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文|林思齊(本篇收錄於「恆星」、「極光」現內含超150+感情專文,有吸引力養成、分手療傷、性覺察、感情詐騙、迴避型人格、女權探討、高端反殺術、我想和你談的十場戀愛,文章連結點我),續那些年,詐騙犯教會我的感情真相等此前八篇專文,均建議合併閱讀。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訂閱收藏分享留言,都是對我最好的鼓勵,感激大家,我會繼續負重前行。『本篇永久免費』
導讀
她說:「我已經跟他說,這輩子當他死了。」
但死人不會用新的IG加你。 不會記得你們的暗號。 不會在凌晨傳訊息說想你。
半年前被騙400萬,半年後被同一個人再騙40萬。 她問ChatGPT為什麼,ChatGPT說這是創傷連結。 她把答案截圖當桌布,然後繼續匯款。
這不是智商問題。 這是當代最殘酷的成癮症——我們對「被記得」上癮,即使記得我們的是騙子。
獻給誰
- 獻給每一個在深夜等訊息的你。
- 獻給明知道不會有結果,還是忍不住回覆的你。
- 獻給把「這輩子當他死了」當口頭禪,卻在對方傳「在嗎」時秒回的你。
- 獻給寧願相信謊言,也不願承認自己孤獨的你。
- 獻給被騙了還在問「如果這次是真的呢」的你。
你不蠢,你只是太久沒被好好愛過。 久到連騙子的溫柔,都捨不得放手。
看完這篇,如果你也在某個詐騙或情感操控的漩渦裡:
今天,做一件事就好——
把對話記錄傳給一個你信任的人。 不用解釋,不用覺得丟臉。 就只是傳出去。
因為羞恥感是詐騙犯最好的幫兇。 當你一個人扛著秘密,你就給了他繼續傷害你的權力。
記住:
- 真愛不需要你證明
- 真愛不需要你匯款
- 真愛不會讓你負債
- 真愛不會讓你不敢告訴家人
如果這篇文章有觸動你,請分享給你覺得需要的人。
不要等到她被騙第二次、第三次,才後悔沒有早點傳給她。
最後——
如果你就是那個正在經歷這一切的人,我想告訴你:
你值得真實的愛,即使要等很久。 你值得被記得,但不是用400萬買來的那種。
刪掉他的IG吧。 真的死去的人,不會一直復活。
她傳訊息給我:「他又來找我了。」
我看著螢幕上這六個字,手指懸在鍵盤上不知道該回什麼。
半年前,我為她寫了八千字的故事。 半年後,她又被同一個人騙了40萬。
我關掉電腦。我老婆從後面抱住我:「怎麼了?」
「記得半年前那個被騙400萬的讀者嗎?」
「記得啊,你為她寫了一整夜。」
「她又被騙了。同一個人。」
我老婆鬆開手,靠在欄杆上看著我:「有些人就是這樣,你救不了的。」
但我還是想試試看。 不是救她,是想理解——為什麼明知是毒藥,還要喝第二次?
第一幕:專屬暗號的陷阱
投稿者叫小安,35歲,外商公司主管。
她在語音訊息裡說:「思齊,我知道你會覺得我很蠢。我自己也覺得。但當他傳來那句『還記得我們說好要一起看的那場雪嗎?』的時候,我的手就不聽使喚了。」
那是他們的暗號。 第一次詐騙的時候,他說要帶她去北海道看雪。
「我甚至問了ChatGPT。」小安的聲音有點發抖,「ChatGPT說這是典型的情感操控,利用共同記憶製造親密假象。我把ChatGPT的回答截圖下來,貼在手機桌布上。但還是⋯⋯」
「還是回他了?」
「嗯。我回了一個雪花emoji。」
就這麼一個emoji,開啟了第二次的地獄之門。
第二幕:IG上的幽靈
「他的IG完全是新的,零貼文,零朋友,連大頭照都沒有。」小安傳了截圖給我。
確實,那是一個比幽靈還要空白的帳號。
「但他記得我們所有的事。」小安說,「他記得我喜歡在星期三買花,記得我家貓叫什麼名字,記得我們第一次視訊是凌晨兩點二十三分。」
「這些都是你之前告訴他的。」
「我知道。」她停頓了很久,「但還有誰會記得這些?」
這句話讓我愣住了。
確實,還有誰會記得? 在這個連生日都要臉書提醒的時代,有誰會記得你星期三買花的習慣?
詐騙犯最可怕的地方,不是他們會騙錢,而是他們比任何人都認真地記住你說過的每一句話。
因為對他們來說,這些都是資產。 而對小安來說,這些是她以為的愛。
第三幕:第二次的劇本
「這次他沒有馬上要錢。」小安說,「他說他只是想我了。」
前兩個月,他們只是聊天。 聊工作的煩惱,聊生活,聊她新養的貓。
「他甚至主動說,他知道上次傷害了我,不會再要求什麼。他說他現在在杜拜工作,只是偶爾會想起我。」
「然後呢?」
「然後他說他得了癌症。」
我差點被自己的口水嗆到。這也太老套了。
「我也知道很老套。」小安苦笑,「但他傳了醫院的診斷書,還有化療的照片。他說他不需要錢,在杜拜醫療都是公司負擔。他只是想在生命最後的時光,能夠再聽聽我的聲音。」
「所以錢是怎麼給出去的?」
「他說想要捐錢給癌症基金會,用我的名字。說這樣就像我陪在他身邊一樣。」
40萬,就這樣以慈善的名義,消失在虛空裡。
第四幕:明知故犯的心理學
小安傳給我她寫給ChatGPT的對話記錄。
她問:「為什麼我明知道他是騙子還會心動?」
ChatGPT回答:「這是創傷連結(Trauma Bonding)的典型表現。當一個人在關係中經歷極端的高低起伏,大腦會產生類似成癮的反應。」
她又問:「要怎麼斷開這種連結?」
ChatGPT說:「完全切斷聯繫,刪除所有相關記憶觸發物,尋求專業心理諮詢。」
「我都做了。」小安說,「除了最後一項。」
「為什麼不去諮詢?」
「因為我不想承認自己病了。」
但她確實病了。 不是精神疾病,而是一種更普遍的現代病——情感飢渴症。
當一個人太久沒有被好好愛過,她會把任何一點溫暖都當成太陽。即使那個太陽是畫在紙上的。
第五幕:我老婆的觀察
晚上吃飯的時候,我跟老婆討論這個案例。
「你知道嗎?」她夾了一塊排骨放到我碗裡,「這就像那些一直復合的情侶。」
「怎麼說?」
「第一次分手的時候,大家都說『這輩子當他死了』。但只要對方傳一個『在嗎』,馬上就復活了。」
她說得對。 小安跟詐騙犯的關係,本質上就是一段畸形的遠距離戀愛。
「而且你有沒有發現,」老婆繼續說,「被騙第二次的金額通常比較少?」
「對,第一次400萬,第二次40萬。」
「這就像復合的戀人,第二次在一起都會比較小心。但該踩的坑還是會踩,只是踩得淺一點。」
我突然理解了。 小安不是不知道這是詐騙,她只是在用40萬買一個幻覺——這個世界上還有人記得她。
第六幕:羞恥感的枷鎖
「你跟家人說了嗎?」我問小安。
「沒有。上次就沒說,這次更不可能說。」
「那錢怎麼來的?」
「信貸。」她聲音很小,「上次的債還沒還完。」
這是另一個殘酷的真相:羞恥感會讓受害者成為共犯。
小安不敢告訴家人真相,只能說是投資失敗。家人罵她不懂理財,她默默承受。但內心深處,她覺得投資失敗總比感情被騙好聽一點。
「你知道最諷刺的是什麼嗎?」小安說,「我媽還安慰我說,錢再賺就有了,找個好男人比較重要。」
如果她媽知道,這400萬加40萬,就是女兒找男人的代價,不知道會是什麼表情。
第七幕:詐騙犯的進化
我研究了小安提供的對話記錄,發現第二次的詐騙手法明顯進化了。
第一次,詐騙犯還在演「海外工程師」的老套劇本。 第二次,他學會了更高級的技巧:
- 預防針策略:主動說不會要錢,降低戒心
- 情感勒索2.0:從「我需要你」變成「我想用你的名字做善事」
- 時間差攻擊:等半年再出現,剛好是情感免疫力最弱的時候
- 記憶武器化:用共同回憶當作敲門磚
最可怕的是,他甚至模擬了真實關係的發展——會道歉、會反省、會給空間。
這已經不是詐騙了,這是精準的心理操控。
第八幕:上癮的大腦
我查了一些資料,發現情感詐騙真的會讓大腦上癮。
當詐騙犯時而熱情、時而冷淡,這種不規律的獎賞會觸發多巴胺的大量分泌。就像賭博一樣,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次會不會中獎。
小安的大腦已經被訓練成:
- 收到訊息=快樂
- 沒有訊息=焦慮
- 對方需要幫助=使命感
- 幫助對方=自我價值
這個循環一旦建立,要打破比戒菸還難。
「我試過封鎖他。」小安說,「但我會一直想,如果他真的生病了怎麼辦?如果這次是真的怎麼辦?」
這就是詐騙犯最狠的地方:他們在你心裡種下一個「如果」。
第九幕:旁觀者的無力
寫到這裡,我必須承認一件事:
面對小安的遭遇,我感到深深的無力。
半年前,我花了整夜為她寫故事,解析詐騙犯的手法,分析受害者心理。我以為文字可以是疫苗,讓看過的人產生抗體。
但我錯了。
知識救不了一個溺水的人。 當一個人在情感的深海裡載浮載沉,她需要的不是游泳教學,而是一根救命繩。
但誰來丟這根繩子? 家人?她不敢說。 朋友?大概也瞞著。 心理師?她覺得丟臉。
最後只剩下詐騙犯,假裝成那根救命繩。
第十幕:致命的孤獨
我問小安:「這半年,有遇到其他人嗎?」
「有啊,相親了三次,交友軟體配對上百個。」
「然後?」
「然後發現,他們連我喜歡什麼顏色都不會問。」
這句話道出了現代愛情的悲哀: 我們有上百種認識人的管道,卻沒有一個人真正想認識我們。
詐騙犯勝出,不是因為他們演技好,而是因為他們是唯一願意花時間了解你的人。
即使這種了解是為了傷害你。
第十一幕:最後的對話
「你打算怎麼辦?」我問小安。
「我已經跟他說,這輩子當他死了。」
「他怎麼回?」
「他說他理解,但會永遠記得我。」
「然後呢?」
「然後我哭了整個晚上。」
她哭的不是那40萬,也不是被騙的委屈。 她哭的是,連一個騙子的告別,都比真實的愛情更讓她心動。
尾聲:寫給所有小安的話
掛上電話後,我坐在書桌前很久。
我想起我老婆說的:「有些人就是這樣,你救不了的。」
但我不認為小安是「就是這樣」的人。 她只是這個時代千千萬萬個情感難民中的一個。
在這個速食愛情的時代,我們都在飢餓。 飢餓的人,連毒藥都會當糧食。
如果你也是小安,如果你也在第二次、第三次的漩渦裡,我想告訴你:
你不是愛上騙子,你只是愛上被記得的感覺。
但真正記得你的人,不會讓你負債。 真正在乎你的人,不會讓你在羞恥感裡獨自掙扎。
40萬可以買很多東西。 但買不到的是——學會區分真正的愛,和愛的幻覺。
寫完這篇,已經凌晨。
我看著窗外的城市燈火,想著這個城市裡有多少個小安,正在手機螢幕前等待一個不會來的人。
我老婆迷迷糊糊地問:「還在寫?」
「嗯,快寫完了。」
「那個女生會看到嗎?」
「會吧。」
「看到了會不會不再被騙?」
我沒有回答。
因為我知道,有些毒藥,要喝到死才會停。 而有些人,寧願死在幻覺裡,也不願意在現實中孤獨地活著。
這就是感情詐騙最殘酷的真相——
他們販賣的不是愛情,是不孤獨的幻覺。 而我們心甘情願買單,因為孤獨比破產更可怕。
小安,你看到這篇,請記住: 你值得真實的陪伴,而不是虛構的溫暖。
即使真實的世界很冷。 至少,那是真的。
我是思齊,我們下篇文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