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讀完了一本讓我久久無法平復心情的書——《盡興而歸:我在臨終與告別學到的一些事》。
這並不是一本單純談「死亡」的書,而是一封用文字寫成的生命情書,字裡行間蘊含著深刻的愛、對人生的體悟,以及對靈魂旅程的溫柔理解。
這本書讓我想起多年前讀許添盛醫師《我愛的人要走》時的那種觸動——那是一種被撫慰、被提醒、又被挑戰的感覺。不同的是,《盡興而歸》更多了細膩的日常描繪與對生命意義的反思,彷彿作者邀請我們一同坐下來,喝杯溫茶,聽他娓娓道來與父母的故事,直到我們的心,也被慢慢打開。愛與日常:生命最真實的樣貌
作者用平實卻動人的筆觸,描寫了與雙親相處的點滴。不是轟轟烈烈的情節,而是那些日常裡細微的互動:一頓飯的味道、一句關心的話、一次默契的眼神交流。
當我們談論「生死」時,很容易陷入抽象的哲理或宗教觀點,但作者卻用生活中具體的小事,讓我們看見愛的質地。這樣的愛,不是語言上的承諾,而是彼此生命中長年累月的陪伴與支持。
讀到這些段落時,我的腦海中浮現了自己與家人相處的畫面——原來,珍貴的不是「有沒有遺言」,而是我們在還能相見時,彼此有沒有全心生活、真心相待。
賽斯心法的溫柔切入
這本書特別吸引我的一點,是作者巧妙地將一些深奧的賽斯心法融入故事情節中。
例如,「價值完成」——賽斯所說的,每個靈魂來到地球都有自己要完成的課題與體驗,沒有一段人生是白走的。當我們明白這一點,就能更坦然地面對生命的起伏與最終的離別。
還有「能量轉化」的概念——死亡並不是結束,而是能量形態的改變,是靈魂前往另一個實相的過渡期。正因如此,我們與離去的人並沒有真正分開,只是彼此換了一種方式連結。
這些觀念,對許多人來說也許陌生甚至難以接受,但作者用生活故事去承載它們,讓它們不再遙不可及,而是能在讀者的心中悄悄發芽。
從恐懼到祝福:面對死亡的另一種可能
我們大多數人害怕死亡,因為它象徵著未知、分離與失去。但書中一次又一次的提醒我:如果我們願意去看見生命的完整,就能從恐懼轉向祝福。
當我們知道靈魂在更大的時空中早已彼此約定,知道每一次相聚與離別都是旅程的一部分,死亡就不再是「結束」,而是一場莊嚴的轉換儀式。
與其說是「失去」,不如說是「送行」——送他們踏上另一條路,也送我們自己更深地回到當下。
推薦這本書的理由
《盡興而歸》不只是一本關於臨終的書,而是一本關於如何好好活的書。
它讓我反思:在我與摯愛的人分開之前,我有沒有好好說過「我愛你」?有沒有真心地和他們相處過?
同時,它也提醒我——當別人離開時,不必沉溺於自責與懊悔,因為我們在靈魂層面早已互相成全。
我想,如果你曾經失去過摯愛的人,或正面臨家人逐漸遠去的過程,這本書會像是一雙溫暖的手,握著你,讓你在悲傷裡看見光。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一次又一次地紅了眼眶。
不是因為書中充滿悲傷,而是因為它讓我看見,原來愛的力量能如此溫柔地穿越生死的界線。
就像賽斯說的——「死亡只是一次能量的轉換」。而愛,永遠不會消失。
如果你願意,讓這本書成為你與生命深度對話的契機。
因為當我們學會「盡興而歸」,我們也會學會「盡興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