw-image

第二節:給決策者的戰略路線圖:現在就該做的事

基於以上分析,我提出五點不容再等的戰略建議:

  1. 優先投資「構網能力」: 政策應強制或重獎所有新建再生能源案場,必須標配「構網型變流器(GFMI)」和「儲能系統(BESS)」。我們不只在蓋電廠,更是在建立新電網的心臟和肌肉。
  2. 成立國家級「關鍵基礎設施網路防禦中心」: 整合政府與民間力量,成立專責機構,導入最頂尖的AI威脅分析平台,專職防禦電網等關鍵基礎設施的網路安全。
  3. 推動「戰略性電磁脈衝硬化計畫」: 全面盤點國內最關鍵的電網節點、指揮所,編列預算,系統性地進行EMP硬化工程,確保在極端攻擊下,我們的大腦還能下指令。
  4. 加速建構全國性的「虛擬電廠(VPP)」市場: 盡速掃除法規和商業障礙,把全國的用電彈性,打造成緊急時期可由國家統一調度的戰略資源。
  5. 扶植「電網韌性AI技術」: 透過專案和數據沙盒,資助產學界開發用於電網預測、調度、恢復的AI工具。同時,建立嚴格的AI倫理與安全規範,確保最終決策權仍在人的手中,兼顧效率與安全 。  

這是一條艱難但必須走的路。對台灣而言,能源轉型從來不只是環保問題,而是攸關產業競爭力、國家安全、以及全民生存的總體戰略。時間,是我們最稀缺的資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xwell 陳世芳的麥斯創業服務
148會員
151內容數
這個專題是用來出版我的前瞻產業分析,目標讀者為企業主、中高階主管、證券投資人,以及關心產業發展與社會創新的朋友們。我的產業分析已經不受產業別限制了,只要是我覺得有價值的資訊,就會在這個專欄出版。具體來說,包括能源、電力、循環經濟、電動車、生物製藥、醫療器材、ESG、半導體、電子、電機、電力、分子免疫、AI。
2025/08/07
前言:一個無法迴避的歷史性抉擇 台灣正處於一個決定未來數十年經濟命脈與環境永續的歷史性十字路口。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不僅是國際承諾,更是維繫台灣在全球產業鏈中關鍵地位的生存之戰。在此背景下,我們不能再侷限於傳統能源的思維框架,而必須提出一個具備前瞻性、系統性且足以引領台灣邁向新時代的能源解答。
Thumbnail
2025/08/07
前言:一個無法迴避的歷史性抉擇 台灣正處於一個決定未來數十年經濟命脈與環境永續的歷史性十字路口。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不僅是國際承諾,更是維繫台灣在全球產業鏈中關鍵地位的生存之戰。在此背景下,我們不能再侷限於傳統能源的思維框架,而必須提出一個具備前瞻性、系統性且足以引領台灣邁向新時代的能源解答。
Thumbnail
2025/08/04
在評估任何產業或公司的長期價值時,首要任務是精準判斷其所處的歷史階段。我所創立的「麥斯產業前瞻」(Maxwell Industry Foresight, MIF) 理論,是一個將產業從概念萌芽到系統性轉型的動態過程,劃分為十個演進等級的分析框架 。此框架的核心價值在於識別關鍵轉折點與瓶頸,從而預測產
2025/08/04
在評估任何產業或公司的長期價值時,首要任務是精準判斷其所處的歷史階段。我所創立的「麥斯產業前瞻」(Maxwell Industry Foresight, MIF) 理論,是一個將產業從概念萌芽到系統性轉型的動態過程,劃分為十個演進等級的分析框架 。此框架的核心價值在於識別關鍵轉折點與瓶頸,從而預測產
2025/08/01
全球能源轉型並非漸進式的轉變,而是一場針對離岸風電基礎設施的結構性「超級週期」(Supercycle)。Cadeler A/S其今日的戰略決策,將決定未來十年的市場主導地位。本報告,深入剖析市場力量、技術顛覆與公司戰略之間的複雜互動,從而解構 Cadeler 的成長論述 。  
Thumbnail
2025/08/01
全球能源轉型並非漸進式的轉變,而是一場針對離岸風電基礎設施的結構性「超級週期」(Supercycle)。Cadeler A/S其今日的戰略決策,將決定未來十年的市場主導地位。本報告,深入剖析市場力量、技術顛覆與公司戰略之間的複雜互動,從而解構 Cadeler 的成長論述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外媒報導台灣缺電問題恐成全球晶片業變數,經濟部長郭智輝今天表示,目前電力充足;至於 AI 新增用電評估是經過「精準計算」,以目前估算結果來看,準備電量亦足夠。
Thumbnail
外媒報導台灣缺電問題恐成全球晶片業變數,經濟部長郭智輝今天表示,目前電力充足;至於 AI 新增用電評估是經過「精準計算」,以目前估算結果來看,準備電量亦足夠。
Thumbnail
臺灣北部一家重要發電廠的多個故障幾乎導致半數人口失去電力即時面臨的嚴重風險。臺灣電力網容易受自然災害和外部威脅影響,政府需提高電力網的韌性,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
Thumbnail
臺灣北部一家重要發電廠的多個故障幾乎導致半數人口失去電力即時面臨的嚴重風險。臺灣電力網容易受自然災害和外部威脅影響,政府需提高電力網的韌性,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
Thumbnail
這篇文章匯集了<天下雜誌>刊載與環境相關的文章,整篇文章篇幅適中,適合1小時左右的閱讀。
Thumbnail
這篇文章匯集了<天下雜誌>刊載與環境相關的文章,整篇文章篇幅適中,適合1小時左右的閱讀。
Thumbnail
1.台灣政治環境變化對整體綠能市場影響有限,差異在於推進速度。 2.未來售電比例將拉高,工程比例將下降。 3.再生能源的核心競爭了在於溝通,而非技術。雲豹透過自身銀行、營運、地方溝通資源,投資規模較小的再生能源公司,創造雙贏。 4.未來將借助台灣的技術經驗,進軍東南亞、日本市場。
Thumbnail
1.台灣政治環境變化對整體綠能市場影響有限,差異在於推進速度。 2.未來售電比例將拉高,工程比例將下降。 3.再生能源的核心競爭了在於溝通,而非技術。雲豹透過自身銀行、營運、地方溝通資源,投資規模較小的再生能源公司,創造雙贏。 4.未來將借助台灣的技術經驗,進軍東南亞、日本市場。
Thumbnail
RE100是什麼? RE100意旨「100%再生能源」,加入RE100的會員,必須公開承諾於2050年前有階段性地達成100%再生能源之目標,並提報逐年使用綠電的進程[ref1]。 早期再生能源:汽電共生 台灣汽電共生股份有限公司(台汽電)成立於1992年,初期係以提供汽電共生技術、協助產
Thumbnail
RE100是什麼? RE100意旨「100%再生能源」,加入RE100的會員,必須公開承諾於2050年前有階段性地達成100%再生能源之目標,並提報逐年使用綠電的進程[ref1]。 早期再生能源:汽電共生 台灣汽電共生股份有限公司(台汽電)成立於1992年,初期係以提供汽電共生技術、協助產
Thumbnail
「每天五分鐘 了解時事又學英文」 核能發電的議題在台灣及國際上的討論聲浪都不曾間斷,而在本文會用英文短文來聊聊核能發電的優劣勢,帶你了解國際議題的同時又能學習英文。
Thumbnail
「每天五分鐘 了解時事又學英文」 核能發電的議題在台灣及國際上的討論聲浪都不曾間斷,而在本文會用英文短文來聊聊核能發電的優劣勢,帶你了解國際議題的同時又能學習英文。
Thumbnail
「每天五分鐘 了解時事又學英文」 核能發電的議題在台灣及國際上的討論聲浪都不曾間斷,而在本文會用英文短文來聊聊核能發電的優劣勢,帶你了解國際議題的同時又能學習英文。
Thumbnail
「每天五分鐘 了解時事又學英文」 核能發電的議題在台灣及國際上的討論聲浪都不曾間斷,而在本文會用英文短文來聊聊核能發電的優劣勢,帶你了解國際議題的同時又能學習英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