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老百姓,活在演算法編織的世界裡,手機一滑,資訊如潮;一聲提示,情緒被牽動。我們不是科技巨頭,也不是數據中心的主宰者,只是在數位洪流中尋找一方安穩的棲息地。
清晨醒來,AI提醒我們喝水、呼吸、冥想;但真正讓人安心的,仍是那杯親手泡的熱茶,和家人一句「早安」。我們用智慧手錶記錄心跳,用健康 App追蹤睡眠,但最真實的安慰,往往來自朋友的一句「你還好嗎?」
在這個一切都可被量化的時代,我們學會了在數據之外,保留一點人情的溫度。不是每個選擇都要最優解,不是每個情緒都能被分析。我們在雲端生活,也在地面呼吸。「自求多福」在 AI 世代,不是退讓,而是自我主權的宣言。我們選擇在科技中保留人性,在效率中尋找詩意,在自動化中練習覺察。我們不期待系統替我們祈福,而是用自己的手,種下善意、耐心與關懷。
這是一種微光哲學:在巨大的數位網絡中,我們仍能點亮一盞屬於自己的燈。不為取悅演算法,只為照亮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