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賽局理論裡,每一個選擇,其實都是對過去局勢的一種回應,也是對未來局面的佈局。我們現在的邏輯判斷,往往不只是憑空做出,而是呼應了過去的預設與經驗。
正如哲學大師常言其意:人生的核心在於實踐,因為唯有實踐,才能讓意義履行於生活之中。
這就像種樹一樣,你不可能今天種下,明天就長成參天大木,但不種,就永遠沒有結果的可能,你種下梧桐樹,也才有可能引得鳳凰來。多做一點事情,不必急於看見立竿見影的「正面成果」,因為行動本身多做一點,不一定是為了立刻得到正面改變或救贖,行動本身就是對生命的參與。 理應去體驗,理應去快樂,理應多看這個世界。
因為人生唯一不變的事情,就是每天都在變。
多去運動、多去閱讀、多去感受生活的溫度與廣度,才會在無形中累積快樂與希望。真正讓人悲觀的,不是挫折,而是停滯。因為當你不再變化,不再輸入新的體驗,賽局就失去了新局面可供博弈,你也會逐漸失去動力與希望。
----------
中國近代哲學大師牟宗三所談的核心觀點之一是:「道德的實踐,就是人生意義的根本落處。」
人生的價值,不在於抽象的理念,而在於把理念落實在行動之中,透過不斷的實踐來圓滿自我,這也是他提出「圓教」與「智的直覺」的重要背景。也就是生命的充實與圓滿,不在於外在獲取,而在於內在道德理想的實踐。
沒有實踐,理念就只是空談;唯有實踐,才能在生活中履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