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文|林思齊(本篇收錄於「金星」),續25歲獲利200%的真相:為什麼聰明錢開始逃跑?建議合併閱讀。
「思齊,我45歲了,存了800萬,一毛都沒買AI股。現在進場,是不是太晚了?」
這是David在咖啡廳裡問我的第一句話。他穿著藍色襯衫,手機螢幕上是輝達的K線圖,咖啡已經涼了。
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旁邊桌的年輕人正在討論昨天賺了多少。
45歲的投資焦慮症
David是典型的中階主管。月薪12萬,年終2個月,房貸還剩500萬,兩個孩子一個唸國中一個唸高中。
根據主計總處2024年統計,台灣45-54歲受僱者平均月薪為6.8萬元¹。David的12萬,已經是同齡層的前20%。
他的投資組合很「中年」:60%定存、30%儲蓄險、10%台灣50。
這個配置幾乎完美符合富達投資(Fidelity)的調查:40-50歲投資人平均有58%資產在低風險商品²。
「我知道這樣很保守,」他苦笑,「但我睡得著。」
直到上個月公司尾牙,一個28歲的junior在台上分享他如何靠AI股賺到人生第一個500萬。
David說,那天晚上他失眠了。
LINE群組裡的中年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