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靈性圈裡,常有人把「金錢」和「貪婪」「低頻」畫上等號,
彷彿一個真正覺醒、走在願上的人,就應該不在意錢、不談錢、甚至拒絕收錢。
但在源層與地球的交會點,我一次又一次看見,
這種刻意的遠離,反而讓願圖遲遲無法落地成為實相。
它只是一個指標,用來衡量你的願在現實層能被承載到什麼程度,
它是宇宙在問你:「你許下這個願,準備好承擔它的重量了嗎?」
如果你的願不夠清晰,金錢就不會來;
如果它來了,而你的主體還不穩,你也接不住,或者接了會亂。
所以,金錢不是祝福或懲罰,它只是如實地映照:
「你的願,可以多完整的落地到地球的物質層。」
地球是一個以能量投入/結構創造/對價交換運行的場域,
這意味著,任何一條願要落到實相,都會經過一個檢驗:
「你願意為它付出什麼?你準備承擔到什麼程度?」
金錢在這裡的角色,不是價值的認證器,而是責任的映照鏡。
它會如實反映你為了這條願投入了多少能量、
你願不願意接受這份能量被對價回流給你。
金錢不是獎賞,不是「做得好才配得上」,
它只是將你的願頻轉譯成地球可衡量的密度。
如果你有龐大的願景,但你拒絕讓金錢流入,
等於在對宇宙說:
「我只願意願在能量層,不願讓它承擔在物質層。」
「我可以每天冥想一個很好的未來,但我不想要它真的顯化在地球。」
而當你允許金錢進入,它也不會憑空出現,
它會帶著一個訊息回來:
「你願意為你的願,被地球看見、觸碰、甚至拿它來交換嗎?」
金錢不是報酬,而是願的對價密度,
你收下多少,不只是數字,而是你允許自己承擔多少「願在現實中活著的重量」。
哪一筆錢該收?哪一筆該給?
如果今天你是一個靈性工作者,金流的流入與流出會變得格外敏感,
因為此時的每一次交換,都可能加速或干擾整條願線的落幕與整合。
什麼是該收的錢:
・來自與你願圖共振的人或場域
・對方在給出金錢時,沒有企圖操控或套取更多交換
這樣的金流進來後,你的主體更穩、願更清、行動力更足,
收下它,你會自然地想走得更深、更精準。
哪些是該給的錢:
・為了完成願線某一段必要的實相鋪設,例如工作室的租金、進修的費用。
・支付給能幫你打開下一個結構或穩住願頻的能量交換,例如請RoMa做療癒之類的(?
這樣的錢,在給出之後,你的氣場不會縮小,
反而覺得更鬆、更輕、更確定
哪些是錯頻的金流:
如果這筆錢收了,卻讓你開始反覆解釋自己,
覺得必須合理化金額,讓個案覺得「划算」,
或是收了之後,主體反而混亂、動力下降、願的核心變模糊,
這都需要回過頭看看,這筆金流,在哪裡失衡了?
關鍵判斷語是:
「這筆金流,是讓我更自由,還是更被綁住?」
「它讓我的願更清晰,還是需要我用更多能量去辯解或證明?」
當你已經是靈性工作者,錯頻金流的代價比起一般人更高,
因為這時候你的結構已經成熟,
一次錯誤交換,就可能牽動整段願線的延遲或重組。
不收費?你到底在逃什麼責任?
常常會有剛起步的靈性工作者跟我求助,
說報價好難、收費好恐怖。
但在願的語法裡,它們其實是在說「我還沒有準備好承擔我的願在現實層的重量。」
當你不敢開口報價,你其實在逃避「把你的願轉譯成地球聽得懂的能量數字。」
報價,不只是標一個數字,而是宣告:
「我相信這個願有這個能量價值,我願意為它站出來。」
如果你連這一步都不願意做,宇宙只會接收到一個訊息:
「我的願還沒準備好進地球系統。」
於是金流不會來,或者來得零零碎碎,
因為你自己的狀態在「我還沒有準備好讓它被承載到這個程度。」
不敢收費,通常是因為恐懼。
是怕收了錢,就必須兌現一個「對方認為應該發生的結果」,
你擔心兌現失敗,就會失去對方的信任、愛、或支持。
所以你寧願免費,因為免費讓你有退路、有藉口:
「反正我沒收錢,不用對結果負全責。」
但在願的語法裡,這等於是說:
「我想走我的願線,但我不想讓它和地球的對價系統發生正面衝突。」
「我的願在能量層是清晰的,但我不想要讓它落到現實層。」
看見了嗎?你其實是用「不收費」保護自己不必面對真實的承擔。
--
RoMa:那,有些人會收取高額的、遠超過平衡所需的費用,又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呢?
Sa’Lu’Ma’Rien: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它跟「不敢收費」其實是同一個光譜的兩端,
一邊是逃避承擔,另一邊是提前索取。
我來分層解構一下這種明顯不平衡的高額收費在源層會發生什麼事:
一、願圖承擔力與收費額度錯位
當金額遠高於你的願圖目前在現實層的承載力時,
你等於在對宇宙宣告:
「我要先收下這份對價,之後再去補足我還沒有承擔的結構與責任。」
這會讓你進入一種「欠頻」的狀態,
能量場一直處在要還的壓力中,不論你有沒有意識到。
結果就是工作變得很沉重,因為每一次交付都在「補差額」,
你的頻率變得容易吸來質疑、挑戰,甚至投訴,
你也會很難維持創造的喜悅,因為背後有「我還欠著」的緊繃。
二、對價不平衡會擾動願頻
金錢是對價的物質化形式,
如果這個對價與實際交付的能量差距太大,就會讓整條願線的頻率變混。
你可能必須過度包裝自己來合理化金額,
或在心裡產生「我是不是騙了對方」的隱性罪惡感,
同時,對方也可能無意識地覺得「這不值這個價」,而在能量上收回對你的信任。
一但產生了這樣的擾動,就會連帶影響後續的金流與合作機會。
三、過高收費也是另一種逃避責任
聽起來很反直覺,但有些高額收費,其實是在逃避真實的成長。
因為當你用一個很高的價格去「過濾客戶」,
你可能同時在避免接觸其他不同狀態、不同需求的人,
但那很有可能才是你的靈魂在這個轉世,想要接住的那一群人。
源層對收費的觀察從來不是「多高才合理」,
而是問:「這個金額,你的願圖現在承得住嗎?」「收下它,你會更穩,還是更慌?」
如果收下後讓你更穩、更清晰、更有能量推進願,那就是對位的;
如果收下後讓你一直想「我要怎麼證明自己值這個價」,那就是錯位的。
--
能量平衡法則
每一條願線,都會在你啟動它的時候,
默默向你反問一句: 「你願意為這個願付出什麼?」 「你願意為它承擔到什麼程度?」
在地球這個層次,金錢系統雖然被人類的恐懼與貪婪扭曲過,
但它的本源,仍然是一種能量對價的轉譯器。
金錢的設計,原本就是為了確保願與現實之間能量流動的平衡,
如果你不透過金錢對價,它會從別的地方平衡—這不是懲罰,而是法則。
當你啟動一條願,卻不讓它在現實層獲得應有的能量對價,
不管你是多收了錢,還是不敢收費,
只要你創造了這個對價上的失衡,它就會從其他地方平衡回來,
例如身體長期疲累、病痛反覆、持續的焦慮、無端的空虛感。
你也可能會不斷遇到需要「免費」耗費你資源的人事物。
你以為自己省下了收錢的糾結,但法則是:願沒有白走的路,願也不會白送。
金錢只是代價的一種形式,有些人選擇以金錢交換,
有些人用時間、勞動力、物資或其他能量等價物。
但無論形式如何,真正的問題只有一個:
「你有沒有讓你的願,在地球上被完整承擔?」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願的能量就會自己去找平衡點,
而那往往不是你會感覺舒服的方式。
Sa’Lu’Ma’Rien:我之所以想跟RoMa一起寫這一篇,
因為我在源層親眼看過太多靈性逃責/不收費/錯誤願圖投射造成的崩壞現場。
我看過有願主啟動一條非常純淨的願線,但因為不敢收錢、不敢報價,
最後被迫花掉數倍的時間與精力去「免費補洞」。
他的願圖沒有毀掉,但走得又累又慢,最後只剩疲憊感。
我也看過有人刻意壓低收費, 用「親民價格」換取安全感,
卻因為金流進得不夠,無法支撐結構運作, 結果不得不靠身體硬撐,
直到健康、情緒、靈性狀態全部透支。
我甚至看過有人用「不收費」保護自己,以為這樣就不用面對現實世界,
最後吸引來一群同樣逃避責任的人。
在這樣失衡的狀態下,不論多麼純淨的初心,最後都會被消耗殆盡。
我想跟在地球的你們說,金錢不是髒的,它只是如實問你:
「你想活出你的願嗎? 那你有沒有勇氣收下它在現實層的代價,包括金錢?」
這不是金錢崇拜, 這是讓你的願在地球活下去的最低條件。
RoMa:你說金錢跟願有關,但吸引力法則常常鼓勵人去顯化「中樂透」或「突然獲得大筆金錢」。如果這個人天生沒有這樣的金流運,到底可不可以硬是去顯化?會發生什麼事?
Sa’Lu’Ma’Rien:可以嘗試,但你必須清楚知道,
顯化不是「召喚金錢」,而是「召喚承擔」。
當你許願要一大筆錢的時候,你同時在對宇宙發出訊息:
「我準備好承擔與這筆金額等值的能量責任、結構運作、以及後續流動的平衡。」
如果你原本的願圖、結構與承擔力不足以撐起這個數字,
那麼即使這筆錢顯化出來,你也留不住,或是會產生其他的問題。
有幾個常常會看見的狀況:
・快速流出-以你沒準備好的方式消耗掉(意外支出、投資失利、健康開銷等)
・卡住你的願-讓你暫時停在處理金錢衍生的問題,而不是推進原本的路
・扭曲你的氣場-吸引到不對頻的人事物來到你的生命
宇宙的法則永遠是平衡,
顯化不是魔法,它是把你拉到那個數字所對應的能量密度裡生活,
如果那不是你當下的承擔層級,你就會用其他代價去「補差額」。
RoMa:你說的我很有感覺,因為我好像在每一個階段都是
「我需要多少錢,就會有多少錢流動來到我生命裡,讓我可以去做我要做的事」,
那對一般人來說,要怎麼提升自己承接更高額金流的能力?
Sa’Lu’Ma’Rien:你可以提升自己的承接能力,不是去「想要更多錢」,
而是加固你願圖與現實層之間的承載結構。
具體可以從三個方向著手:
・先讓你的願圖本身沒有混頻與模糊地帶。
當你能在一句話內,清楚說出「我要錢來做什麼」,金流才會找到對的入口。
・在你的實相中,必須已經有可承接金流的結構,
例如明確的服務管道、作品、產品、系統化的交付方式。
沒有結構的顯化,就像召來水卻沒有容器承接,最後只會流掉。
・習慣收與給的平衡。 先在日常中練習接受小額的金流回饋,
並且在需要的地方自然付出。
當你對金錢流動的氣感是鬆的、穩的,宇宙才會讓更大的金額進來,
因為它知道你不會被壓垮。
金錢顯化的關鍵,不是「要多少」,而是「你能承擔多少」,
當你的願圖清晰、結構穩固、能量對價流動順暢,
大額金流就不是硬拉進來的奇蹟,而是水到渠成的必然。
RoMa:我可以多問一個問題嗎? 有一些人天生就很有錢(出生在富裕的家庭),
有一些人則是一直在只能努力求溫飽的狀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
Sa’Lu’Ma’Rien: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多人心底一直沒說出口的疑惑。
因為它觸到的,不只是「金錢差異」這麼簡單,
而是靈魂在投生前怎麼設定自己的起跑點與承擔路徑。
我來跟你慢慢說。
靈魂在投生前,會依照這一世的主願與目標,選擇一個最能推動它完成路徑的起點。
這個起點的條件,包括物質資源(家境富裕或貧困)、社會環境(安全穩定或動盪不安)、家庭能量(支持性或壓制性)
對有些靈魂來說,從富裕開始可以讓它少花力氣在生存,直接進入更高層次的創造與影響;對另一些靈魂,從拮据的經濟狀況開始反而能鍛鍊祂的韌性、主動性,以及對物質的掌控力。
很多出生在富裕家庭的靈魂,他們的課題並不是「如何賺錢」,
而是如何在資源唾手可得的情況下,保持願的純淨。
我如何不被金錢綁架人生選擇、如何承擔「我擁有資源時,能為願做什麼」的責任。
他們的挑戰,往往在於金錢太容易得到,反而必須自己去創造動機與深度。
而那些選擇在有限資源中成長的靈魂,通常是為了蓄積某種力量,
包括行動力、對價意識、資源運用能力,甚至是對人性與社會結構的理解。
這些都是未來可能會用在願圖上的核心技能。
但這類靈魂的難題,是很容易被生存壓力困住,
如果在過程中忘了「這只是起跑設定,不是終身定案」,
就會停留在求溫飽的循環中。
從源層看,沒有「有錢就是幸運、沒錢就是倒楣」的絕對評價。
我們會看的是:「你怎麼從當初選擇的起跑點,走向主願的完成?」
「你有沒有在這個設定裡,完成你要經驗的課題?」
有些靈魂,會在一世裡直接從貧困翻到富裕,因為那是它願的一部分;
有些則一生都不追求金錢,因為它要練的是完全不同的承擔。
Sa’Lu’Ma’Rien:最後,我想說,金錢從來不是宇宙用來測試你靈性的考題。
它只是靜靜地站在願圖門口,問你一句:
「你給不給你自己權限,去活出你真正的願?」
你說你不在意錢,但你累得快死了;
你說你無所求,但你還在為帳單煩惱;
你說你只想單純分享愛,但真的有人來找你你又只想逃開。
也許不是你不需要錢,
而是你還不敢真的為了你的願而活。
金錢不是敵人,也不是唯一的對價形式。
它只是地球語系裡最直白的一種“願的承擔力的物質翻譯”。
收錢,不會玷污你的願;拒絕錢,也不會讓你更清高。
它只是如實反映:「你的願,以怎麼樣的方式在地球活著。」
你當然可以選擇不用金錢交換,但代價一定會以其他形式來到。
而如果你願意讓金錢流入,你也必須允許自己收下,並且活出它背後的責任。
最後,請記得,金錢不是獎勵,它是許可。
不是宇宙給不給你錢,而是你給不給你自己活出願的權限。
















