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花園裡的靜默低語之一。
我在制度的縫隙裡記錄那些無聲的感受,不為控訴,只為不再遺忘自己。
----------------------------------------花園裡的靜默低語 #11
拜訪客戶,是一種必要的儀式,也是一場微妙的試探。
在這個節奏急促的時代,見面三分情似乎逐漸失效,尤其對於習慣遠距與效率的Z世代而言,會議只在真正需要時才發生。 能提出具競爭力的價格、迅速解決問題、提供替代方案—這些才是縮短評估期的關鍵。
但公司高層的邏輯截然不同:多拜訪,才會有印象;有印象,才會有訂單。
真的是這樣嗎?
現實卻不斷提醒我們:客戶不願輕易新增供應商。即使頻繁拜訪,得到的回應往往只是「有需求會再聯繫」。 除非剛好有案子、剛好符合條件、剛好一切都對了—才可能立即成交。這樣的「剛好」,如今幾乎不存在。
有些客戶,我們已經連繫多年。終於有個案子浮現,討論許久,是否能成交仍是未知數。 而廠內支援不足,前線人員只能獨自撐著。 高層只丟下一句:「不要讓這個客戶又跑走。」 卻沒想過,成交從來不是單方面的努力。
一張訂單的誕生,需要各部門的協力與支撐。 沒有支援也能接到單嗎?有可能,但那是極度辛苦的可能。 大家只看結果,卻忽略了背後的耗損與孤獨。 那些撐著的人,心裡的疲憊與委屈,往往無人知曉。 這樣的沉默,是不是也很悲哀?
如果你也曾在無聲中努力過, 也曾在結果之外默默承受, 願你知道—你不是孤單的。 那些沒被看見的付出, 那些撐著不說的疲憊, 都值得被記住,也值得被溫柔對待!
----------------------------------------
願靜默低語,在你心中悄悄安放一處柔軟的迴響。
在這個常被忽略的世界裡,我們都值得被理解,也值得活得真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