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年《上海灘賭聖》上映,這不是一般的民國抗日片,也不是正兒八經的上海黑幫歷史,而是星爺的「大男主(男頻)、穿越劇(穿書流)」電影。
周星祖(阿星)穿越回到的三〇年代上海,其背景設定其實穿進了當年 TVB 熱門電視劇《上海灘》所構築的虛構世界:有丁力、有許文強、有抗日情懷的港劇空間...
這設定,可以說是現今劇「穿書、穿劇本」的祖師爺。在九〇年代的香港,這樣一種天馬行空的惡搞創舉,對熟悉《上海灘》的觀眾來說,更像是闖進青春記憶的惡作劇。

🆓影視劇照及海報(引用於TMDB)著作權屬於該片出品方、經銷商或設計人
1️⃣荒誕的前提:從現代穿越到民國上海
在今天看《上海灘賭聖》,很容易把它跟現在大陸古偶劇的「穿書流」設定對照起來——一個現代人突然掉進小說/影視劇的世界。但不同的是,星爺穿越的不是架空小說,而是1979年電視劇《上海灘》那個充滿偶像光環的民國上海。
電影直接把周星星(對,就是《賭聖》那位會用特異功能的草根小子)丟進了「許文強、丁力」的世界。這不是真實歷史的上海,而是一個被無限浪漫化、黑幫戲劇化的版本:西裝筆挺的黑幫大哥、滿街的黃包車、流光溢彩的舞廳,以及永遠在金光閃閃賭桌上翻雲覆雨的高手們。
👻這種設定有三層趣味:
- 戲仿經典:
當時《上海灘》是港劇的殿堂級代表,王晶這一招相當於「把最紅的IP直接改編成喜劇」。 - 類元宇宙感:
觀眾已經熟悉許文強和丁力,所以看到星爺亂入,會有種時空碰撞的爽感。 - 港式文化自嘲:
明明是自己拍的經典,卻敢惡搞、敢拿來反轉,這是90年代香港電影的最大魅力之一。
2️⃣星爺的表演層次:不只是搞笑
周星馳的「穿越民國」演法很有心機,他不只是單純用無厘頭搞笑,而是讓觀眾感受到角色的時空錯位感。
- 層次拆解:
初入異境的懵:剛到上海灘的周星星,滿臉疑惑+觀察環境的碎嘴吐槽,像我們第一次進到密室逃脫一樣,全程在碎念。 - 草根式生存法則:
他不靠外掛開局,而是用小聰明+胡攪蠻纏去適應這個黑幫規則森嚴的世界。 - 喜劇中的真情:
雖然滿口玩笑,但他在保護達叔角色、幫巩俐角色脫困時,是有誠懇與義氣的,這讓角色不會淪為純粹的諧星。
👻「荒誕外殼+真情內核」的設計,是星爺之後的電影「笑到一半被戳心」的雛形。
3️⃣吳孟達:人肉緩衝帶+最佳助攻
吳孟達在《上海灘賭聖》裡依舊扮演星爺的死黨,但這次更像星爺與民國世界的「中間翻譯機」。
- 情緒緩衝:
星爺太跳脫的時候,他用一臉見怪不怪的吐槽,幫觀眾接住笑點。 - 劇情推進:
他既是副駕駛,也是社交場合的和事佬,替星爺化解危機。 - 節奏控制:
吳孟達的慢半拍、慌張、眼神翻白,跟星爺的快嘴、突發奇想,形成極高的對比感,笑點因此更精準。
👻兩人的搭檔在這部片中不只是好笑,而是有種「一起誤闖大世界」的兄弟感,讓觀眾情感投入更深。
4️⃣女主角的多版本差異:鞏俐 vs 方季惟
《上海灘賭聖》在當年橫跨兩岸三地上映時,女主角其實有兩個版本——鞏俐與方季惟。
由於當年台灣市場仍受審查制度的限制,鞏俐主演的版本無法在台灣上映,片商只好另拍一個「台灣專屬版」,讓有「軍中情人」之稱的方季惟來出演女主角。
如今,限制早已不在,第四台和串流平台上播映的多是鞏俐版本,而方季惟版本反倒成了影迷口中的「隱藏彩蛋」,成為追蹤收藏的特殊標的物。
其實,這種「多版本女主角」在九〇年代的港片裡很常見,片商因應不同市場的口味與審查機制,進行局部重拍或改剪,這樣的版本差異不僅是一種時代的權宜之計,更像是一份文化檔案,註記著彼時跨境電影工業的靈活與無奈。
5️⃣賭局的社會隱喻:庶民闖進精英遊戲
和《賭神》那種高進式的天才型賭徒不同,《上海灘賭聖》延續了《賭聖》的精神——賭桌是庶民逆襲的舞台。
- 技術不夠,氣勢來湊:
周星祖的賭技雖然有特異功能加持,但更多時候靠嘴砲與心理戰。 - 亂拳打死老師傅:
不按牌理出牌,反而打亂對手節奏,這是典型草根智慧。 - 對精英的調侃:
電影裡的大佬,最後常常被星爺的荒謬行動擊潰,這是對權威的一種戲謔。
6️⃣從《賭聖》到《上海灘賭聖》的進化
- 《賭聖》:確立了星爺的草根逆襲公式。
- 《賭俠》:把他降格成劉德華的助攻,削弱主體性。
- 《上海灘賭聖》:完全回到大男主,還加了穿越+IP惡搞的雙重爽感,變成星爺喜劇世界的重要節點。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粉絲認為,這部片是他與吳孟達黃金期的代表作之一。
7️⃣歌舞橋段與歷史隱喻
電影中穿插的歌舞橋段與轉場,不只是視覺上的趣味呈現,更是向九〇年代經典港片致敬的符號。
那個年代,電影往往融合音樂與舞蹈,打造出濃厚的時代感和文化氛圍,成為影視娛樂的重要標誌。這樣的安排,讓觀眾在新奇的穿越喜劇中,也能感受到對港片黃金時期的致敬與懷念。
更深層的意義,是電影中提及的「上海76號」——
這不只是個地點或名詞,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它指向日本偽政府時期在上海的特務總部,象徵著權力的黑暗與歷史的沉重,透過這一設定使電影在玩穿越梗的同時,也不忘提醒觀眾歷史的複雜與深刻。
這種虛構與歷史交錯的手法,使得電影不只是一場輕鬆的娛樂,還蘊含了對時代背景的批判與反思,讓電影的喜劇外衣下,隱藏著對歷史的警醒和文化的省思,成為不可忽視的精神脈絡。
🔢結論:為什麼今天看還是這麼有趣?!
因為它不只是賭片,而是90年代香港電影自信的展現:敢玩經典、敢亂入時空、敢讓草根鬧翻天,還能在笑鬧之間塞進真感情。
《上海灘賭聖》就是這種文化氛圍下的產物,一場庶民的時空冒險,也是一場對港劇神話的喜劇解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